APP下载

刘宝厚教授用病位病性辨证法治疗慢肾衰的临证经验

2017-01-16彭海平刘宝厚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病性病位肾衰

赵 敏 彭海平 刘宝厚

刘宝厚教授用病位病性辨证法治疗慢肾衰的临证经验

赵 敏1彭海平2刘宝厚1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刘宝厚教授对传统八种辨证方法进行剖析研究,实行病位病性辨证法,把病位辨证与病性辨证结合起来,通过这种辨证法治疗慢肾衰,能够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及临床疗效。

病位病性辨证 慢肾衰 刘宝厚

刘宝厚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对慢性肾衰竭采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随师临证多年,得睹老师运用病位病性辨证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简单易掌握,能够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并提高临床疗效。

1.传统辨证法和病位病性的联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中医传统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病因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八种。刘宝厚教授通过对这八种辨证方法的辨证剖析研究,认为它们的最终目的不外是解决疾病的病位和病性两大问题,如八纲中的阴阳、表里,气血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都属于病位辨证的范畴,而寒、热、虚、实、风、痰、燥、湿、瘀、毒八种都属于病性辨证的内容。实行病位病性辨证法,把病位辨证与病性辨证结合起来,就会把复杂的问题更简单化,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1]。

2.慢性肾衰竭的病位病性辨证分型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造成的进行性肾实质损害,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些年,慢性肾衰竭发病率较高,进展快,而且呈年轻化趋势。虽然透析疗法和肾移植已成为替代疗法的有效手段,但因其费用昂贵,患者生存质量较差,肾脏替代治疗已不能成为治疗慢性肾衰竭最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肾衰是一条有效途径,既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又能保存残余肾功能,延缓透析时间。

慢肾衰可涉及五脏六腑多个脏腑,病机变化复杂,整个病变过程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重症。水毒湿浊是贯穿始终的病邪,脾肾阳虚,浊毒潴留是病机的关键;精血亏损,肾阳衰微是其主要的病理变化;该病虽可累及心、肝、肺等脏,但脾肾两脏是损害的主要病位,阳虚、湿浊、血瘀则是主要病性[2]。具体分型如下:

2.1 脾肾阳虚,湿浊内蕴 主症为:倦怠乏力,形寒肢冷,面色白,恶心呕吐,纳呆腹胀,面浮肢肿,大便秘结,舌淡胖,有齿痕,苔白厚,脉沉弦。本病病位在脾肾;病性为阳虚+湿浊。治疗以温补脾肾,化湿泄浊。

2.2 脾肾阳虚,脉络瘀阻 主症为:全身疲乏,面色晦滞,气短懒言,纳呆腹胀,腰膝酸软,大便溏泄,舌暗体胖,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本病病位在脾肾;病性为阳虚+血瘀。治疗以补气健脾,温肾通络。

2.3 脾肾阳虚,水瘀互结 主症为:畏寒肢冷,胸腹胀满,腰痛,大便溏薄,下肢水肿明显,舌暗,或有瘀斑,苔白,脉沉涩。本病病位在脾肾;病性为阳虚+湿浊血瘀。治疗以补肾健脾,温肾利水,活血通络。

3.典型病案

患者李某某,男性,45岁,初次就诊时间:2016年5月12日。

患者于2年前出现夜尿增多,每晚4次,泡沫多,患者未予重视,半年前上症加重,伴间断眼睑及下肢浮肿。查血肾功:BUN17.63mmol/L,CREA432μmol/L,UA523μmol/L。在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血肌酐进行性上升,故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症见:夜尿增多,每晚约4次,伴乏力、腰困,畏寒肢冷,偶有胸闷,眼睑及下肢浮肿,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暗红,苔白,脉沉弦。双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尿常规:尿蛋白(+),肾功:BUN18.0mmol/L,CREA559μmol/L,UA520μmol/L,PHOS1.94m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20.36ml/min。双肾超声:双肾弥漫性病变,双肾大小正常,左肾血流量(317ml/min),右肾血流量275ml/min。西医诊断:慢性肾脏病4期。本病病位在脾肾,病性为阳虚+湿浊血瘀,辨证:脾肾亏虚,瘀浊阻络,治则:健脾温肾,活血利水通络。选方:温阳健肾化浊汤加减[黑附片20g(先煎),大黄10g(后下),山萸肉15g,茯苓30g,白术30g,肉桂10g,干姜10g,红花10g,莪术15g,煅牡蛎50g(先煎),水蛭粉4.5g分次冲服,怀牛膝15g,杜仲15g]。配合静脉给予疏血通,口服活血通脉胶囊(水蛭、地龙),以改善肾脏微循环,配合西药补充必须氨基酸、纠正贫血、降压、纠正甲旁亢对症治疗。服药7剂后,患者自觉腰困, 畏寒肢冷好转,

眼睑及下肢浮肿减轻,舌质较暗,舌体胖大,苔白,脉沉弦。故原方加黄芪、当归、泽兰,再服7剂后患者夜尿增多、乏力有所减轻,眼睑及下肢浮肿明显消退,病情平稳。复查血肾功:BUN13.9mmol/L,CREA389μmol/L,UA442μmol/L,舌暗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弦。患者带药出院,口服中药上方去水蛭,继服活血通脉胶囊及补充必须氨基酸、纠正贫血、降压、纠正甲旁亢对症治疗。出院后患者一直服用原方加减,2017年1月12日复诊,CREA 286μmol/L,尿素氮9.7mmol/L,病情控制平稳。

1 刘宝厚.病位病性辨证精解:刘宝厚临证辨治挈要[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9-3.

2 甘培尚,丁健文.刘宝厚肾脏病临证精要[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9-13,351.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730000 2.甘肃省中医院 730000

10.3969/j.issn.1672-4860.2017.02.045

2017-2-25

猜你喜欢

病性病位肾衰
脾系藏象病位与病性特征研究
基于“风痰瘀虚”的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病性证素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研究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肾衰宁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素特征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净化治疗肾衰竭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