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恶性肿瘤的CT鉴别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2017-01-16荣根满
李 辉 荣 阳 荣根满
(1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CT室,辽宁 辽阳 111000;2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医务处,辽宁 辽阳 111000;3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医务科,辽宁 辽阳 111000)
卵巢恶性肿瘤的CT鉴别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李 辉1荣 阳2荣根满3
(1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CT室,辽宁 辽阳 111000;2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医务处,辽宁 辽阳 111000;3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医务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研究分析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卵巢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及相关资料。结果 卵巢囊腺癌不易与卵巢囊腺瘤鉴别,但发现病变同时有直接延伸或转移征象时,可诊断为卵巢囊腺癌。结论 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可对卵巢恶性肿瘤做出诊断,联合使用CT、MRI和USG检查,可提高病变检出率,对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价值最大。
卵巢囊腺癌;卵巢囊性瘤;体层摄影术;鉴别诊断
卵巢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约占妇科肿瘤的20%。系女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卵巢癌是卵巢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为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其中浆液性囊腺癌最为多见,占全部卵巢恶性肿瘤的40%~60%,双侧者约为5%,其中绝大多数由浆液性囊腺瘤恶变而来。一般被检出时肿瘤属1/2期,其病死率较高[1-2]。本组对70例全部经过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且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70例卵巢肿瘤,原发54例,转移性16例,患者年龄35~75岁,平均为46岁,绝经者36例,月经异常者10例;阴道不规则出血4例。
1.2 方法:全部病例均用GE Hispeed扫描机作腹盆腔CT检查。取仰卧位,自耻骨联合至肿物上缘,层厚、层距均为10 mm连续扫描。平扫22例,增强48例。所有患者检查前饮水使膀胱充盈良好,并嘱患者将大便解干净;阴道内填充棉条。
1.3 CT表现
1.3.1 卵巢恶性肿瘤(浆液性囊腺癌、黏液性囊腺癌)。①浆液性囊腺癌:多半数为双侧,壁可见乳头状突起,部分为实性,CT值10~20 Hu;肿物多房,壁厚度不一。肿物内可见砂粒钙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②黏液性囊腺癌:多为单侧,直径在10~25 cm。呈哑铃状多房性肿物,CT值12~25 Hu,外缘光滑,壁及分隔厚薄不一,有小乳头状突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增强检查,均可见间隔、囊壁和实体部分发生显著变化。
1.3.2 恶性肿瘤腹膜腔转移的 CT表现:①大网膜转移:本组中有6例,表现为腹壁大网膜弥漫性增厚出现结节、团块样致密影或扁半状肿块,密度不均匀增高。②子宫直肠窝转移:本组中4例。主要表现为子宫直肠窝出现结节状或片状增厚影。③淋巴结转移:本组中12例。可见腹膜后、盆腔、主动脉旁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均有转移。④种植性转移:腹腔假性黏液瘤呈胶冻状,压迫肝表面呈波浪状改变。表现为盆、腹腔内低密度肿块。⑤腹水:本组中14例。表现为腹腔脏器间水样密度影。腹膜腔转移也可在腹膜表面形成多发小结节,其中最易显示的部位是肝脏表面附近壁层腹膜的转移,肝周腹水时,表现为组织密度的小结节影。
2 结 果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①卵巢囊腺癌不易与卵巢囊腺瘤鉴别,但发现病变同时有直接延伸或转移征象时,可诊断为卵巢囊腺癌。②卵巢恶性肿瘤其包块较大,5 cm以上应该与腹腔后腔淋巴瘤鉴别。鉴别在于淋巴结增大是否融合成团块及其内是否有不规则的低密度区(代表坏死、液化)。
3 讨 论
卵巢恶性肿瘤其危害大,愈合差,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以起源于覆盖卵巢表面的上皮性肿瘤的最为多见,占60%~70%,其中又以浆液性囊腺癌及黏液性囊腺癌为最常见[3-4]。卵巢原发和转移性癌均以盆腔包块为主。①要表现为内壁不平的囊性肿块、单侧或双侧的附件肿块。②囊腺癌往往体积较大,大部分区域为囊性,囊内容物CT值10~20 Hu。③增强扫描,肿瘤的间隔、囊壁及实体部分发生显著强化。④肿瘤发生局部延伸时,如输尿管受累,则发生肾积水;侵犯子宫时,造成宫旁脂肪密度增高,子宫增大而形态不规则。⑤子宫直肠窝内无积液而有腹腔积液,应考虑腹膜转移。⑥腹水。转移性腹水密度较高,CT平扫有时不一定能检出腹膜的种植转移,增强有助于显示病变。⑦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主动脉旁组、髂内和髂外组淋巴结及腹膜后[5-7]。
本病的诊断并不难。USG主要用于常规检查,CDFI可显示肿瘤内血流分布情况及是否丰富,但对转移有一定的弊端,CT对卵巢恶性肿瘤有特异性,可发现盆腔、腹膜后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和肝内转移。增强扫描则可区别良恶性肿瘤。MRI对肿瘤的转移及钙化敏感度低于CT。CT、MRI和USG检查常可作出诊断,并可显示肿瘤的直接侵犯范围、有无腹膜腔种植性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三者联合使用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对早期诊断有较大的帮助[8-10]。
[1] 慕容洋洋,江山,苏宁.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与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49(3):163-166.
[2]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1-309.
[3] 龙三太,苏畅,江华.卵巢肿瘤的CT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49(1):31-33.
[4] 尚克中.中华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1-188.
[5] 陈杰,李华丽,孙静.卵巢恶性肿瘤的CT鉴别诊断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1):31-33.
[6] 石木兰.肿瘤影像诊断学[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05-509.
[7] 温大勇.卵巢肿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28(11):660-661.
[8] 邹建华.24例良、恶性卵巢肿瘤的CT诊断价值[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14(1):49-50.
[9] 曹丹庆.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01-209.
[10] 冯亮,陈君坤,卢光明,等.CT读片指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01-308.
R737.31
B
1671-8194(2017)18-01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