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7-01-16陈少欣
陈少欣
(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陈少欣
(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抽搐停止时间、神智转清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针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使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且见效快,疗效好。
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价值
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软脑膜弥漫性炎症综合征,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无菌性脑膜炎症。该疾病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疱疹性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以及发育[1]。本文当中为研究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的治疗效果,将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其中对照组(单号)实施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双号)实施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并将其治疗结果进行对比,以下是具体的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0 例,2组患者均在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入诊我院。
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4.31±1.66)岁;其中出现瞳孔改变的患者有7例,发热的患者有39例,肢瘫的患者有18例,惊厥的患者有31例,脑膜炎刺激症的患者有38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56±1.46)岁;其中出现瞳孔改变的患者有8例,发热的患者有38例,肢瘫的患者有19例,惊厥的患者有30例,脑膜炎刺激症的患者有38例。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比其各项基线资料均差异不明显(P>0.05),能够进行一个科学的研究对比。
1.2 方法:两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均进行物理降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脱水、降颅压等基础常规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各项观察指标,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等现象的发生,并根据患者的个人临床症状给予营养支持。
对照组:该组4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在常规基础的治疗上给予滴注利巴韦林,1天滴注2次,1次用药量为5~7.5 mg/kg,注意每次滴注时间保持在20 min以上,持续用药治疗1周[2]。观察组:该组4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则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的用药基础上给予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液,1天进行滴注1次,1次滴注量为0.4 g/(kg•d),持续用药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的退热时间、抽搐停止时间、神智转清时间以及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
1.3.2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两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疗效判定:患者在经过检查后显示其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其精神状态良好,该情况视为显效。患者在经过检查后显示其各项临床症状以及各项体征有所好转,其精神状态有所好转,但仍存在聋哑、痴呆、肢瘫等症状,该情况视为有效。患者在经过检查后显示其各项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恶化、病情加重,导致患者全身瘫痪甚至死亡,该情况视为无效。综合上述,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两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研究的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用卡方进行检验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用“%”表示;患者的退热时间、抽搐停止时间、神智转清时间以及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观察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
2 结 果
两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在经过分别治疗后显示,对照组:该组患者在治疗后患者的退热时间为(5.34±2.13)d,抽搐时间为(57.87±33.13)h,神志转清时间为(4.78±1.43)d,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为(4.98±2.76)d,且该组40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治疗显效的患者有15例,治疗的有效的患者有18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7例,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而该组患者在治疗后显示患者的退热时间为(2.43±0.64)d,抽搐时间为(17.64± 12.33)h,神志转清时间为(2.03±1.01)d,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为(2.62±1.36)d,该组40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治疗显效的患者有21例,治疗的有效的患者有18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1例,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有效率为97.50%。根据上述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均较对照组各项指标数据更具优势,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P<0.05)。
3 讨 论
病毒性脑炎主要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由于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故又称散发性脑炎。引起该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单纯胞疹病毒、黏液病毒等。该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如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但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其病情的症状不一,严重程度也不相同,部分患者表现为精神改变,如整天想睡,精神差,或乱吵乱叫,或不省人事;有的则出现手、脚瘫痪。症状较轻或较重的患者,只要及时治疗,预后可恢复其正常症状;若该疾病不能及时采取救治,将导致患者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瘫痪、智力低下、继发性癫痫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
利巴韦林也称为病毒唑,具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生长的作用,该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多聚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受抑,但由于该药见效缓慢,故治疗的效果并不佳[4]。
丙种球蛋白常用于预防传染性肝炎、麻疹、脑炎等病毒性疾病感染治疗中,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是一种被动疗法,通过把免疫球蛋白中含有的大量抗体输给患者,使患者从低免疫状态或无免疫状态快速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中。该药物由于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起到直接中和毒素与杀死细菌和病毒的目的。因此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预防细菌、病毒性感染具有抑制和抗病毒作用,且见效快,疗效佳[5]。
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经过分别治疗后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对比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显著(P<0.05)。
总之,针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使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且见效快,疗效好。
[1] 张莉娅.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449-3450.
[2] 申鹏.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3(10):36-36.
[3] 刘忠良.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5):32-34.
[4] 赵瑞.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89-90.
[5] 李雪巧.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3(5):38.
R512.3
B
1671-8194(2017)18-0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