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并施治疗心悸验案1则

2017-01-15王艳艳通讯作者李海涛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7期
关键词:太溪针药血脉

王艳艳 通讯作者:李海涛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针药并施治疗心悸验案1则

王艳艳 通讯作者:李海涛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心悸;中药;针刺;验案

一般资料

患者,男,62岁,2016年5月24日初诊。主诉:间断性心慌、胸闷3年,加重1 d。患者3年前因劳累后胸骨中下段出现压榨性胸闷,伴心慌、汗出、乏力,持续约10 min,休息后症状减轻。期间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后至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检查:①频发室性早搏;②V1~V6导联低平,冠脉双源。CT检查: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约60 %狭窄。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降脂、调节心肌代谢及抗心肌缺血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但出院后患者心慌、胸闷症状反复发作,为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门诊就诊。刻下症:神志清,精神疲乏,心慌,胸闷,乏力,出汗,舌质瘦小而淡暗,舌苔薄而偏少,脉数细。诊断:心悸(心脉失养)。

治疗方法

针刺:用0.34 mm×50 mm毫针针刺心俞、脾俞、膈俞、肾俞、太溪、膻中、神门及膏肓等穴位(常规针刺深度且因人而异),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10 min行针1次,连续治疗5 d。中药:炙甘草12 g,生姜(切)9 g,桂枝(去皮)9 g,当归9 g,人参6 g,川芎9 g,五味子9 g,生地黄30 g,阿胶(烊化)9 g,麦门冬(去心)9 g,麻仁9 g,大枣(擘)9枚。5剂,水煎服。随访时心慌、胸闷及汗出等症状明显缓解,继服5剂,症状基本消失。

讨论

针刺心俞、脾俞、膈俞、肾俞、太溪、膻中、神门及膏肓等穴位,可补益心脾,行气活血。炙甘草汤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多由内伤杂病导致阴血亏虚,阳气不振,不能濡养心脉。阴血亏虚,无以充盈血脉;心阳不振,无力推动血脉运行;脉气不相续接,故有心慌、胸闷及汗出等症状。治宜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以复脉定悸。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如《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当归、川芎补血活血行气,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且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综上所述,针药并施可益气复脉,行气活血,标本兼治,故患者心慌、胸闷及汗出等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好转。

2016-10-19)

猜你喜欢

太溪针药血脉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松龄血脉康胶囊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张家界: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针灸大成》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血脉里的眷恋
温暖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