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50例疗效观察
2017-01-15李华明通讯作者许代福
李华明 通讯作者:许代福
(1.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重庆404100 2.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50例疗效观察
李华明1通讯作者:许代福2
(1.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重庆404100 2.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桡骨下段骨折;伸直型;复合法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又称科勒斯骨折,俗称克雷骨折,专指桡骨远端2~3 cm以内向背侧移位的骨折,为骨科临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7%,老年人多发,40岁以上女性最为常见[1]。近年来,笔者采用复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和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30 min,最长7 d;骨折部位均为单侧,其中右侧桡骨下端46例,左侧桡骨下端4例。
诊断标准:患者均有跌伤史,伤后腕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出血,腕功能丧失或明显障碍。查体:桡骨下端环形压痛明显,有轴向叩击痛和特有的“枪刺样”畸形,常规拍摄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确诊。
治疗方法
1.复合手法整复。患者一般取坐位(老年患者取平卧位),肘部屈曲90°,患肢前臂旋前位,掌心向下,局部常规消毒后,术者向骨折部位的血肿内注入盐酸利多卡因3~5 mL,然后助手双手握患者前臂上段,术者双手扣紧大小鱼际肌,顺势持续牵引2~3 min,牵引力由小到大;对抗牵引后,迅速猛抖腕关节,在术者右手维持牵引下,左手检查复位情况,若骨折仍未复位,嘱另一助手维持牵引,术者双拇指按压骨折断端背侧,余指握患者腕部向背侧抬举,骤然加力反折于骨折处,加大成角,并迅速用双食指于骨折处掌侧向背侧挺举,双拇指按压骨折远端,嘱助手将腕关节掌屈,即可复位。
2.小夹板固定。复位后维持牵引,用4块小夹板固定,背侧(直达掌指关节)、桡侧夹板超过腕关节,掌侧夹板平齐腕关节,尺侧夹板达腕部,以利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在用小夹板固定前,于骨折部背侧、掌侧各放置1个压垫。压垫、夹板放置后,用3根扁带缠扎,然后检查扁带松紧度,患肢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3.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早期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补阳还五汤[2]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桑枝13 g,大黄10 g,三七粉1.5 g(冲),黄芪30 g,地龙、当归、川芎各15 g。煎服方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服7 d。中期治法:接骨续筋,活血化瘀。续骨活血汤[3]加减治疗,方药组成:赤芍l0 g,当归尾12 g,生地黄15 g,白芍10 g,红花6 g,骨碎补12 g,地鳖虫6 g,续断12 g,煅自然铜12 g,落得打l0 g,乳香、没药各6 g。煎服方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持续服用 30 d。后期治法:壮筋骨,益气血,补肝肾。生血补髓汤[4]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川芎8 g,生地黄12 g,杜仲10 g,黄芪12 g,当归10 g,芍药10 g,牛膝10 g,五加皮10 g,续断10 g,红花8 g。煎服方法:每日1剂,分早晚2 次口服,7 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 d,共治9个疗程。
4.功能锻炼。复位后,嘱患者日常注意患侧腕关节的屈伸和握拳功能锻炼,以使骨折断端紧密接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促进骨折愈合[5]。
治疗结果
本组50例中有49例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1例由于固定时间短,自行拆除夹板造成骨折再移位而畸形愈合。其中3例关节面受损者愈合后遗留腕关节疼痛。
讨论
桡骨下端的关节面至上端3 cm由松质骨构成,松质骨与皮质骨交界处为应力薄弱点,故此处易发生骨折。正常人桡骨下端关节面掌倾角10°~25°、尺偏角21°~25°,桡骨茎突又比尺骨茎突长1~1.5 cm,当桡骨下段发生骨折时,上述正常解剖关系常遭到破坏[6]。因此,整复时应尽可能恢复至正常。若复位不良或护理不当,愈合后不仅可造成腕和手指的功能障碍,也影响手的外观,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
关于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该病暴力传导方式系跌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从而造成骨折。暴力较轻时,骨折端嵌插而无明显移位;暴力较大时,腕关节正常解剖关系遭到破坏,骨折远端向桡侧倾斜。严重移位时,骨折端可有重叠移位,呈“餐叉样”畸形。若纵向暴力大,可造成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的发生。其主要依据临床表现、X线摄片进行诊断。症状有腕关节上方明显肿胀、疼痛、环形压痛、纵向叩击痛;腕关节活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手指握拳时疼痛加重。为了与腕关节软组织损伤鉴别,需作X线摄片检查明确诊断。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有移位骨折典型畸形:向背侧移位时,腕掌侧隆起,而远侧向腕背侧突出,从侧面看如倒放的叉子,即“餐叉样”畸形;若骨折下端向桡侧有短缩移位时,桡骨茎突上移至尺骨茎突同一水平,甚至高于尺骨茎突平面,从手掌正面观,可见腕部横径增宽和手移向桡侧,呈“枪刺样”畸形[6]。
关于整复: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重点是要恢复患者腕、指功能,在整复骨折时要尽量恢复尺偏角,手法牵引、折顶、尺偏掌屈均具有协调作用,效果确切,尤其是向尺侧加大幅度的牵拉手法,可使腕关节粘连松解,恢复正常功能。
关于固定:因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特点为桡骨端向背侧和桡侧移位,故骨折整复后用4块小夹板固定,以利用背侧板及桡侧板超腕关节以维持骨折端的对位对线,防止腕关节背伸及桡偏。若固定范围不够或位置不当,都会在不同阶段增加骨折端的剪力或旋转力,干扰骨痂的生长,造成骨折延迟愈合。其外固定时间要短,一般3~4周即可。
关于中药治疗:骨折后因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筋脉受损,血溢脉外,瘀血凝滞于肌肤腠理。骨折整复后内服中药可加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关于功能锻炼:应早期开展功能锻炼,以促进患处功能恢复,且能矫正残余移位。骨折复位固定后,嘱患者常练习伤侧手指关节的屈伸握拳活动,使气血通畅,快速消肿,待肿胀大部分消退后练习腕关节的屈伸活动。通过此种活动,可避免腕关节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肌肉粘连和关节僵硬等后遗症,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其功能。
[1]蔡荣.中医骨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48-149.
[2]于沛林,王元善,吉爱萍.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21):96-97.
[3]徐新清.续骨活血汤结合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D].太原:山西中医学院,2015.
[4]陈树东.微创减压术加生血补髓汤治疗股骨头坏死30例[J].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5):81-83.
[5]邓荣华,刘曾敏.手法整复联合中药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37-38.
[6]刘宏,张培祥,陆建伟,等.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6):36-38.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