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性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持续性肢体护理人员

常 青

(辽宁省核工业总医院骨二科,辽宁 兴城 125100)

持续性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常 青

(辽宁省核工业总医院骨二科,辽宁 兴城 125100)

目的探讨对骨折手术患者临床展开持续性护理干预后,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骨折患者172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对骨折患者采取的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展开分组。临床采用持续性护理干预的方法对86例观察组骨折患者进行干预;临床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86例对照组骨折患者进行干预;观察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患者(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患者(P<0.05)。结论针对骨折患者,临床选择持续性护理干预的方法,针对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将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最终显著提高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持续性护理干预;骨折;肢体功能恢复

对骨折患者完成手术后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呈现为一定程度的升高,对患者的术后质量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临床选择持续性护理干预的方法,针对患者术后骨折位置的恢复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将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有效改善。为了探讨选择持续性护理干预方法对骨折患者进行干预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骨折患者172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临床采用持续性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分组后的8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最终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骨折患者172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对骨折患者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展开分组。观察组(86例):男50例,女36例;患者的年龄为63~8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9±5.2)岁;对照组(86例):男51例,女35例;患者的年龄为65~8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1±5.5)岁;观察两组骨折患者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于对照组骨折患者,临床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要求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按时,有效实施康复功能锻炼。对于观察组骨折患者,临床给予持续性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同骨折患者展开细致的交流以及沟通,对骨折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身体状况进行详细了解,有效完成个人档案的创建,针对患者展开针对性健康教育。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患者,在对骨折有关知识讲解过程中,确保语言通俗易懂[1]。②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认真讲解对患者完成手术后实施骨折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保证患者可以有效意识到开展功能锻炼的意义所在。此外针对内心表现出疑虑的患者,护理人员在对骨折患者进行解决的过程中,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对患者展开必要的心理疏导。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对骨折患者讲解临床成功完成手术的例子,将骨折患者的治疗信心显著提高。③合理要求患者进行主动肢体功能锻炼以及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在进行被动锻炼的过程中,主要安排护理人员或者借助有关仪器对患者实施按摩,做抬举活动以及做肢体伸展活动等。此外选择直腿抬高法对患者进行相关锻炼,或者要求患者进行患肢负重训练。主动锻炼主要要求患者的身体获得基本恢复后,并且可以自主活动,进行伸腿活动、下床活动以及进行行走等系列活动。对于患者表现出的系列问题,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做到及时纠正,防止出现问题遗留的现象[2]。④对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观察,研究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在饮食方面,要求患者需要做到戒烟戒酒,多进食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此外对于骨折患者需要做到禁止吸烟以及饮酒。此外对患者讲解完成手术后身体恢复的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干预[3]。

1.3 疗效判断标准:对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优:骨折患者完成护理后可以正常进行活动;良:骨折患者完成护理后,患者的骨折恢复效果表现良好,患者基本能够进行活动;可:骨折患者完成护理后,肢体功能体现为好转,但是无法自行活动;差:骨折患者完成护理后,肢体功能未呈现为任何恢复。

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对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展开所有骨折患者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凭借%形式展开卡方检验,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骨折患者中,优、良、可以及差的患者例数分别为54例、22例、9例、1例,治疗优良率为88.37%;对照组骨折患者中,优、良、可以及差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9例、23例、11例、13例,治疗优良率为72.09%;在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患者(P<0.05)。

2.2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骨折患者中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的患者例数分别为74例、10例、2例,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骨折患者中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的患者例数分别为60例、11例、15例,护理满意度为82.56%;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患者(P<0.05)。

3 讨 论

对于骨折患者,临床主要选择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完成手术后通过给予护理干预,可以将患者的肢体功能显著恢复,防止出现疾病后遗症的现象。持续性护理属于较为有效以及全面的护理方法,其对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确保科学性以及持续性[4]。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人为本,通过系列护理方法的干预,最终可以发挥显著的骨折愈合效果,将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有效恢复[5]。

对于骨折患者,临床开展持续性护理干预过程中给予健康教育,可以将患者对于骨折知识的掌握度显著提高。此外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将患者的骨折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将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信心显著提高。通过对患者给予肢体锻炼,对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以进行有效促进。通过主动锻炼以及被动锻炼,可以将患者的自我锻炼意识显著提高。对本次实验结果加以观察发现,在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患者(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患者(P<0.05)。有效证明对骨折患者给予持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骨折患者临床开展持续性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以发挥显著效果,最终显著提高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张仕芳.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4):19-20.

[2] 杜红萍,徐丽娟,韦雪丽.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105-106.

[3] 田勤菊.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3):83-84.

[4] 吴炳莲,胡世梅,柳卢君.持续性护理促进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2):5-8.

[5] 卢柳霞,刘卓红.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23):3672-3673.

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07-02

猜你喜欢

持续性肢体护理人员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分析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的疗效比较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肢体语言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肢体写作漫谈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