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肝胆胃肠功能

刘 壮

(一五七医院普外科,辽宁 沈阳 110045)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刘 壮

(一五七医院普外科,辽宁 沈阳 110045)

目的探讨对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术后第3天进行肠内营养,n=43)与实验组(术后24 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n=43),观察两组治疗疗效、胃肠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及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前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前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要佳(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组较对照组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要短(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疗效较为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肝胆外科手术;胃肠道功能;早期肠内营养

肝脏是人类多种物质代谢的中心,在人体中扮演着去氧化、存储肝糖等角色,胆道则是肝脏的分泌排泄通道。早期肠内营养是指术后24 h内给予符合人体生理功能的营养物质,降低机体受损程度。肝胆外科手术术后患者发生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概率较大,影响其正常进食,从而严重制约着患者的康复进程。研究指出[1],肝胆外手术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此,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对肝胆外科手术的部分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探讨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86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肝胆病变患者,均经相应影像学诊断确诊,均择期行肝胆外科手术,排除精神病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均之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入选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与实验组(n=43)。实验组中,女19例,男24例,年龄25~76岁,平均(45.8±5.3)岁,病程10个月~12年,平均(4.8±1.1)年,对照组中,女18例,男25例,年龄26~78岁,平均(45.9±5.1)岁,病程12个月~11年,平均(5.2±1.3)年,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两组择期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大体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实验组):在术后24 h内经胃肠管注入20 mL生理盐水,注入速度为20 mL/h,术后第2天以泵入200 mL温开水,速度为50~60 mL/h,第3天泵入400 mL温开水,泵入速度为80~100 mL/h,持续3 d停止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肠内营养支持,即肠内营养于术后第3天进行,方法同上。

1.3 观察指标:①疗效评价[2],显效:疗程结束后,患者肛门排气基本痊愈,腹胀症状消失,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疗程结束后,患者肛门排气好转,腹胀明显减轻;无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病情无改善。本文将有效、显效定义为临床有效。②观察患者的血清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前白蛋白等指标在肠内营养治疗前后的变化。

1.4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卡方检验,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以t检验。

2 结 果

2.1 胃肠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前,实验组前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15±0.46)g/dL、(37.48 ±4.25)、(24.55±3.26)g/L,对照组治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2.10±0.46)g/dL、(37.58±4.35)、(24.58±3.24)g/L,各项指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前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96±0.75)g/dL、(47.89±5.61)、(33.66±4.13)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45±0.62)g/dL、(42.75±5.56)、(27.28±3.71)g/L。两组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而实验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2.2 临床有效率分析:肠内营养后,实验组患者无效2例,临床有效41例,其中有效16例,显效25例,临床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患者中,无效10例,临床有效33例,其中有效15例,显效18例,无效10例,临床有效率为76.74%。实验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2.3 手术相关指标分析:实验组胃肠道功能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75±0.35)d、(6.15 1.38)d,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58±0.92)d、(8.77±2.14)d。实验组较对照组的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改善时间均显著要短(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 论

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术后长期处于应激环境中,如休克、感染、缺氧等,代谢紊乱,胃肠道功能存在障碍,胃肠道黏膜处于严重缺氧、缺血状态,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一般认为肝胆外科术后患者需长时间禁食(5~10 d),而在此阶段,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中,能量消耗急剧增加,体内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大量流失,机体出现严重负氮平衡,出现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及高血糖症,若长时间不给予营养支持,极易引发黏膜萎缩、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极其不利[3]。肠内营养支持通过食物对胃黏膜进行一定刺激,使其血液循环加速,进而有利于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现已在临床手术中广泛应用,且取得良好的效果。研究报道[4],结肠功能于术后4~5 d恢复,胃功能于术后1~2 d即可恢复,而小肠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在腹部手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术后越早进食,越有利于恢复患者机体的合成代谢。华晨等[6]认为,肠内营养一般在术后12~24 h。本文通过对既往患者资料分析,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前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要佳(P<0.05),可见术后24 h内给予肠内营养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措施。早期肠内营养可保护肠道黏膜,加速肠道功能的恢复,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防止肠道黏膜萎缩,减少肠道内菌群易位和细菌感染。据报道[5],经肠道营养的患者术后2周,细菌感染率为12.0%,病毒感染率为0,未行肠内营养者,细菌感染率为28%,病毒感染率为16%。此外,早期肠内营养能减少静脉输液量,且费用较低、操作方便,对设备及技术的要求不高。本研究显示实验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早期肠内营养能保护胃肠黏膜,提供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同时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肝胆外科手术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疗效较为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1] 黄海波.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11-212.

[2] 马万里,郑立,胡军红等.肝胆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4,33(1):86.

[3] 韩芳,李晓迪,宗轶等.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2):80-82.

[4] 金洲祥,刘海斌,王向昱,等.早期肠内营养对肥胖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30(2):347-350.

[5] 商昌珍,张磊,余达成,等.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肝细胞肝癌半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3,2(5):298-301.

R6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018-02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肝胆胃肠功能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与腔镜外科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对比研究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