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线胸片和CT对纵隔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2017-01-15朱忠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胸片肿块癌症

朱忠杰

(吉林省新康监狱,吉林 长春 130114)

X线胸片和CT对纵隔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朱忠杰

(吉林省新康监狱,吉林 长春 130114)

近些年来,癌症患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隐形,传统的机械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检查的需要,新型设备正在积极被研究者们研究出来,肺癌是所有癌症中患者占比例最大的一种,其中包括中央型肺癌和纵隔型肺癌等几种,癌症的检测设备逐渐精确。本文简要介绍纵隔型肺癌的患病状况和患病机制和误判原因分析,并提出两种诊断技术:X线胸片和CT诊断技术,分析两种技术的成像特征和比较二者的优缺点,分析X线胸片和CT对纵隔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纵隔型肺癌;胸部X线;CT扫描;诊断与分析

癌症是当前除了艾滋病以外的难治疾病,癌细胞隐藏在机体难以被察觉,患者在医院就诊是癌症就处于晚期,病死率很高。血癌和肺癌是癌症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两大癌症,病死率也较高,肺癌由于种类较多,经常会出现误诊的情况,例如淋巴癌会与肺癌中的纵隔型癌症混淆,医师一旦误诊就会使后期治疗出现错误,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提高病死率。肺癌若在早期被诊断出来,通过手术就可治愈,因此能在早期检查中查出肺癌病灶成了人们的希望,X线胸片和CT技术在这方面有优势,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

1 简述纵隔型肺癌

纵隔型肺癌原发于肺内并且靠近纵隔面生长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主要表现为纵隔旁肿块或类似肿块。在镜像表现为纵隔变宽,软组织出现肿块,在肺部几乎不出现肺癌病灶。纵隔型肺癌是肺癌中不常出现的一种癌症,因此经常被误诊。形成纵隔型肺癌的途径较多,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意识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不张肺缩小,并且紧贴纵隔,使得纵隔宽度增加;二是癌症病灶直接出现在纵隔胸膜下面,病灶再逐渐向纵隔和肺内部扩散,肺内部扩散缓慢,因此在肺内部无明显的病灶;三是原发性肺癌恶性程度较高,纵隔淋巴结转移、融合提前,是纵隔部位宽度增加,病灶观察不到。纵隔型癌症多数表现为小细胞癌症,少数表现为鳞癌,影像设备不一定能在早期发现。癌症早期人体出现呼吸道症状,例如最常见的刺激性干咳、咳痰、血痰或咳血,接着就是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声嘶、异位内分泌症状等,一般发现时即为癌症晚期。

2 纵隔型肺癌误判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肺癌患者病死率增加,一方面是治疗上的问题,治疗过程中患者情绪低落,锻炼少等,另一方面是出现诊断失误,延误治疗,这一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所占比例较大。下面分析几个常见的诊断失误原因,为患者和医师作参考。

2.1 肺癌伴上腔静脉综合征与淋巴瘤的鉴别:患者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胸痛等症状,尤其是40岁以上的吸烟男性,一旦出现刺激性咳嗽极可能已经患上肺癌,当癌细胞转移到淋巴部位时,患者出现声嘶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这些症状与淋巴癌极为相似,但是淋巴癌多发生在青壮年身上,出现淋巴肿大,但是,当纵隔淋巴瘤伴上腔静脉综合征时很难纵隔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相鉴别,医师在诊断时多数会错误诊断为淋巴癌。

2.2 X线误诊导向:纵隔型肺癌本质上是中央型癌症,肺上出现病变时,肺叶完全不张,包裹着肺癌肿瘤,纵隔肿大的淋巴结形成致癌的块状阴影,其及贴在纵隔部位,医师在诊断时极易诊断为纵隔肿瘤,造成治疗上的误差。X线照射时,纵隔肿旁出现肿瘤,压迫在纵隔上,肺门变形且向上提,横隔薄膜也抬高等现象。纵隔肿瘤主要鉴别在支气管或支气管断层处是否出现阴影,其与纵隔型肿瘤诊断依据相似,诊断医师对肺内浸润影象辨别不清,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纵隔处宽度增加,忽略对支气管或支气管断层出的诊断,就会造成诊断误差。

2.3 忽视病理的重要性:医师在诊断中过于重视CT诊断设备和X线胸片等设备的重要性,忽略病理的重要性,根据设备检测出数据、成像等,直面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没有结合相应病理进行确定而导致误判,医师按照误判的结果给药治疗,患者并且得不到缓解,延误治疗,出现严重的后果。

3 X线胸片和CT技术下纵隔型肺癌影像

3.1 X线胸片技术下纵隔型肺癌影像:X线胸片技术就是发射X射线照射人体肺部,根据被照射器官和骨骼密度是否改变来判断集体是否病变。纵隔型肺癌在X射线的照射下能发现纵隔型癌症肿瘤的中心位置在肺内部,肿瘤的平面与纵隔面形成锐角,但是肿瘤与纵隔面之间有一次层薄膜阻隔,人体呼吸带动薄膜震动,其震动的方向与肺片上的纹理同向,肺癌肿瘤很少出现跨叶现象。随着癌症肿瘤增大,肿瘤侵犯纵隔面,压迫是纵隔面上出现肿块,纵隔面肿块与纵隔面紧密连接,不再随呼吸发生震动,但是纵隔型肿瘤在接近空气一面还能随呼吸发生震动,纵隔型肺癌可表现局部纹理稀疏,这是肺癌压迫侵入肺动脉引起肺供血减少所致;出现纵隔型癌症肿瘤以后,人体直接表现是患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及侧膈肌麻痹上升,间接改变肺内部的纹理,血管的纹理也随之改变,右水平叶间胸膜线影及斜裂线影移位,变形,消失。

3.2 CT技术下纵隔型肺癌影像:CT技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配合使用,对人体某一个部位进行多个断面扫描,将扫面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精处理成像的技术。为保证人体健康,人体不能频繁进行照射,也不能靠近CT设备。CT设备放射射线扫面人体的肺部,扫面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处理呈现正面、侧面和斜后面的图,医师或研究人员根据图像能观察到很多在X线胸片不能观察到的小病灶。在图像上能充分显示支气管阻塞情况,能早起发现肿块、淋巴块及肺不张,也能观察到肿块的形状、大小、轮廓和密度等物理性质。中央型及周围型纵隔型肺癌的鉴别变得相对容易,而隐匿型纵隔型肺癌鉴别尚有一定困难,容易误诊及漏诊。

CT检查下,纵隔型肺癌的镜像特征如下:纵隔型肺癌肿瘤多出现在肺内部,与纵隔面成锐角相交形状,在肺癌肿瘤与纵隔面之间有一层透明的分隔薄膜,这层薄膜多为脂肪线影,癌症肿块与纵隔接触的基底部位的直径小于肿块的最大直径;在图像中能观察到纵隔型肺癌的外缘呈树叶状,边缘光滑,由于轮廓外表有细小的凸起,使外表毛糙,是常见的毛刺症状;纵隔型肺癌肿瘤附近的肺部有肺肿、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等症状;由于纵隔型肺癌肿瘤的存在,使得支气管被阻塞,支气管狭窄,内部可能有软组织肿块;被肿瘤细胞占据的器官附近一般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有时会有一支或几支血管弯曲或受侵蚀。在图像中显示肿瘤外援粗糙、肿瘤与纵隔成锐角且有脂肪薄膜隔开、支气管正常功能改变等都是肺部出现病变的起源现象。

4 比较X线胸片和CT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及价值

X线胸片和CT检测技术在纵隔型肺癌肿瘤检测中都有重要的作用。目前CT诊断技术通过射线照射,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成像,能发现各种微小的病灶,如肺尖部、肺叶等部位,纵隔部位的县病灶也能发现,在成像上能判断肿瘤与其周围组织间的关系,还能够判断肿瘤细胞是否发生转移,转移的部位,以此判断肿瘤的早中晚期,因此CT诊断技术一直以来被当做检查肿瘤的重要手段,能检测出早期的肿瘤,同时也可对肺癌进行临床分期,以判断预后和根据分期制定治疗策略。X线胸片技术利用射线照射判断骨骼,通过射线穿透的时间长短计算骨骼密度变化情况,因病变时骨骼密度浮动较大,因此可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

经过两种技术的比较,CT能通过对人体肺部进行扫描,在计算机上呈现出人体直观图像,在图像上直接能观察到微小病灶数量和大小,但是CT设备操作复杂,辐射对人体损伤大,而且使用费用高;X线胸片照射人体,判断骨骼密度改变,判断是否发生病变,操作简单、费用低,但是发现微小病灶概率小。但是结合这两种技术,以X线胸片初步判断机体健康状况,若出现病灶,此时肺癌患者寄到了癌症的中期,甚至是后期,如在X线胸片检测下没有出现病灶,进一步使用CT设备检测,能及时发现小病灶,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能够痊愈。由此可见,X线胸片和CT结合使用,对纵隔型癌症诊断有重大的价值。

5 结束语

目前,癌症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都有提高,但是痊愈的概率依旧很低,出现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治疗药物没有被研究出来,另一个原因是诊断技术还不完善,在患病早期不能检测出病症,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本文笔者介绍CT检测技术和X线胸片检测技术,二者各有优缺点,但是二者结合能有效判断被测者身体健康状况,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癌症治疗是全世界面临的一大挑战,研究者们积极研究药物的同时,也要积极研究出更完善的检测设备,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降低病死率。

R734.2

A

1671-8194(2017)10-0294-02

猜你喜欢

胸片肿块癌症
不同千伏的X线胸片检查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肺部超声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看X线胸片的六大要点你掌握了吗?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癌症“偏爱”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