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急诊科科室经营与人才建设之我见

2017-01-15黄汉超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急诊科医师患者

黄汉超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510120)

中医急诊科科室经营与人才建设之我见

黄汉超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510120)

近年来新医改的启动,对中医急诊科的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在急诊科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医急诊科建设如功能布局、科室运作方向、人才建设等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以期对急诊中医科建设有所裨益。

中医急诊 人才建设 急诊宣传

中医急诊建设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独立成为一级学科,在医院正常运作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新医改的启动对中医急诊科的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1]。笔者结合在中医急诊科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医急诊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1 打造合理的中医急诊布局和急救流程

根据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1版)》要求,二级医院急诊科设置是急诊门诊、抢救室、急诊留观、中医综合处置室,三级医院需要有急诊重症监护室,有条件者开设急诊病房和煎药室。以本院为例,笔者认为急诊科最合理的功能布局是:护士接诊台、急诊门诊(含院前急救)、外科手术室、急诊留观室(含抢救室)、急诊监护室及急诊煎药室6大功能科室。首诊医师或当班护士接诊患者后根据NEWS评分以及创伤评分后把患者相应地分诊[2],危重患者贴好相应的标记,盖好绿色通道章及时送检并通知相关科室会诊,这样的布局和流程可使急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并疏导。同时也有利于急诊医师有进一步观察、学习、开展相应的临床教学,进而提升综合的急救水平、发展自我的专科能力。

急诊煎药室是大部分中医院急诊都没有的功能科室,但笔者认为这是中医急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医的最主要疗效是体现在中药的辨证应用上,因此急诊煎药室就好比是西医院的急诊西药房,如能开设急诊煎药室,急诊医师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重要的反馈信息,这可以说是中医师成长的最好养料。笔者认为现时急诊中医之所以未能完全体现出优势和价值所在,与硬件建设不足有一定的关系。目前中医急诊使用的中药多选用中药配方颗粒,虽然目前不少的研究都表明配方颗粒和饮片的化学成分分析差别不大,但是中药饮片在煎煮过程之中所产生的系列化学反应是用水冲泡所替代不了的,而且一些疗效分析主要是从某种动物模型中获取[3],缺乏普遍性。因此笔者认为中药配方颗粒还是不能取代中药饮片的地位。急诊如能开设急诊煎药室,研发或引进智能化煎药机器,对于体现中药疗效、迅速提升中医生自身水平以及提高急诊服务质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2 以科普宣传作为中医急诊科的一个主要运作手段

除了留观病房和急诊ICU病房外,科普宣传又是促进中医急诊医师形成患者群、提高自身知名度的又一重要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健康、保健养生的关注度正逐渐加大,不少人都很希望了解常见心脑血管的重症先兆与中西医处理要点以及日常的食疗和穴位保健知识。急诊科医师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做好系列中医科普宣传工作,让群众知道常见急危重症的中西医救治方法和日常调养原则,科普不同节气和时令病的关系以及常备居家中成药的正误用法、中药材的筛选与有效验方。这样不仅能整理自身抢救经验,夯实中医基础,更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还能形成老百姓乐于接受的表达和讲授方式[4-5],日后必将能提高急诊医师的知名度和教学水平。

3 重新制定中医药治疗急症的疗效标准

临床时往往采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对危重症的救治疗效,例如外感发热的退热时间、腹泻的止泻时间、疼痛缓解的幅度和时间、降压的幅度等。笔者认为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以及中医的整体调理特点,单从某一症状的消退数据不利于全面反映中医的优势。例如对外感发热的患者,不少患者都是卫气同病的,目前治疗外感针剂少有解表类针剂,口服中成药多为清热凉血、泻下解毒的,针对风寒夹气滞或风寒夹湿困等的并不多,这时候即使用了清热凉血的针剂例如醒脑静、热毒宁、痰热清等针剂,有时亦未能使体温快速下降,晚上急诊由于患者多而护士相对较少。一些有特色的中医外治疗法例如刮痧、拔罐、放血、穴位注射疗法等理疗项目未能实施,也限制了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体现。反过来若把中西医结合用药后整体症状的改善、体温反复情况、感冒后咳嗽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作为衡量指标,或能凸显中医的优势,这样做有利于认真体会外感热病的辨证和合理的中西医结合用药,最终完善现代中医治疗外感病的新理论体系。又例如腹泻是常见的急症之一,中医治疗腹泻的优势并不在于单纯止泻,而是在于调整并恢复胃肠功能、协同西药救逆固脱,这对于中老年人以及基础情况差的患者尤为重要。因此中医治疗泄泻病的评估重点除了腹泻次数外,重点还在于胃纳的恢复、精神状态指标,这样评估或许对中医药更有利,也更能发掘和整理中医药治疗腹泻病的经验和理论[6]。

4 坚持业务水平与沟通能力两手抓原则,打造新的急诊中医人员考核指标

急诊科是医院第一道关卡,有病情不可预测性与社会关系复杂性两个特点,因此急诊科医生必须同时具备灵敏的急症意识、扎实的业务基础与良好沟通组织能力,这样方能有效地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及时合理地施展各种诊疗措施[7]。

4.1 以 “识记背诵—案例分析汇报—现场模拟考核”为原则制定中医急诊业务考核标准 中医院里中医急诊特色不够突出,一个原因之一就是急诊中医师对中医经典没有熟透,传统的中医之路强调“一读二背三临证”,临证之前一定要过背诵关,因为经典理论如不烂熟于胸,是无法真正将之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急救时,分秒必争,思考查阅的时间不多。例如治疗头痛患者,有时辅以针刺止痛是很有效的,但是患者到底是属于肝阳上亢还是寒凝气滞还是气滞血瘀,如果仅知道“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样的选穴歌诀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需要有穴位补泻、五俞穴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又如治疗外感热病,很多中医生都懂得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四逆汤等方剂,而且还能把方歌背得滚瓜烂熟,但有的医师就满足于此,结果一到了临证,往往就因为仅得皮毛而心下漫无边际,一见有咽痛、发热就银翘散,须知《温病条辨》对于银翘散的论述是“太阳风温、温热、瘟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所以如咽痛而憎寒壮热、脉不甚浮而滑数为主者,或咽喉颜色鲜红甚至化脓伴有肌肉酸痛、乏力明显者,银翘散就不对证了。因此除了方剂之外,一些经典的条文必须烂熟于胸,才能真正做到辨证施治,有的放矢,中医的疗效才能体现出来。

除了中医经典外,西医相关理论和技能操作要点同样需要背诵。因为急诊科是杂病科,很多时候主要是以识别急危重症为主,如果没有临床内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以及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思路以及体格检查、临床药理学等作为基础,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急危重症或提出具体的诊疗思路、抢救用药以及操作方法。因此背诵是急诊科医师尤其是急诊中医师必须要过的一关,坚持每月小考、每季度大考相结合的做法对于促进急诊医师形成再学习习惯很有好处[8-9]。

案例分析汇报是提升急诊医师综合能力的又一手段。我国已故的外科医师裘法祖院士就曾说过,一个好的医师必须具备三会:会说、会做、会写,这是很有道理的,“学而不思则罔”,光懂得做而不去总结思考,一个医生是很难成长起来的,尤其是急诊患者病情复杂而不可预测,更需要定期自我总结,整理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样做不仅能有效提升急诊医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开展临床教学、学术交流、总结提炼自身经验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急救现场的协调和组织能力是急诊科医师必须具备的另一种能力,因为只有懂得指挥、上下级之间有好的沟通才能最终合理有序地应用各种抢救手段,找到合适的运送渠道并安全地转送患者,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减少医疗纠纷。因此除了知识技能考核以外,急诊科医师还需要定期进行现场模拟考核并进行三级点评[12-13]:上级主治医师医师对一线医师的点评、科室主任以及院外专家的点评、医务科的综合点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急诊医师的急救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4.2 以复诊率—患者评价作为考核医师沟通能力的指标 急诊科医师由于坐诊时间不固定,很难形成自己的患者群,这样对于提升医师自身水平不利,以复诊率—患者就诊评价为考核指标,有利于促进医师改进自身服务水平与沟通技巧[14-15]。每季度的业务大考可以用随机模拟患者的做法进行实际评估考核,以了解具体的沟通能力。

[1]李俊,丁邦晗,唐光华,等.新医改背景下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9):1-3.

[2]方婷婷,李萍,肖江琴,等.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5):429-432.

[3]唐翎,李新中,雷鹏.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药效学对比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1):31-35.

[4]彭加茂,金跃明.“互联网+”时代医学科普宣传的思考[J].2016,27(3):1-4.

[5]陈秀荣,杨凯平,李红.在急诊大厅开展家庭急救知识培训的可行性探讨[J].护理研究,2007,21(6):1646-1647.

[6]陈立新.中医急诊医学发展的思忖[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1):22-24.

[7]杨荣臣.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医急诊—浅析中医急诊的建设与发展[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4):175-176.

[8]唐原.中医急诊医师的临床思维[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1):1-2.

[9]刘树元,王立秋.急诊临床教学中急救思维培养的探索[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9):833-835.

[10]项和平,李贺.案例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985-987.

[11]袁海军,袁梅,王彪,等.案例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2016,18(1):74-76.

[12]王惠珍,许晓萍.情景模拟演练在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67-69.

[13]叶凤丽,梁莉,林丽丽.医护一体情景模拟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型研究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22(3):289-291.

[14]何雅静,吴思洋,孙静.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学,2013,32(6):79-80.

[15]赵晓娟,王芳,李永斌.部分发达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15(7A):2145-2147.

R278

A

1004-745X(2017)10-1760-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10.023

2017-05-20)

猜你喜欢

急诊科医师患者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医师节》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