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分析

2017-01-15高凤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满意率患肢脑出血

高凤艳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脑出血是患者由于情绪激动、用力造成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上脑出血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未进行及时治疗,除了会导致患者下肢肿胀、疼痛外,还可以导致患者发生肺栓塞,从而影响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有研究报道,通过预防护理措施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笔者就预防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4.8±2.4)岁;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5.1±1.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年龄45岁以上,有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史,在用力或激动时突然发病,起病急,在几分钟或几小时迅速出现机体障碍,有神经系统损伤,脑部CT显示高密度区域[2]。符合手术指征:血肿量较大,已发生意识障碍、颅内压升高等[3]。患者同意加入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脑血管手术史者,脑血管畸形者,下肢有损害者,拒绝加入试验。

1.3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病房进行定期清洁,遵医嘱给药,调节并维持患者的水电介质平衡及酸碱平衡,通过脱水处理,降低患者的脑水肿及颅内压情况,并给予补液治疗,尽量避免在患者的患肢中进行穿刺,以便可以刚好的保护患肢的静脉壁,抬高下肢,并帮助患者活动下肢。同时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变化,立即通知医师,以便进行及时处理。

试验组:预防护理:其基本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相同,同时还包括以下内容: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脑出血疾病知识的缺乏,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患者及家属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在治疗的过程中,不愿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影响治疗效果。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耐心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建立信任感,给患者详细的讲解脑出血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诱因及治疗等,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建立自信心,还可以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成功的病例,或请在院的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从而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对患者产生焦虑等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心理疏导措施,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②健康教育:在对患者讲解脑出血的相关知识时,同时也要告知患者有关脑出血的预防知识及护理方法,在饮食上,要多饮水,稀释体内血液,避免血液黏稠现象,食用高蛋白、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便秘的发生,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③告知患者双下肢需穿加压弹力袜,同时严密观察患者下肢皮肤的供血情况,避免皮肤缺血情况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双下肢由于缺血导致的损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帮助患者活动患肢,同时也可以将这些动作要领教给患者家属,从而可以更好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其主要有:a.活动患者患肢的踝关节: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上方位置,固定后,右手握住患者的脚掌,用右手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内翻、屈伸、旋转等动作。b.活动患者的髋关节及膝关节:护理人员抬起患肢,左手握住ā窝位置,右手握住足弓,对患者的髋关节及膝关节做伸展运动,活动的幅度和强度,需要从小到大,逐渐增加活动强度。c.挤压患者的腓肠肌:护理人员采用双手交替的方式,由腓肠肌远端到腓肠肌近端的顺序进行挤压,10分/次,3次/天,以预防血栓的形成。④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关节运动等锻炼。⑤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⑥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叮嘱患者及家属,要遵医服药,不可擅自减少剂量或停用药物,同时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定期来院复诊。

1.4 观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对出院患者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满意,60分~84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1.5 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SP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P<0.05提示对比项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5%(1例);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5%(6例);试验组低于对照组(χ2=3.914,P=0.048)。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100%(满意率77.5%、31例;基本满意率22.5%、9例),不满意率0%(0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7.5%(满意率60%、24例;基本满意率27.5%、11例),不满意率12.5%(5例);试验组高于对照组(χ2=5.333,P=0.021)。

3 讨 论

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为血流瘀滞、静脉壁损伤及凝血功能产生的高凝状态[4]。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为手术创伤及长期卧床,因此在进行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时,需要通过加压弹力袜减少患者长期卧床引发的下肢水肿;并协助患者活动下肢的关节及肌肉,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废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避免出现血液瘀滞;在进行静脉注射时要避免下肢静脉,减少静脉壁损伤;进行抗凝药物治疗,预防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导致静脉血栓形成[5]。同时进行腓肠肌挤压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6]。

在上述试验中,试验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穿加压弹力袜、活动关节及肌肉、鼓励早期康复锻炼、抗凝治疗等多种预防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1] 尹方,刘琰.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10):956-957.

[2] 钟丽丽,李春霞,李爱文.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139-141.

[3] 曹樱花,赵晓辉,王颖琪.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138-139.

[4] 李春霞,谢春雷,李爱文,等.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37-39.

[5] 王晓慧,孟繁莉,朱敏,等.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3-124.

[6] 韦杏荣.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5):198-199.

猜你喜欢

满意率患肢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