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方临证治疗验案3则

2017-01-15彭慕斌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期
关键词:方证小青龙汤桂枝汤

彭慕斌

(湖北省应城市中医医院,湖北 应城 432400)

经方临证治疗验案3则

彭慕斌

(湖北省应城市中医医院,湖北 应城 432400)

已故著名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说:“没有不治之症,只有不知之症”,笔者在学习运用黄煌教授“方证相应”理论过程中,感到朱老的话诚非虚语!兹将笔者在临床上遇到的3则败案,后改用经方治愈的病例,介绍如下。

案例1.遂漏不止

患者,女,65岁。2007年6月9日来诊。诉感冒后发热伴咳嗽,经输液抗病毒、抗感染后,发热退,咳嗽大减,但汗出畏风,稍劳尤重,怕冷,精神不振,遂求治于中医科。舌淡、苔白,脉弱。拟诊为肺卫不固之汗证,给予益气固表之桂枝加黄芪汤加减,服药5剂汗出不减。二诊守方再进5剂,仍汗出如洗。考虑为太阳病汗出太过,阴阳两伤而表未解,改用桂枝加附子汤(炮附子用15 g,先煎45 min),1剂汗止,3剂而愈。

按:桂枝加黄芪汤本用于肺卫不固之汗证,用之不效,究其原因为长期大剂量静滴西药,汗出过多,导致卫阳受损,较桂枝汤证更进一层,此证经典已有明训。《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而成,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加炮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1]。桂枝汤仅加附子一味,阳旺邪去,表固汗止,诸症自愈。

案例2.少阳枢机不利

患者,女,67岁。2015年8月22日来诊。诉口苦,咽干6个月,伴胸胁不适,夜寐多梦,大便干,无腹胀、嗳气。有高血压病及左心室肥大病史,血脂、血糖正常。舌红苔少,脉弦细。初诊为阴虚内热、肝络失养之证,嘱其先后服用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月余无效。10月9日复诊,根据患者形体体瘦,面色暗黄,且神情抑郁,似属柴胡体质[2],参合脉症,疑为少阳郁热,枢机不利,予以小柴胡汤煎服。处方:柴胡10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党参15 g,生甘草10 g。10月15日复诊,服药5剂,口苦、咽干大减,余症也退,遵上方再进5剂,诸症消失。

按:患者年近七旬,症见口苦、咽干、胸胁不适、便秘、舌红苔少、脉弦细,从脏腑辨证角度分析,应为阴虚内热、肝阴不足之证,用六味地黄加味之知柏、杞菊当属对证,而患者服丸药月余不效。二诊再思脉症,口苦、咽干是少阳病提纲证,但见一症便是,乃少阳胆腑郁热、枢机不利之象。处方用药从体质着手,方证对应,因药中病机,故效如桴鼓。

案例3.鼻鼽

患者,男,18岁。2010年11月3日来诊。已诊为过敏性鼻炎3年,反复鼻塞,喷嚏阵作,伴大量清水鼻涕流出,遇冷空气更重,尤以每天清晨明显,涕泪交加。平素不易出汗,手足欠温。服用西药氯雷他定可获短期疗效,但旋即复发,严重影响学习。先用个人经验方玉屏风散加辛夷、苍耳子、前胡、生姜等,服药2周,症状改善不明显。查形体中等,面色青灰,舌苔白润,脉沉滑,疑为麻黄体质,给予小青龙汤内服。处方:麻黄10 g,桂枝10 g,白芍12 g,干姜7 g,细辛3 g,五味子6 g,姜半夏10 g,甘草6 g,大枣15 g。服药7剂,症状稍减。连续服用30剂,历时1个月,诸症消失,仅偶有鼻塞。随访2年,病情稳定。

按:过敏性鼻炎相当于中医的“鼻鼽”,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为表虚卫阳不固而设,以自汗、多

汗,易感风邪,面色发白,舌淡苔白,脉虚软为辨证要点,故用之不效。小青龙汤为《伤寒论》中散寒化饮代表方剂,主治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吐涎沫者。黄煌教授将小青龙汤用于过敏性鼻炎,可谓古方新用,他指出患者要有“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的症状时,应用疗效较好[3]。笔者将此作为辨证使用要点,临床观察数例多有效验,但要坚持服用,方可取效,后期用玉屏风散巩固治疗后疗效更为持久。

体会

以上3则病案均为个人初诊失败的病例,案例1遂漏不止案,桂枝加黄芪汤不效,改投桂枝加附子汤后覆杯而愈;案例2少阳枢机不利案,服用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月余,症状不减,改用小柴胡汤诸症消失;案例3鼻鼽案,用玉屏风散加味症状改善不明显,服用小青龙汤后立即显效。在辨证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明显的情况下,根据黄煌教授体质学说,再审脉症,运用其“方证对应”理论,大胆选用经方。时方无效而经方竟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虽然病例积累不多,但这一现象值得思考。

首先对经典著作学习不够,特别是《伤寒论》学习过于肤浅,因此经典要通读、精读、结合临床实际读,学以致用。二是没有掌握学习运用经方的金钥匙。黄煌教授“方证相应”理论非常实用,操作性强,对学用经方很有帮助。三是病已成而后药之,临证时经方要早用、多用、会用,不能技穷之际才想到经方。如果长期失治、误治,坐失良机,病已成为坏证,此时经方也无力回天。此外,在经方应用过程中随意加减,影响疗效。古人创制经方十分严谨,应尽量保持经方原方,慎重加减。具体来说药味不要随便变化、药量不要随意增减,即使加减也要遵循仲景原则,包括煎服方法也要遵古炮制,这样才能发挥经方独特的作用。

[1]郝万山.郝万山伤寒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

[2]黄煌.中医十大类方[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

[3]何运强.经方实践得失录:跟师黄煌学用经方130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30.

2016-04-05)

猜你喜欢

方证小青龙汤桂枝汤
基于胡希恕教授下利治验探溃疡性结肠炎六经方证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伤寒论》“方证辨证”思想探讨
麻黄类方在小儿肺系疾病中运用探讨
半夏泻心汤在急诊胃病中的应用心得
从《桂枝汤》服药方法小议中药精细化管理
我用小青龙汤的故事
桂枝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妇女汗出56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