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辨治体会

2017-01-15孟延春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建营卫气虚

孟延春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中医院,山西 大同 037300)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辨治体会

孟延春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中医院,山西 大同 037300)

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辨治;肺气虚;肾虚;脾虚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儿科门诊患儿的30%。如反复发病,迁延日久,易并发肺炎、心肌炎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中医对于此病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少等特点,近年来的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对于此病在缓解期的辨治,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有祛余邪者,有扶正气者,有凉血者;扶正又有补气者、健脾者、滋肾者等,如何在众多的症状中抓住辨治要点,一击而中,是该病治疗的难点,“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1]。本文将就此做一些粗浅探讨。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邪毒渐平,虚象显露,肺脾肾虚显现;正暂胜而邪暂退,关键已不是邪多而是正虚,当辨肺、脾、肾何脏虚损为主。

面白、神疲、多汗为主责之肺气虚

临床表现:反复感冒,恶寒怕热,常述疲乏,平时汗多,动则更甚,面白少华,肌肉松弛,或稍有感冒久不康复,脉弱无力,舌淡红,苔薄白。

本证多见于肺气虚弱、卫阳不足小儿,或在首次感冒后治疗不当,或服解表发汗药剂,汗出过多,余毒未尽,肌腠空虚,络脉失和,外邪极易再次乘虚而入。治疗常用小建中汤加减。“理阳气,当推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临证指南医案·卷二·咳嗽》)[2]。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一升组成。全方甘温辛,温补阳气之中,又甘酸辛寒,可益阴调营,一般适用于呼吸道复感患儿未曾发病之时,使其营卫调和,肌腠固密,减少和预防外感。

叶天士用小建中汤治疗咳嗽的医案较多,这种咳嗽有明显的特点:一是久咳不愈;二是大部分患儿有用寒凉清肺治嗽,损伤脾胃的病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大多反复使用抗生素,伤脾败胃,土不生金;或者营卫损伤,累及肺金,肺气肺阳不足。对此,叶氏强调“大忌清寒理肺”,方用小建中汤甘温调理脾胃,补土生金。如表虚明显,肺卫不固,汗出恶风者,或肺气虚甚,短气少气者,则用黄芪建中汤兼益肺气,固护肺卫。另外,当今用小建中汤治疗咳嗽的医生也越来越少。从这点来看,用小建中汤法治咳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食少、纳呆、便溏者重在健脾

临床表现:屡患感冒,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晨起多痰,屡唾屡出,肢体沉重,常有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滑或濡。

脾胃升降气化失司,是造成卫气不固的内在基础,而卫气不固,易感时邪,又是导致脾胃失其运转之能的外因之一。本证多因喂养不当,恣食肥甘生冷致脾胃损伤而引起。治宜调理脾胃。常用异功散加减。

脾为营之源,胃为卫之本,脾胃气虚可致营虚卫弱,反复外感,营虚卫弱,又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纳呆面黄、大便不调,故此调理脾胃应为治疗易感小儿的基本法则,使“脾胃健而营卫充”。此类患儿多为人工喂养,或过早断乳,营养不良,大部分有偏食、挑食、长期食欲不振。

夜咳、咽痒咳、咳甚见喘者责之肾虚

临床表现:反复感冒,咳甚则喘,夜间多咳,喉间多痒,痒甚则咳,颜面红赤,唇干少饮,寐则盗汗,睡不安宁,五心烦热,脉数无力,舌苔薄红。治宜滋肾阴、润肺燥。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多加玄参、沙参、麦冬、桑叶等。

小儿“肾常虚”,金水相生。肾水不足,肺阴多燥。夜间阴主事,虚阳无制,扰动肺金,寐而咳醒。肾脉循咽喉,入睡后浮阳不能入阴,下虚无以制上,熏灼咽喉,痒甚则咳。肾主纳气,肾阴不足,真气不主收纳,常见喘证。

每感即高热责之伏温

临床表现:每次感冒刚发作即有高热,少有表证,咳嗽,口渴,伴口臭或口舌生疮,易汗出,夜寐欠安,大便干。咽红或伴咽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此类患儿平时即多有热毒内伏表现,如扁桃体肿大、咽红咽痛、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等。治法:辛凉宣解,清宣肺胃。常用凉膈散加减。治疗时注意通腑,清热解毒中佐以升散,不能一味清热,多配合薄荷、升麻等,发散余邪,以防“炉烟虽熄,灰中有火”。

此类患儿多因感邪后治疗不当,特别是感染时治疗不充分,用药2~3 d后,发热一退就立刻停药,使病邪留而不去,或因营养过度、衣被过暖、摄水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病灶隐伏,脏腑失调,气机怫郁,蕴积化热,上攻咽喉,内伏脾胃,郁热日久,外蒸腠理,易致卫表失固,一旦感邪便一触即发。

这里还有个较为重要的问题,许多患儿有多汗、易汗现象,汗后遇风,也是反复易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对汗证应重视,这其中还应分清汗证有表虚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两虚等情况,一定要条分缕析,对证用药。

1.表虚不固者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动则益甚。神倦乏力,面色少华,肢端欠温,舌质淡红,或舌边齿印,苔薄嫩,脉象较弱。

本证主要见于平时体质虚弱的小儿,或因先天不足,或因病后失调,以致肺脾气虚。肺脾气虚则表气亦虚,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或因发散太过,则直接损伤卫表之气,表气虚弱而致汗证。治宜益气固表。常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

2.营卫不和者以自汗为主,或遍身汗出,或半身汗出,汗出不透,微恶风寒,不发热或伴低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缓。

本证多因病后失调,脾胃不和,或表散不当或兼微邪,致使营卫失和,即《伤寒论》云:“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3]卫强而营弱,营阴不能内守,津液走泄于外而汗出。治宜调和营卫、建中补虚。常用桂枝汤加减。

3.气阴两虚者以盗汗为主,也常兼自汗,汗出较多,形瘦神疲,心烦少寐,口干,手足心热,或伴潮热,气弱声微,口唇淡红,舌淡苔少,脉象微弱,或见剥苔,脉象细数。

本证多因大病久病之后,又兼病后失调,或吐泻日久,或疳痨之证,损伤气阴,造成气阴两虚的病理见证。治宜益气养阴。常用生脉散加减。

总之,本证既然反复难愈,有很大原因与辨治不精、不准有关,临证时只有通过详问、深思、细辨才能准确把握疾病的本质,据此予以方药以收捷效。

[1]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159.

[2]叶桂.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86.

[3]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

2016-03-28)

猜你喜欢

小建营卫气虚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小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最怨的就是你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