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7-01-15董新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骶管运动神经布比

冯 野 董新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四医院麻醉科,辽宁 朝阳 122000)

肛肠疾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主要发生于肛门、大肠,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多数肛肠疾病患者使用手术治疗,但肛周神经丰富,疼痛敏感度较高[1],术中给予有效麻醉能够降低神经敏感性,缓解手术疼痛,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肛肠外科手术中常使用骶管阻滞麻醉法。左旋布比卡因是消旋体布比卡因左旋体,为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对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小,作用时间长[3]。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来我院行肛肠手术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94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行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7例。甲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在19~63岁,平均年龄为(37.1±3.2)岁。体质量在47~80 kg,平均体质量为(67.9±9.5)kg。疾病类型:12例肛裂,25例混合痔,10例肛周脓肿;乙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年龄为(37.3±3.1)岁。体质量在46~79 kg,平均体质量为(67.7±9.3)kg。疾病类型:11例肛裂,27例混合痔,9例肛周脓肿。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②无麻醉禁忌证;③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②穿刺部位感染患者;③血液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1.3 方法:术前半小时给予患者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100 mg鲁米那,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使用多功能麻醉监护仪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给予鼻导管吸,开放静脉。给予甲组患者行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取患者左侧卧位,膝髋屈曲,确定骶裂孔定位,穿刺针由中线垂直进入,刺到骶尾韧带时有弹韧感觉稍进针有阻力消失感觉,将针干向尾侧方向倾倒,与皮肤呈30°~45°顺势推进2 cm,穿刺成功无脑脊液、无血、无气体,消毒铺巾后行骶管阻滞麻醉,给予乙组患者行左旋布比卡因局部浸润阻滞麻醉。两组患者均缓慢注入、反复回抽,注入20~25 mL 0.25%的左旋布比卡因,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现象需立即停止注射。注射后取仰卧位,30 min后进行手术。

1.4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判断标准: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判断标准:测试患者髓、踝、膝关节运动情况判定患者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使用0~3分进行评分,0分为无阻滞;1分为可抬高膝关节及踝关节,但不能抬高大腿部位;2分为可运动踝关节,但膝关节及以上不能运动;3分为患者完全不能运动。术后记录患者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根据SSPS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比较:甲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1.26±0.21)分、(5.49±2.37)h,乙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1.01±0.16)分、(4.19±2.01)h,甲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高于乙组(t=3.590、2.400,P=0.005、0.043)。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甲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呕吐,1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乙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呕吐,1例尿潴留,1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671)。

3 讨 论

肛肠病种类繁多,其中临床最多的肛肠疾病有痔疮、肛瘘、肛裂、肛周脓肿。混合痔、肛裂等肛肠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常使用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时间较短,但对镇痛要求较高。行局部浸润阻滞麻醉后,因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且肛门括约肌松弛度较差,造成患者一定疼痛痛苦,影响手术顺利进行。骶管阻滞麻醉操作简单,麻醉效果确切,括约肌松弛度好,是肛肠手术中的常用麻醉方法[4]。骶管部解剖变异大,静脉丛丰富,所以在进行麻醉操作时需小心谨慎,避免穿破硬膜囊,造成全脊髓麻醉、局麻药中毒等危险[5]。

左旋布比卡因是消旋体布比卡因左旋体,与布比卡因临床效果相似,为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通过增加神经电刺激阀值、抑制神经刺激传播降低动作电位升高率等过程阻滞神经刺激的产生及传导过程,在体内生物半衰期为3.3 h、血浆清除率为39 L/h、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3 h,其安全性及毒性均优于布比卡因,在体内分布广、游离血药浓度低、清除慢且毒性较小,经肝脏代谢降解,且在尿、便中很难查到原型药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6]。

本次研究显示,甲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高于乙组(P<0.05),即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麻醉麻醉镇痛及作用时间均优于局部浸润麻醉,术中不需要追加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等原因与手术操作、低血压等因素有关,及时给予患者补液及心理疏导后患者症状改善,不影响术后恢复。本次研究使用的是0.25%的左旋布比卡因,低于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时发生运动阻滞的最低局麻药浓度,最低局麻药浓度为0.31%,所以,本次研究中尿潴留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给予肛肠手术患者行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麻醉,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强,且持续时间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 黄志良,张隆盛,杨文科.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4):90-91.

[2] 李晓明,陶学有.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1):122.

[3] 徐德芬.不同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作小儿骶管阻滞的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5):658-659.

[4] 王波.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及布比卡因在骶管阻滞麻醉的疗效探讨[J].心理医生,2015,21(12):67-68.

[5] 汪利兴.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和骶管阻滞在肛肠科日间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研究[J].北方药学,2016,13(2):37.

[6] 陈毅飞,唐小平.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及布比卡因在骶管阻滞麻醉的疗效分析与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9):39-40.

猜你喜欢

骶管运动神经布比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查出骶管囊肿该怎么办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腹直肌鞘联合腹横筋膜平面神经阻滞对脾切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布比卡因神经毒性研究现状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tokyo boy carm_67 平野紫耀(King&Prince)
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应用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探究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MRI在诊断骶管囊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