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2017-01-15栗光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2期
关键词:系统化泌乳盆底

栗光华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栗光华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探究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1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8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产后行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胀痛、泌乳起始时间及母乳喂养情况,产后盆底肌紧张度及SAS、SD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乳房胀痛Ⅲ级分别为11.76%、2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数、泌乳起始时间、产后盆底肌紧张度、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SAS评分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妇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帮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缓解盆底肌紧张度,有效降低产妇产后的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系统化康复护理;产妇;盆底功能康复

产妇孕期中在孕激素作用下盆底变松弛,且随着胎儿的成长,孕妇盆底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在分娩后部分韧带松裂也会造成产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因此,无论是自然分娩的产妇还是剖宫产的产妇,在产后都需要对盆底功能进行评估并相应的给予功能康复治疗。根据相关研究报道表明,75%左右的产妇产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采取正确及及时的相关产后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护理工作中的产后访视是对于了解产妇切口愈合、康复及母乳喂养重要方式及保证。本次研究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妇进行护理,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1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85例。观察组产妇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为(27.6±6.6)岁,其中高中以下学历为6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为(27.2±6.1)岁,其中高中以下学历为58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7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产后行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含:①心理及生理护理:医护人员产前与产妇进行沟通,帮助其消除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产后帮助分散产妇的注意力,缓解切口带来的疼痛。②饮食护理:产妇产后6 h采取流质进食,肛管排气后可慢慢恢复正常饮食。③疼痛护理:医护人员对产妇的切口出进行严密的观察,排除感染带来的疼痛可配合镇痛药剂进行止痛。对于会阴切口的产妇可帮助其按摩子宫,从而帮助缓解其疼痛。④对泌乳及母乳喂养的相关护理:对于产妇进行相关母乳喂养存在的优点的普及工作,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对产妇乳房进行护理,以防止产妇乳房发生的皲裂及乳腺炎等病症。⑤针对并发症护理:鼓励产妇产后2 h内进行排尿,必要时可采取一些药理方式对其进行诱导排尿。同时应尽量选择在床上进行排尿,以防体位的变化导致的低血压情况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统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泌乳起始时间及母乳喂养情况。根据国际盆骨康复学标准对两组产妇的产后盆底肌康复情况进行分级评估比较,共分为3级,Ⅰ级代表盆底肌紧张度最高,依次为Ⅱ级、Ⅲ级。采用SAS、SDS评分表对两组产妇的产后负面情绪进行评估[2-3]。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乳房胀痛、泌乳起始时间及母乳喂养情况比较:对照组产妇乳房胀痛Ⅲ级为23例(27.06%);泌乳起始时间<8 h为16例(18.82%),泌乳起始时间<12 h为23例(27.06%),泌乳起始时间<24 h为60例(70.59%);产后母乳喂养为70例(82.35%)。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Ⅲ级为10例(11.76%);泌乳起始时间<8 h为40例(47.06%),泌乳起始时间<12 h为62例(72.94%),泌乳起始时间<24 h为78例(91.76%);产后母乳喂养为81例(95.29%)。观察组产妇泌乳起始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乳房胀痛Ⅲ级分别为11.76%、2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紧张度比较:对照组产妇盆底肌紧张度Ⅰ级51例(60%); 盆底肌紧张度Ⅱ级23例(27.06%);盆底肌紧张度Ⅲ级11例(12.94%)。观察组产妇盆底肌紧张度Ⅰ级5例(5.88%); 盆底肌紧张度Ⅱ级52例(6.12%);盆底肌紧张度Ⅲ级28例(32.94%)。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肌紧张度较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产妇SAS及SDS评分比较:对照组产妇SAS评分显示正常56例,轻度25例,中度2例,重度2例;观察组产妇SAS评分显示正常55例,轻度24例,中度3例,重度3例。对照组产妇SDS评分显示正常38例,轻度25例,中度20例,重度2例;观察组产妇SDS评分显示正常76例,轻度7例,中度2例,重度0例。观察组产妇SAS评分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SDS评分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根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75%左右的产妇产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若未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及相关负面情绪的纠正,极易影响产妇产后正常的康复,甚至可能影响日后的正常生活及工作[4]。对于产妇产后健康问题也是国际上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需要得到重视。对于产妇的产后康复阶段,正确及及时的护理工作则尤为重要。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全面及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得到了临床广泛运用[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泌乳起始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产妇,妇乳房胀痛情况较对照组相比较轻,母乳喂养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肌紧张度轻于较对照组,这与戴红霞[6]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妇产后的盆底肌紧张度。观察组产妇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同时可有效降低产妇的相关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针对产妇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帮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缓解盆底肌紧张度,有效降低产妇产后的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1] 王守红,武美平.浅析人文关怀对提高孕产妇护理质量的应用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4):486-487.

[2] 李爱红.助产士复苏培训在新生儿窒息防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3):153-154.

[3] 罗雁冰.围产门诊系统化管理对初产妇心理状况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111-112.

[4] 徐月红.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的临床影响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5,35(5):417-418.

[5] 农玉蝶,陆柳雪,陆青梅,等.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产妇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影响研究[J].右江医学,2013,41(6):800-803.

[6] 戴红霞.系统化护理对产妇压力和婴儿喂养方式干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2):77-79.

R473.71

B

1671-8194(2017)12-0238-02

猜你喜欢

系统化泌乳盆底
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和泌乳持续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