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疾病探析

2017-01-14陈晶刘慧多侯志涛

中医药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泻心汤半夏脾胃

陈晶,刘慧多,侯志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疾病探析

陈晶,刘慧多,侯志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通过对近5年来有关半夏泻心汤的文献检索,从古代医家对该方的见解,到对该方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发现半夏泻心汤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脾胃系统的疾病,其作用机制也在实验研究中得以验证,充分体现了半夏泻心汤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实验研究

半夏泻心汤出自于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全方具有和胃降逆,止呕消痞,调和寒热的作用,是治疗寒热错杂痞证治方。全方由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大枣、甘草组成。七味药物共同作用发挥辛开苦降、和中散痞之功,复脾胃升降之职。方中辛温药和苦寒药两种相反相成的药物共同作用,寒温并用,表里双解,使中焦升降复常有序,脾胃调和,心下之邪疏散畅中,痞满自消[1]。此方是和解剂的代表方,其应用原理体现了中医的“和法”的理念,清代医家汪昂把其归类于和解剂一直沿用至今,现代医家刘渡舟教授亦认为半夏泻心汤是以“清上温下,苦降辛开,调和脾胃”为治病原则的和解剂之一[2-7]。临床中尤其是对于消化系统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返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疾病疗效显著。现本文将从古代医家见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三方面对半夏泻心汤进行综述。

1 半夏泻心汤的历代医家见解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疾病这一理论追溯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原文中两次提到此方:一则为《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8]。原文中阐述了小柴胡汤证误下之后的不同转归,所用方亦不同。因病人脾胃损伤,外邪侵袭入里,使邪气淤滞,导致寒热错杂,中焦气机阻塞不通,脾胃升降失常,阻塞气机,而至心下痞[9]。文中“心下”是即胃脘部。痞,是指阻塞不通。意指小柴胡汤证误下以后,脾胃功能失常,而至升降失常,气机不利,于心下痞气不通,所以病人自觉心下有痞满阻塞之感。宜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使脾胃升降有序。王又原在《古今名医方论》中说:“然胃居心下,心下痞者,胃痞也。不曰泻胃,而曰泻心,恐混以苦寒,伤其胃阳,又误为传入阳明,以治阳明之法治之也,此仲景之微旨也”[10]。清·柯琴《伤寒论翼》中也提到:“少阳妄下后有二变:实则心下满而硬痛为结胸,用大陷胸汤下之;虚则但满而不痛为痞,用半夏泻心汤和之”[11]。这些理论与仲景理念相同,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胀满无痛之痞,和中降逆,消痞散结,调和脾胃以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仲景第二次提到此方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12]。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泻心汤治老小下利,水谷不消,肠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不安”[13]。表示半夏泻心汤除了治疗痞证以外,还可以治疗以呕吐、下利、肠鸣等为辨证要点的疾病。由于胃气不降而导致呕吐、嗳气等,脾气不升而导致下利、肠鸣、腹泻,都可以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来和中降逆消痞以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14]。

2 临床应用

2.1 慢性胃炎

张辉凯[15]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65例,基本方:半夏、黄连、黄芩、白及、枳实、竹茹、党参、干姜、甘草、大枣。加减:气滞胀痛加乌药、延胡索、佛手、陈皮;肠鸣腹泻加白术、木香、焦三仙;泛酸加海螵蛸、煅瓦楞子、吴茱萸;恶心呕吐加旋复花、姜竹茹;腹胀加紫苏、大腹皮、九香虫。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组治愈率为 87.69%,对照组为72.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半夏泻心汤组对治疗慢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张雪梅等[16]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常规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85.7%,两组比较而言,有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疗效较为理想。陈保正[17]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50例,基本方:清半夏、党参、黄芩、黄连、干姜、炙甘草、大枣。辨症加减:热偏重者重用黄芩、黄连;寒偏重者加干姜;湿热重者加茵陈、藿香、炒栀子;兼气滞者加厚朴、香附、枳壳。治疗一个月,结果总有效率为96.0%。

2.2 功能性消化不良

李欣等[18]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12例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方药: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党参、炙甘草、大枣。加减:腹胀,嗳气者加枳实、厚朴;情绪抑郁者,加郁金、合欢花;便秘者,加大黄、火麻仁、郁李仁;以腹痛为主,加炒白芍、醋元胡;舌苔厚腻者,加砂仁,白术等。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3.33%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治疗效果上优于对照组,进而说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3 胃食管反流病

陈延欣[19]等将116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来观察半夏泻心汤对其疗效。观察组(58)例给予半夏泻心汤,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治疗,疗效评价用体征评分来表示,即症状全部消失为0分,轻度且对生活无影响为1分,中度且对生活有影响为2分,中度且对生活有严重影响为3分,同时观察脉象有无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症状积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胡永峰,肖海霞[20]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00例,基本方:半夏、干姜、黄芩、党参、柴胡、枳壳、白芍、黄连、代赭石、大枣、炙甘草随证加减。临床治愈63例,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6例。临床治愈率63%,总有效率 94%。

2.4 返流性食管炎

李琳[21]等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返流性食管炎32例,并与西药雷贝拉唑、莫沙必利治疗32例对照观察,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胃镜病理变化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3%,胃镜病理变化总有效率为62.50%,有统计学意义(P<0.05)。冯于财[22]采用本方加减治疗返流性食管32例,观察半其对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将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加吗丁啉,两组均治疗8周,停药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0.60%,对照组的64.3%(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情况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2.5 幽门螺杆菌感染

张乐祥[23]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35例。药物基本组成:半夏15 g,黄连10 g,黄芩10 g,干姜10 g,甘草10 g,人参5 g或党参15 g,大枣10枚。随证加减:食滞加山楂、神曲、鸡内金,肝郁加青皮,湿阻加厚朴,热毒重加蒲公英、半枝莲,腹痛加白芍,腹泻加山药,呕吐加砂仁,气虚加黄芪,血滞加当归、红花,出血加三七、血余炭,阴虚加石斛、麦冬,阳虚加附子减黄芩、黄连量。治愈22例占63%;有效或好转7例,占20%;无效3例,占8.5%;死亡3例,占8.5%。

2.6 其他应用

根据近代文献报道,半夏泻心汤还可以治疗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等疾病[24-26]。除治疗脾胃系统疾病以外,还能治疗如口腔黏膜溃疡、心脏神经官能症、口疮、慢性咳嗽、胸腔积液、胸痹、痤疮、妊娠恶阻等疾病[27-29]。

3 实验研究

3.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验研究

沈天华[30]等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采用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观察半夏泻心汤对其血浆P物质(SP)和胃窦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为实验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SP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胃窦组织CGRP的水平。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胃窦黏膜均未见明显损伤。模型组中血浆SP和胃窦组织CGRP水平比正常组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血浆SP和胃窦组织CGRP水平升高(P<0.05)。显示半夏泻心汤具有促进胃排空和降低内脏敏感性的作用。所以这可能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之一。

3.2 胃肠动力实验研究

肖开春等[31]通过建立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模型,运用半夏泻心汤给予治疗,对大鼠的一般情况,及大鼠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胃窦及空肠组织内c-kit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有促进硫酸阿托品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排空的作用。说明半夏泻心汤对胃肠动力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的含量有关。

3.3 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裴强伟等[32]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通过实验证明半夏泻心汤能促进炎性细胞的吸收,促进大鼠的愈合作用。

4 小结

脾与胃同属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又互为表里阴阳,故脾胃之气的升降功能可以调控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脾胃中虚,外邪侵袭,气机升降失司,气机失调而至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不降,脾气不升,因此出现胸中痞满、呕吐、下利等证,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疾病能够调节脾胃,调和虚实,使脾胃畅通。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特点,不拘泥于表面,辨清疾病虚实标本,从而补气和中,使邪去正复,展现了仲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的思想理念和精准的配伍原则[33]。总之,半夏泻心汤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不断的扩展,揭示了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脾胃系统疾病的优势。在治疗疾病时当运用八纲辨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辨其病机,根据具体病情随证加减,根据病因病机进行异病同治,遵循仲景的“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理论,灵活应用方药,使经方更好地被应用到实践中,挖掘其更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疾病范围。

[1] 高媛.对半夏泻心汤组方配伍特点的在认识[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1):12-14.

[2] 胡应峰.浅谈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院,2011,7(12):199-200.

[3] 阳国彬,刘玉芳.《伤寒论》泻心汤类方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体悟[J].中医药通报,2014,14(6):44-46.

[4]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7.

[5] 张丽,顾勤.半夏泻心汤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J].中医药信息, 2014,31(3):167-169.

[6] 许嗣立,贾波,文跃强,等.半夏泻心汤论治胃强脾弱证刍议[J].中医药信息, 2014,31(5):82-84.

[7] 王红,李芊绵,田明,等.半夏泻心汤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6,33(1):104-106.

[8] 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43-344.

[9] 赵鸣芳.半夏泻心汤的应用思路及作用机理分析[J].江苏中医药,2005,26(10):45-49.

[10] 罗美.古今名医方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61.

[11] 柯琴.伤寒来苏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33-35.

[12] 陶汉华.金匮要略研读心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7.

[13] 唐·孙思邈.千金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66-267.

[14] 刘刚.半夏泻心汤辨证要点及应用发挥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2):33-35.

[15] 张辉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07-108.

[16] 张雪梅,郭燕洁.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56例[J].光明中医,2016,31(2):226-227.

[17] 陈保正.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50例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517-519.

[18] 李欣,林琳,魏玮.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4):876-878.

[19] 陈延欣.半夏泻心汤治疗58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2):20+22.

[20] 胡永峰,肖海霞.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0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4):61-62.

[21] 李琳,万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6,45(3):19-20.

[22] 冯于财.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返流性食管炎32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1(4):10.

[23] 张乐祥.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35例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8):122-123.

[24] 夏洪涛,李卫青,马全庆.中药佐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药学报,2014,42(3):155-157.

[25] 闫建锋.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5,43(5):101-104.

[26] 谢红敏.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56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10):33

[27] 李凤,杨永勤.半夏泻心汤治疗口腔黏膜溃疡21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2):12.

[28] 孟庆赋.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1例[J].国医论坛,2000,15(1):13.

[29] 李冀,庞宇航,胡晓阳,等.从肝脾肾论治代谢综合征[J].中医药学报,2015,43(4):28-29.

[30] 沈天华,沈洪,吴坚,等.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血浆P物质及胃窦黏膜CGRP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2737-2739.

[31] 肖开春.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动力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D].西安:西南交通大学,2013.

[32] 裴强伟.半夏泻心汤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平衡调节的作用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33] 赵玉舒.姜数民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经验举隅[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3):185-186.

2016-10-21

2017-03-15

陈晶(1964-),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医治则与治法机理研究。

*通讯作者:侯志涛(1990-),男,博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医治则与治法机理研究。

R289.5

A

1002-2392(2017)02-0122-03

猜你喜欢

泻心汤半夏脾胃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半夏入药多炮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