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注解*
2017-01-14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
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
朱长刚 牛淑平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注解*
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
朱长刚 牛淑平
素问 词语 训诂 注释
语出《素问·五藏别论》篇,曰:“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王冰注:“下,谓目下所见可否也。调适其脉之盈虚,观量志意之邪正,及病深浅成败之宜,乃守法以治之也。”《新校正》云:“按《太素》作必察其上下,适其脉候,观其志意,与其病能。”
郭霭春注云:“其下”之“下”谓二便。“适其脉”,《太素》“脉”下有“候”字。“适”有“察”的意思。《吕氏春秋·明理》高注:“适,时也。”《广雅·释言》载:“时,伺也。”“适”作“察”解,是由“伺”字引申的。所以郭氏语译为:凡是在治疗疾病时,首先要问明病人的二便情况,辨清脉搏怎样,观察他的情志如何,以及病态如何。假如病人非常迷信,就无须向他说明医疗理论;假如病人非常厌针石,就无须向他说明针石技巧;假如病人不愿接受治疗,那么就不必勉强给他治疗了,像这样,就是给他治疗,也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1]。
笔者认为,原文言“下”而无“上”的呼应。其实,这里“下”应通“假”,通“瘕”,疾病之义。《诗·大雅·思齐》曰:“肆戎疾不殄,烈假不遐。”郑玄笺:“厉、假,皆病也。”孔颖达疏:“郑读烈假为‘厉瘕’,故云皆病也。”马瑞辰通释:“烈即疠之叚借,假即瘕之叚借。”《后汉书·独行传·李充》载:“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无所下借,以充高节,每卑敬之。” 李贤注:“下音假,借音,子夜反。”
适,读作dí,通“谛”,注意,仔细。《韩非子·解老》载:“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 王先慎《集解》曰:“用此程法,静观动止,自无不知者。” 陈奇猷《集释》引孙蜀丞曰:“适与谛同。”
“察其下,适其脉”是互文句,“下”与“脉”互备,即详察病证脉象。互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即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此段大意是:凡治病必须详察疾病脉象,了解患者情志状态,以及临床表现。过于迷信于鬼神之人,无法与其谈道德;排斥针石者,无法与其谈针术技巧;不相信医者,无法与其治疗,就是治也难达到预期疗效。
至于唐代王冰释为“目下所见”,宋代新校正释为“上下”,现代郭霭春释为“二便”,皆有待讨论。
[1]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71.
2016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6YJAZH048)
R221.1
A
1006- 4737(2017)03- 0028- 01
2016- 1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