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济方·诸香》芳香疗法探究*

2017-01-14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22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丁香芳香疗法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22)

罗晓燕 王依娜 杨伯凌 林慧光△

《普济方·诸香》芳香疗法探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22)

罗晓燕 王依娜 杨伯凌 林慧光△

《普济方·诸香》载方31首,并详细记载方药组成、制作、用法等,较全面地总结了15世纪之前的芳香疗法经验。通过探究香方配伍,考证同药异名,分析药物功效,分析作用机理,点明应用注意事项,以期对推广芳香疗法有所裨益。

普济方 芳香疗法 芳香药 同药异名 药物功效

芳香疗法是指用气味芳香的药物(如丁香、藿香、木香、白芷、薄荷、冰片、麝香等)制成适当的剂型,作用于全身或局部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医疗保健方法[1]。传统中医芳香疗法历史悠久,在历代中医文献中有散在记载。明代《普济方》专列“诸汤香煎门”收集97首方药,分“诸汤”、“诸香”、“诸煎”3个部分,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以前芳香疗法的经验。笔者细究“诸香”中的香方,探索其应用的特点,希望能够对中医芳香疗法的推广有所裨益。

香药为主,同药异名

《普济方·诸汤香煎门·诸香》[2]共载香方31首,用药56种,具体为(按出现先后排序,括号内为方中出现的同药异名,主要依据是同朝代的本草学巨著《本草纲目》[3]):零陵香,丁香(丁子香、鸡舌香、丁皮),青桂皮(青桂香),鸡骨煎香(鸡骨香、煎香、降真香、紫润降真香),郁金香,枫香(白膠香、吴白膠香),薰陆香,苏合香,甘松,甲香,沉香(沉水香),雀头香(香附子),檀香(白檀香、紫檀香),安息香,艾纳香,藿香(兜娄婆香),麝香,蜜,枣,酒,苜蓿香,熟犍香,炭末(沙木炭),燕香,青木香,笺香(白笺香),茅香,白茅香,泽兰,詹糖香,览桗,青枝皮,栈香,脑子,白芷(香白芷),三奈子,大黄,玄香,白附子,藁本,玄参,黄芩,草豆蔻,艾,牙硝,梅花脑(龙脑),黄熟香,焰硝,瓶香,粉草,榅桲,榠棂,迭迷香,桂心,白瓜仁,松树皮。

以使用频率最高的丁香为例。所载31首香方中使用丁香的方剂主要是取其香以薰衣、薰屋。丁香共使用20次,其中写作“丁香皮”3次,作“丁子香”3次,作“鸡舌香”1次,写作“丁皮”1次。丁香,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别名公丁香、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大花丁香、紫丁香、公丁、丁子、大花、百里香、如字香、索瞿香、瘦香娇[4]。值得注意的是,古今大量文献已经认同鸡舌香即丁香,但在“裛衣干香方”中,丁香与鸡舌香却同时出现。《本草纲目》将鸡舌香并入丁香,并注明:“宋《嘉祐本草》重出鸡舌,今并为一。”并引诸家之言以论丁香与鸡舌香之别,大多认为鸡舌为母丁香,仅阆中医士陈承在《本草别说》附言:“抱朴子言(鸡舌)可注眼。但丁香恐不宜入眼,含之口中热臭不可近。乳香中所拣者,虽无气味,却无臭气。”提出鸡舌应为“乳香中所拣者”,和丁香不是同一种药物。李时珍则认为:“雄为丁香,雌为鸡舌,诸说甚明,独陈承所说甚为谬妄,不知乳香中所拣者,乃番枣核也,即无漏子之核,前人不知丁香即鸡舌,误以此物充之尔。”笔者认为,此“裛衣干香方”中二药同用可能是“前人不知丁香即鸡舌”故也。

此外,《普济方·诸汤香煎门·诸香》中一些药物,如栈香、黄熟香、览桗、燕香、熟犍香、榠棂均只出现1次,现已少用或不用,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同类药不再细分以及药物失传两种。

《本草纲目·木一》对沉香的释名为:“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集解引诸家之言:“沈怀远《南越志》云:交趾蜜香树,彼人取之,先断其稷年老木根,经年其外皮干俱朽烂,木心与枝节不坏,坚黑沉水者,即沉香也……其干为栈香,其根为黄熟香。”“刘恂《岭表录异》云:沉香、鸡骨、黄熟、栈香虽是一树,而根、干、枝、节,各有分别也。”而《新纂香谱》中称栈香“乃沉香之次者”,黄熟香“亦栈香之类也”。

由此可知,栈香、黄熟香皆是沉香之类,但因“各有分别”而被细分出来分别单独使用。笔者认为,现今少用栈香、黄熟香应该是在发展与传承过程中,尤其是二十世纪中医药遭遇前所未有的“瓶颈期”之后,中药的分类与炮制皆远不如古时细致,这些仅是因为同类相次的药物不再细分,无论优次皆统称为沉香。此外,在中药商品名统一规范的大时代下,栈香、黄熟香这些同类稍次的药物均统一归为一类亦是必然趋势。正如李时珍在分析诸家之言最后的总结道:“沉香品类,诸说颇详……香之等凡三:曰沉,曰栈,曰黄熟是也。”现今沉香之类的标准名为沉香,栈香、黄熟香仅作为别名而存在[4],并非少用或是不用,而是统称为沉香。至于览桗、榠棂等药则或已失传。

考证同药异名,对指导现代中医芳香疗法有重大意义。

薰衣香身,化湿除蛀

《普济方·诸汤香煎门·诸香》共载香方31首,分别为:薰衣香方同名方6首、裛衣香方同名方6首、清远香方同名方2首、湿香方同名方3首,以及百合香方、薰衣湿香方、裛衣干香方、串香方、华盖香方、芬积香方、衙香方、降真香方、衣香方、辟衣鱼令衣香方、令人体香方、主恶气令人衣香方、合香方、令人身香方各1首。从方名中可知,这些香方主要功效以薰屋、裛衣、香身、化湿、除蛀、净化环境为主,还可怡情悦志,使人欣然入睡。

《普济方》所载香方用药以芳香药为主,许多香方甚至全部由芳香药组合而成。如第一首香方“薰衣香方”的组成为:“零陵香、丁香、青桂皮、青木香、鸡骨煎香、郁金香、枫香各三两,薰陆香、苏合香、甘松香、甲香各三两,沉水香五两,雀头香、白檀香、安息香、艾纳香、藿香、麝香各半两。”18种药物均为芳香药,包含芳香理气药9种,芳香化湿药、芳香开窍药各2种,芳香温里药、芳香活血药各1种,以及其他芳香药3种。可见,《普济方》中的香方善用同类相配以增其效,利用诸芳香药物的辛香走窜之性、芳香辟秽之功,从而达到薰衣薰屋等目的。

以上31首方剂配伍共有56种药,其中属于芳香药的有45种,占用药总数高达80.36%,以理气、温里、开窍类为主。其中,芳香理气药:零陵香、青桂皮、鸡骨煎香、郁金香、沉香、雀头香、檀香、安息香、艾纳香、笺香、栈香、黄熟香等12种;芳香温里药:丁香、茅香、白茅香、三奈子、艾、桂心等6种;芳香化湿药:枫香、藿香、詹糖香、草豆蔻等4种;芳香活血药:薰陆香、泽兰、川芎、瓶香等4种;芳香开窍药:苏合香、麝香、梅花脑等3种;芳香解表药:白芷、藁本等2种;其他芳香药:甘松、甲香、苜蓿香、青木香、脑子、玄香、粉草、迭迷香等8种;因失传未归类的:熟犍香、燕香、览桗、青枝皮、榅桲、榠棂等6种(分类法参照《中医传统芳香疗法》[1])。香方就是借助芳香药药性发挥薰衣、香身,化湿、除蛀等功效。

归纳药物功效,有利于遣药组方,提高疗效。

作用机理,香气挥发

《普济方》所载香方其主治功用并未详述,或简述一句“烧之用薰衣”、“取包衣大佳”、“绢袋盛,衣箱贮之”,或直接以方名释之,如“令人体香”方、“裛衣香”方等。其功用总结起来有:薰屋、裛衣、香身、除湿、防蛀、辟秽、开窍、净化环境等。

芳香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预防与治疗疾病之功用亦不容忽视。《普济方》所载的“薰屋、裛衣、香身”法,即为今之香薰法、香包法之属。现代中医学认为,香薰法“药气弥漫,功效芳香除湿,解毒辟秽,主治四时不正之气,或阴雾瘴气,潮湿地气及痘疹之人周身瘙痒”[1];香包法通过包盛衣箱之中,芳香除湿,辟秽杀虫,使药性渗达于衣物,借药物挥发作用从而达到其防治作用。

以丁香为例,在《本草纲目》中,丁香归于木部,性味辛温,无毒,主“温脾胃”,“能发诸香”,“杀虫辟恶去邪”,“去胃寒,理元气”,用于薰衣、薰屋,一可杀虫辟恶去邪,起到洁净的作用,二能温脾胃理元气,使人气顺体健,三者能发诸香,助其他芳香药物发散香气,既助药力外达,其香气更是令人神清气爽,心情舒畅。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丁香花蕾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香酚,具有解热镇痛、抗炎、麻醉等药效,此外还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氧化、抗癌、驱蚊避虫等多种活性[5],外用时可抗炎杀菌、解热镇痛[6],和古代应用不谋而合。

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强调:“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吴氏此说,为后世研究芳香疗法的作用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运用芳香疗法的过程中,亦须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辨证论治,合理用药。如前所述,香方虽以芳香药物为主,但也并非单纯的香药堆积,而同样应讲究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如用以防治疾病为主的薰屋、裛衣方,可以芳香理气药为主,使人体气机调畅,气顺则神清体健,配合部分芳香除湿、温里、开窍及其他类药物,以芳香除湿、辟秽化浊。若用以治疗疾病,则应依据治疗目的,选用适合的药物。

古方今用,分析香方作用机理,一是药物传统功效,二是挥发油的作用。

密封保存,讲究用法

《普济方》还提出注意事项。首先,用法有讲究。如裛衣干香方“若置衣箱中,必须绵裹之,不得用纸。秋冬犹著,盛暑之时,香速绝”。又方“绢袋盛,衣箱贮之”。又如薰衣湿香方制作工艺强调:“燥湿必须调适,不得过度,太燥则难丸,太湿则难烧,易尽则香气不发,难尽则烟多有焦臭,无复芬芳。是故香须粗细燥湿合度,蜜共香相称。火又须微,使香与绿烟共尽。”制法讲究手工,以免影响香气效果。又如薰衣香方用法:“欲薰衣先于润地陈,令邑邑上笼,频烧三两火佳。法在笼下安水一碗,烧讫止衣于大箱中裛之。经三两宿,然后著衣,以经过处,去后犹得半日以来,香气不歇。”提醒使用时应注意燥湿得当,先置于湿地,再借助芳香热气交蒸,香气得以持久。其二,诸香制作后要求密封,不能即配即用。如薰衣香方,“成丸。密封七日乃用之。”又如湿香方,“烧之用薰衣。不用时瓶盛埋之,久窨佳。预和不可用。”百香方,“以白蜜和内(纳)瓷器中。蜡纸封勿令气泄”[2]。其三,芳香疗法以芳香清透为治疗之法,虽可依所辨之证加入一些非芳香类药物,但应注意其用量不宜过大,使药性能随芳香药之轻香清透直至病所即可。或是选用香薰之法,从而使药物借助烟雾、热气等弥漫之气通达全身,达到治疗目的。

此外,笔者认为,在养生保健中,应防芳香药物辛香走窜伤正,故孕妇、体虚、婴幼儿应慎用。

综上所述,《普济方·诸汤香煎门·诸香》所载香方,其功用以薰屋、裛衣、香身为主,选用理气健脾、温中止痛、辟秽化浊等芳香类药物合而成方,用时可置于箱橱,裹于衣间,也可烧之取烟,取其芳香行气、辟秽化浊之功。

随着芳香疗法的不断发展,其临床应用方式、剂型、工具等也有了多元化的创新,市场前景广阔。追本溯源,《普济方》所载的31首香方,选药精巧,制方考究,形式多样,对于现代临床芳香疗法,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至于书中所载之制作工艺,亦是细致精妙,有待进一步探究。

[1] 林慧光. 中医传统芳香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0- 11.

[2] 朱橚. 普济方(第6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4604- 4609.

[3] 李时珍.《本草纲目》新校注本[M]. 刘山永,校.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1302- 1305.

[4] 刘道清. 中药别名大辞典[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3:265,285.

[5] 孔晓军,刘希望,李剑勇,等. 丁香酚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3):508.

[6] 朱金段,袁德俊,林新颖.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1):345.

Research of Aroma Therapy in the Zhuxiang Chapter ofPuJiFang

LUO Xiao-yan, WANG Yi-na, YANG Bo-lin, LIN Hui-guang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China)

There exist 31 prescriptions with details on ingredients, production, usages in the Zhuxiang chapter ofPuJiFang, giving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conclusion on aroma therapy before 15 century. Further studies are included such as comparison of compatibility, textual research on synonyms of medicine, analysis of drug action and mechanism, notes of precaution.

PuJiFang; aroma therapy; aromatic drug; synonyms of medicine; drug action

福建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专项(2014015学科)

R289.2

A

1006- 4737(2017)03- 0025- 03

2017- 01- 03)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丁香芳香疗法
永远的丁香
丁香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芳香甜美的水蜜桃儿
为自己调香,造一座精油芳香花园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First Perfume Which Smells Better the More You Sweat
芳香欺骗后的幸福,恰似你的温柔
白丁香紫丁香
极速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