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云南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探讨

2017-01-14刘广宇姜丽娟龙鑫姜广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全科医师全科中医药

刘广宇,姜丽娟*,龙鑫,姜广

(1.云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康复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2.云南省中医医院科教部,云南 昆明 650021)

中医全科医学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结合全科医学的特点,融合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综合性临床医学学科[1]。强调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为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中医全科医学是顺应我国医疗改革的必然产物,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医疗资源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2]: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的全科医师和助理医师近8万人(0.73名/万人,仅占医师总数的8%),其中中医全科医师和助理医师约有1.2万人,数量严重不足。随着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十二五”计划中明确指出[3]:到2015年,将通过转岗培训、在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15万名全科医师,使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师,每个乡镇卫生院均有全科医师,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对高素质中医全科医师的需求,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为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4]。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4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5媒体”,有着交互性、及时性、海量性、共享性等特有优势,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年轻医师来说,更是成为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媒体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技术结合在一起,以地域性特色教学为切合点,对培养高素质中医全科住院医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资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 云南省中医全科住培的现状研究

云南省地处祖国边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独特地形地貌,气候区域差异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医疗卫生资源方面政府投入不足。疾病的发生往往有着地域性特点,在治疗上也有着特色方案,且云南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极度不均,不少乡镇面临医疗人才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全科医师紧缺,尤其是中医全科医师在“治未病”方面有着巨大优势,更加迫切需要对高素质全科医师的培养[5]。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15个民族为云南省所特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较广,占全省面积的3/4,由于各民族体质差异较大,加之生活环境不同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基层医疗肩负着更重的重担[6],尤其是县、乡镇卫生院严重缺少高素质的医务人员,很难满足各民族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也很难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戴璟等[7]基于多层次数据特征,采用泰尔指数的研究方法,对2008~2014年云南省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区域配置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在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的配置上均衡性不断改善,但在医疗技术人员配置上还应重点解决区域间的差异,从而改善医疗资源软件配置的公平性。

我国全科住培起步较晚,尤其是对于中医全科医师的培养,近几年才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关于云南省中医全科住培的现状研究相对较少,未发现较为权威的相关研究。我们暂通过对全国中医全科住培的现状,结合云南地域性特点,以此对云南省中医全科住培的现状研究作出估测。2010年3月25日国家6部委印发的《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师。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8]:到2015年,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人员增量占全国卫生人员增量的比重争取达到18%,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占基层全科医师的比重争取达到20%。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医全科在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对中医全科医师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中医全科医师在长期服务基层中形成的治疗经验赋予治未病、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更多的时代内涵。据统计: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的全科医师和助理医师近8万人(0.73名/万人,仅占医生总数的8%),其中中医全科医师和助理医师约有1.2万人,数量严重不足。由于云南地处边疆,经济、医疗、教育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发达省市,加上云南独特的地形地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对中医全科医师的需求更为迫切,但目前所拥有的全科医师数量却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医全科医师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执行者,尤其是对于云南经济、医疗等都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如何用最少资金解决更多的问题、怎样把大部分基层常见健康问题用最少的医疗资源解决,是我们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中医全科住培是我国现有卫生服务体系的迫切需求,将新媒体与云南地域性中医全科住培相结合,对推进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探求中医全科住培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 新媒体在中医全科住培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产业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多元化媒体的应用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9]。尤其是针对年轻人来说,更是成为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媒体强大的实用性,各种信息通过新媒体平台得以快速的传播交流,这对中医全科住培产生着积极影响,同时也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媒体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众多优势特点,将新媒体运用至中医全科住培的教育中来,可从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丰富,能大力增强学员们运用中医药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是对于云南地区改善卫生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资源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10]:为了适应新医改现代医疗事业的需要,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加大全科医学生的培养力度是很有必要的。

2.1 突出地域性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医学知识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学员们可随时随地的获取相关医学知识,这对中医全科医师的培养提供了较好的平台。随着时代发展,中医全科医师是守护人们健康的第一道大门,以服务基层、服务社区为导向,将中医药特色治疗,如:望闻问切、推拿、刮痧等与现代医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未病先防”为治疗理念,是中医药发展的独特魅力,也是大量社区卫生机构急需全面的中医科技实用型人才的原因之一[11]。

疾病的发生常常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与当地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群众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原则上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秉天地之气生,依四时之法成,讲究“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即治病应充分的结合实际情况,具体病症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12]。中医全科医师作为“首诊在基层”的直接参与者,若能对疾病有较为清晰的地域性认识,可大大增强工作效率,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13]。在对中医全科住培的教育中,注重对地域性相关内容的结合,培养能满足当地实际情况的高端实践型人才,是未来中医全科医师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将住培与地域性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准确快速的检索查阅到本地区相关病症情况及诊治经验,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中医全科医师的培养效率。此外,新媒体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老师讲授传教的方式外,还可结合图片、场景模拟、教学互动、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升住培学员的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员们的临床思维方式,更大程度上的接近临床实践。考核方式上,学员们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作答,服务器会迅速对学员们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这使得教师能在第一时间对学员们的学习情况有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优化教学方案,加强与学员们的互动,使教学成果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价值转换。因此,新媒体为规范化培训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方便快捷的平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新媒体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征[14],它可以让住培学员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的医学信息,并在获取中发现问题,提升了学习的广度,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弥补了带教知识的局限性,同时又将地域性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住培学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突出了对高端实践型全科医师的培养,符合我国医疗改革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15]:新媒体已经成为住培学员了解医学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相比传统的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在新媒体条件下应鼓励带教教师参与到新媒体医学教育资源建设中来,使他们真正成为住培在新媒体医学教育资源建设中的主力军。运用丰富多彩的新媒体渠道,结合学员们不同的教育背景,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教育。此外,新媒体需要带教教师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人文关怀,与时俱进,探索更优质的教学模式,不断突出地域性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2 促进传统教导模式的转变 新媒体主要特征之一为“互动性”,现代医学教育更加强调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新媒体使住培模式由教师主导型向学生主导型发展,从传统的讲解、示范等填鸭式、灌输式教育为主,到学员主动去探索、去实践的主动学习。学生从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到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增强了学习交流和互动。此外,学习内容也从单一的专业技能学习,到医德医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学员可以更多地使用网络搜索、交流论坛等形式获取相关知识,大大扩充了学员们汲取医学知识的渠道。随着新媒体与规范化培训教学的结合,住培学员通在接受医学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接受他人的评价或反馈,在彼此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加深学员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实践运用。同时,新媒体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沟通的平台,通过使用新媒体,极大地开阔了带教教师和住培学员对临床疾病的认知范围,促进了不同科室间的带教教师和住培学员对临床病例及学科知识的交流,重要的是突出地域性优势与特色,使得教学内容更贴合实际需要,学员获取的知识更具有实践性,更符合人才培养需求。通过新媒体学员可以和权威的学者进行交流,保障了学习的深度,满足了对相关知识精准掌握的需求,同时也为教师带来灵感和启发,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3 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建设 随着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医学住培学员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的途径逐渐依赖于新媒体平台,很多医学知识能通过新媒体进行学习,同时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不受限制,为学员们带来极大的方便,越来越多的学员亲睐运用新媒体来学习。为了更好的发挥新媒体在教学方面的作用,应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海量性、共享性”等特点,从教师和住培学员两方面共同提高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注重中医全科医师培养教学特色,遵循中医人才培养规律,将课程设计、师生互动、考核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有机融入到新媒体平台中来。在课程设计上,除了传统教学模式外,可充分利用名老中医教学资源,将名医们的门诊和教学查房录制成视频,增强对名医经验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强化学员们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此外师生互动及考核方式方面也应作为教学资源建设重点内容,以“重实际、多形式”为建设理念,全方位、多角度的加强师生互动,完善考核机制,更好的达到教学全面性,突出教学特色。

[1]孟毅,贾刘云.中医全科医学内涵的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11):91-92.

[2]王倩,刁维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全科医生的需求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 6(27):18-19.

[3]李发成.贯彻十二五医改规划,推动基层卫生事业发展[J].医学信息,2013(23):34.

[4]栗华.浅析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1(8):43.

[5]陈国远,朱美玲,王德俊,等.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健康服务“全科诊疗”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268-270.

[6]子志月.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开发利用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 2013.

[7]陈平,陈莹,杨添懿,等.基于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云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公平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20):3716-3719.

[8]王韬.中医药事业“十二五”规划发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2(7):123.

[9]胡爽.新媒体时代手机社交客户端同质化分析-以QQ、微信、微博为例[J].戏剧之家,2016(20):257.

[10]马维红,李琦.新医改背景下全科医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探讨[J].广西医学, 2011, 33(9):1219-1221.

[11]谢芳.中医全科医学思想溯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18):89-90.

[12]李基赫,高普.李东垣“顺应四时”医学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5):486-487.

[13]王利,邓巧丽,刘晶.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中医杂志, 2014, 4(5):370-371.

[14]方琳.新媒体的特征与发展趋势探析[J].商,2015(48):194-195.

[15]黄省利,李宗芳,刘原,等.新媒体时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7,31(1):6-9.

猜你喜欢

全科医师全科中医药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探讨浙江省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对亚专长全科医师的认知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