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苷诱导负荷双源CT心肌灌注成像与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直接对照研究
2017-01-14李松娜陈丽君欧陕兴刘波黄汝航
李松娜 陈丽君 欧陕兴 刘波 黄汝航
腺苷诱导负荷双源CT心肌灌注成像与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直接对照研究
李松娜 陈丽君 欧陕兴 刘波 黄汝航
目的 腺苷诱导负荷双源CT(DSCT)心肌灌注成像与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PECTMPI)进行对照研究, 评价负荷DSCT心肌灌注的可行性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34例受检者行SPECTMPI和DSCT心肌灌注成像, 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比较分析DSCT与SPECT-MPI的检查结果。结果 CTA检查结果显示:31例阳性, 3例阴性。34例受检者共分析578段心肌及102条冠状动脉。DSCT心肌灌注成像中, 26例受检者提示阳性, 负荷心肌灌注缺损的44条冠状动脉血管中, 11条提示不可逆心肌缺损, 12条提示完全性可逆心肌缺损, 21例提示部分性可逆心肌缺损。总负荷计分平均为7.0分, 总静息计分为3.0分。SPECT-MPI提示, 26例患者的38个区域血管存在灌注缺损, 9个为不可逆, 15个完全性可逆, 14个部分性可逆。总负荷计分为5.5分, 总静息计分为2.9分。DSCT心肌灌注成像对血管狭窄≥5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80%, 而SPECT-MPI的敏感性67%、特异性83%。同时, 冠状动脉重度狭窄(≥70%), DSCT心肌灌注成像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68%, SPECT-MP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73%、73%。结论 心率合适的情况下, 腺苷负荷DSCT心肌灌注成像评估灌注缺损与SPECT-MPI具有高度一致性。
腺苷诱导负荷双源CT心肌灌注成像;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血管造影
DSCT (dual source CT, DSCT)心肌血流灌注成像检查是DSCT继CTA之外[1], 能够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与评估的新技术, 是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与完善。SPECT-MPI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2]。DSCT心肌灌注成像与SPECT-MPI直接对照研究, 诊断出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可逆心肌灌注缺血, 并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准确性及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4月本院34例受检者曾同期(<3个月)行腺苷负荷SPECT-MPI和DSCT心脏检查的临床拟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病例筛选自窦性心率且控制在65次/min以下者。排除肝肾功能不全、临床症状不稳定、哮喘、碘造影剂过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4例受检者中男28例, 女6例, 平均年龄(56.3±10.6)岁;20例高血压, 11例高脂血症, 8例糖尿病, 32例心绞痛史。
1.2 方法
1.2.1 DSCT扫描流程及参数 检查前24 h内避免食用含咖啡因的食品及常用药物(如硝酸甘油)等, 空腹。双肘前静脉分别注入碘造影剂(碘海醇, 350 mgⅠ/ml)及腺苷注射液(沈阳光大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321)。双源DSCT心脏灌注成像扫描包括两个步骤:①回顾性门控腺苷负荷扫描;②前瞻性门控静息扫描。
1.2.2 DSCT图像的处理与分析判断 应用Circulation软件对扫描的血管重建。两位影像医生评价心肌灌注图像依据17节段应用4分计算法(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核心脏病学会, ACC/AHA/ASNC)[3], 心肌正常为0分;最小的心肌缺损为1分;心肌部分缺损为2分;心肌完全缺损为3分。
1.2.3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扫描技术及图像评价 检查前24 h内避免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及常用药物。腺苷注入3 min时, 静脉注射99Tcm-MIBI (25mci),常规监测心率、血压。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型号GEVG-5)。图像评价采用5分计算法:心肌正常为0分, 心肌轻度放射性减低为1分, 中度减低为2分, 重度减低为3分,放射性缺损为4分。
1.3 观察指标 CT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比较分析DSCT与SPECT-MPI的检查结果。
2 结果
2.1 CTA结果 31例阳性, 3例阴性;17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 9例双支病变, 5例三支病变。其中25例患者≥1支冠状动脉中度狭窄(≥50%), 17例患者≥1支冠状动脉重度狭窄(≥70%)。
2.2 DSCT心肌灌注成像与SPECT-MPI直接对照 34例受检者共分析578段心肌及102条冠状动脉。DSCT心肌灌注成像中, 26例受检者提示阳性, 负荷心肌灌注缺损的44条冠状动脉血管中, 11条提示不可逆心肌缺损, 12条提示完全性可逆心肌缺损, 21例提示部分性可逆心肌缺损。总负荷计分平均为7.0分, 总静息计分为3.0分。SPECT-MPI提示, 26例患者的38个区域血管存在灌注缺损, 9个为不可逆, 15个完全性可逆, 14个部分性可逆。总负荷计分为5.5分, 总静息计分为2.9分。DSCT心肌灌注成像对血管狭窄≥5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80%, 而SPECT-MPI的敏感性67%、特异性83%。同时, 冠状动脉重度狭窄(≥70%), DSCT心肌灌注成像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68%, SPECT-MP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73%、73%。
3 小结
DSCT于1976年被提出以后, 作为一种无创的冠心病的检查手段发展迅速[4]。本研究就是直接对照研究DSCT与SPECT-MPI在负荷状态下心肌灌注, 通过对每一个心肌段、每一条冠状动脉和每一组统计数据的评估, 获得了两种检查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SCR结果中有6例心肌灌注阳性,但是CTA未发现血管狭窄。导致心肌灌注DSCR与CTA结果不一致有多种机制, 作者怀疑其主要原因是心脏微血管病变(X综合征)引起的心肌灌注缺损。CTA并不能显示微血管情况, SPECT-MPI由于低空间分辨率亦无法评估, 但是微血管病变预后较差[5], 故准确诊断此类患者群是非常重要的。
[1] 胡剑峰, 申爱国.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应用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 25(10):1764-1767.
[2] 宾锋利, 王高峰, 胡红杰.双源CT心肌灌注成像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33(8):1159-1162.
[3] Abdulla J, Abildstrom SZ, Gotzsche O, et al.64-multislice 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as potential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24):3042.
[3] Budoff MJ, Dowe D, Jollis JG, 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64multidet- ector-row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for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individuals without know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Am Coll Cardiol, 2008(52):1724-1732.
[4] Miller JM, Rochitte CE, Dewey M, 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by 64-row CT.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8, 359(359):2324-2336.
[5] Husmann L, Gaemperli O, Schepis T, et al.Accuracy of 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its dependency on plaque composition: plaque composition and accuracy of cardiac C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 2008, 24(8):895-90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0.000
2017-05-23]
510000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