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门事亲》刺血疗法应用浅析

2017-01-14彭叶建杨丹红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井穴张氏内经

彭叶建 杨丹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针灸聚英

《儒门事亲》刺血疗法应用浅析

彭叶建 杨丹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儒门事亲 张从正 刺血疗法

《儒门事亲》(以下所引各卷均为此书)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所著,全书共十五卷,其中记载了大量应用刺血疗法的实例。今不揣鄙陋,归纳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取穴特点

1.1 循经取穴:张氏以《内经》的经络理论指导临床选穴及穴位放血多寡。如《卷二》中记载:“邪气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故病阴丸痛也。余急泻大敦二穴,大痛立已。”大敦是足厥阴肝经之井穴,肝经绕阴器,点刺出血,可止阴中痛。

1.2 局部取穴:在许多外科疾病或病案中,张氏多选用局部取穴的方法。如张氏治疗小儿面上赤肿:“以针刺轻砭之,除两目尖外,乱刺数十针,出血三次乃愈。”“两手背皆有瘤……以针十字刺破,按出黄胶脓三两匙,立平,瘤核更不再作。”选用局部取穴法刺血治疗,可迅速祛除病邪,对于疔疽痈肿等热病疗效显著。

1.3 头顶取穴:《内经》云:“头为诸阳之会。”张氏刺血十分重视头顶穴位,全书刺血总穴次为65穴次,其中头顶部占26穴,常用穴为神庭、上星、囟会、乾定、百会5穴,对治疗头面部及腰脊部疾病疗效显著。

1.4 选用井穴:张氏遵循《内经》“疏其气血,令其调达”的治疗原则,并结合其攻邪理论,采用针刺五脏经脉之井穴进行放血。如《卷十》云“诸风掉眩……可刺大敦”“诸痛痒疮疡……可刺少冲”等。

2 刺血方法

张氏在进行刺血治疗时选用刺血部位较多,尤其是在外科病症如背疽等的治疗上,往往达百余针。张氏认为恶血为致病之源,采用刺血泻邪,邪尽正乃安,故其出血量常常很大,如《卷六》中治疗肾风:“宜先刺其面,大出血,其血当如墨色,三刺血变色矣。”指出对于墨色恶血,一定要使其转为红色方可停止治疗,即内经所云“尽出其血”“血变而止”。

3 主治疾病

3.1 头面五官科疾病:张氏曾言“火至于顶,炎上之甚也”,对于头面部疾病,其常采用刺血疗法起泻火之效。如《卷六》治舌肿:“舌根肿起,和舌尖亦肿,肿至满口……以针(一名铍针)磨令锋极尖,轻砭之,日砭八九次,血出约一二盏,如此者三次,渐而血少,痛减肿消。”《卷三》治喉痹:“大抵治喉痹,用针出血,最为上策。”张氏认为:“目得血而能视,然血亦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尤其重视应用刺血法治疗目疾。如《卷一》:“目暴赤肿,隐涩难开者,以三棱针刺前顶、百会穴,出血大妙。”《卷四》用嚏血法治疗两目爆赤之症:“两目暴赤,发痛不止……以草茎鼻中,出血最妙。”

3.2 外科疾病:外科疾病多由内外之邪蕴结于体表而致,故张氏常在疾患部位采用刺血疗法,达到迫邪外出之效。如《卷四》治疗雷头:“雷头者,是头上赤、肿核……可用针刺而出血,永除根本也。”如《卷七》治疗背疽:“以针绕疽晕,刺数百针,去血一斗。如此三次,渐渐痛减肿消,微出脓而敛。”如《卷六》治疗湿癣:“一女子年十五,两股间湿癣……当以痒时,于癣上各刺百余针,其血出尽,煎盐汤洗之,如此四次,大病方除。”

4 刺血禁忌

张氏善用刺血疗法治疗诸症,其刺络放血胆识过人,其针刺部位多,放血量大,但其胆大却不孟浪,《儒门事亲》中明确记载了诸多放血疗法的禁忌。其明确指出“后顶、强间、腑户、风府四穴”及“小儿囟会”等不可轻用放血疗法。张氏强调使用刺血疗法前首先应辨证,指出“如人因闪肭膝髁肘腕大痛”“凡腰胯胁痛、杖疮、落马、坠堕、打扑”等,均不能使用刺血疗法,并在《卷一》中记载了妄用刺血疗法而致跛躄的病案。并指出刺血之后忌“兔、鸡、猪、狗、酒、醋、湿面、动风生冷等物,及忧忿劳力等事”。

5 结语

《儒门事亲》继承了《内经》的刺血疗法,并与张氏“攻邪论”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张氏特色刺血疗法的学术思想。现代临床应用刺血疗法的适应症较《儒门事亲》有所扩大,与其有所不同,但《儒门事亲》中所描述的刺血方法及禁忌等仍需我们重视。

2016-09-08

# 通讯作者:杨丹红,E-mail:yangching88@163.com

猜你喜欢

井穴张氏内经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从“阴井木,阳井金”浅析井穴的主治
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大鼠缺血后脑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
揉肩井,活肩颈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论《内经》肝为罢极之本及其现代应用
颈肩痛简易按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