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针刀治疗非典型颈椎前屈功能丧失1例*

2017-01-14姚小强郑先丽

中医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非典型针刀颈椎病

姚小强,郑先丽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针灸经络·

传统针刀治疗非典型颈椎前屈功能丧失1例*

姚小强,郑先丽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以颈椎各解剖部位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能够引起功能障碍、局部疼痛、眩晕,甚至放射至手臂,致使手臂麻木的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由于个人体质、生活环境、长期颈椎受力、姿势等的影响,会出现非典型病例症状,临床常规治疗效果欠佳,传统针刀治疗颈椎病可以解除肌肉、肌腱异常痉挛状态,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颈椎生理功能。介绍运用传统针刀治疗非典型颈椎前屈功能丧失1例,通过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思路。

非典型颈椎前屈功能丧失/治疗;针刀;验案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以颈椎各解剖部位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主要因为颈椎长期劳损,或外伤后遗导致骨质增生、韧带增厚,从而引起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颈椎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受压等一系列功能障碍、局部疼痛、眩晕,甚至放射至手臂,致使手臂麻木的症状和体征[1]。临床诊断一般以症状加X线片为主,如果出现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一般均诊断为颈椎病。但是,由于个人体质、生活环境、长期颈椎受力、姿势等各异,个别患者出现了非典型症状,按照颈椎病治疗疗效欠佳的案例,让临床医生甚为棘手。传统针刀疗法由来已久,疗效好,易被患者接收。笔者采用临床较为常用的传统针刀松解术治疗特殊案例并展开分析,旨在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思路。

1 病 案

患者,男,56岁,2016年11月25日初诊。主诉:颈部活动功能障碍2个月。现症见:颈项背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尤以不能前屈为甚,纳可,眠差,二便调。舌暗,苔白,脉弦。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活动功能障碍,以不能低头为主要表现,诊断为颈椎病。采用药物、针灸、推拿、理疗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示:颈部皮肤无破损,无颈静脉怒张,直立位,两侧对称,触诊颈项部压痛(+),胸椎5~7椎体旁有结节压痛,颈部功能活动障碍,前屈15°,后伸40°,左屈30°,右屈30°,左旋45°,右旋45°。旋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听诊颈部无血管杂音。行TCD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颈椎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CT示:C4~C7椎间盘膨出。西医诊断:颈椎病。中医诊断:痹证,证属气滞血瘀。给予传统针刀治疗,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伏于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医者取第5~7胸椎椎体旁压痛点,逐点行按压叩击试验,如遇疼痛或酸胀加重等变化,则取该点为灶点(即进针点)。一般患者多有1~2个灶点,以甲紫溶液标记。对进针点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以小针刀刃部2个端点连线为刀口线与脊柱方向一致。甲缘平行人体纵轴,拇指端垂直按压,快速刺入皮下,缓慢深入探寻,寻找异感,连续松解。嘱患者缓慢低头,则效佳。术后敷以创可贴,按压片刻。治疗1次后,患者颈背部压痛症状减轻,颈椎活动度改善,前屈30°,后伸40°,左屈35°,右屈35°,左旋45°,右旋45°。3 d后治疗第2次,患者无明显不适,颈椎活动度前屈40°,后伸45°,左屈40°,右屈40°,左旋45°,右旋45°。随访1个月后患者无明显不适,颈椎活动度良好。

2 讨 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工作、休闲、甚至休息都以现代化设备为工具,长期的不良姿势及空调的使用,导致此类患者占到了被诊断为颈椎病的大多数[2]。颈肌是颈椎活动的动力来源。头颈部的前屈运动涉及的肌肉主要有胸锁乳突肌、颈阔肌、颈长肌、头长肌、斜角肌、头前直肌,后伸运动涉及的肌肉主要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颈夹肌、半棘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肩胛提肌、斜方肌、回旋肌、多裂肌、棘间肌、髂肋肌、最长肌、棘肌[3]。因此,颈椎部位发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除了局部的颈项部疼痛、僵硬之外,压迫神经导致上肢无力、手指发麻,逐渐发展为下肢乏力、麻木疼痛;压迫椎动脉可致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4]。长期姿势不当,使肌肉和软组织从僵硬转变为慢性劳损,逐渐发展为局部内环境的无菌性炎症,以及肌肉纤维变性痉挛导致疼痛。颈椎长期在某一个姿势下,尤其是在长期保持低头和前驱位状态下,颈椎受到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中下段,导致受力不均衡,继而产生曲度的改变,逐渐发展为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压迫神经、血管,使筋膜、软组织等水肿,产生炎症,诱发综合征类症状[5]。以上所有诱因致使颈椎局部和肩胛部位的肌肉僵硬,产生结节,生理活动受到限制,本文案例中患者的症状就较为典型。该病属中医学“肩背痛”“项筋急”“项强”“痹证”等范畴。认为发病原因主要是久居潮湿之地,外感风寒湿邪;或外伤导致局部气血瘀滞;或肝肾亏虚、慢性劳损等导致筋骨失于濡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小针刀是在古代九针的锋针基础上产生的。《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曰:“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灵枢·经脉第十》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人体是由皮肉、筋骨、血络组成的。如果血络不通,瘀首先集于皮肉之处,发生局部气血不通,筋骨不能滋润,便产生疼痛,功能失常[6]。针刀治疗便是直接作用于病位,寻找血络瘀结之处,疏通瘀结,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7]。第5~7胸椎椎体旁压痛点处下的肌肉群有斜方肌、回旋肌、多裂肌、棘间肌、髂肋肌、最长肌、棘肌,长期的不良姿势和劳损引起肌肉筋膜痉挛、粘连和压迫,破坏了颈椎动力平衡[8]。当患者频繁低头,肩背部骨骼肌通过跨越可动关节的肌肉的活动面产生的过度运动,造成局部软组织粘连、肌肉弹性下降及韧带的牵引力失衡,形成瘢痕、挛缩、堵塞病理改变,在体表的阳性反应点随着颈椎的活动疼痛强度发生变化。颈项背部肌筋膜触发点正是颈椎的外源性失衡(颈肌本身肌力不平衡)所反应出来的通道,也就是所谓的阿是穴。针刀灭活颈项背部肌筋膜触发点可以解除肌肉异常痉挛状态,可以更好地恢复颈椎的外源性平衡[9];另一方面,可能是通过切开张力过高的筋膜、肌膜,使局部的软组织水肿压力得以缓解,并使血脉恢复,循环改善。通过这些改变使筋脉、肌肉等组织的氧饱和度达到正常状态[10],局部组织抗氧化能力增强,肌细胞损伤得到修复,进而恢复了颈部的动力平衡,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11]。因此,传统针刀对此类非典型颈胸段疼痛且颈椎功能丧失的患者疗效较好,能够快速、有效地解除症状,在临床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1]柯尊华,王静宜.颈椎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4,35 (1):62-64.

[2]张汗.试论温中燠土法治疗颈椎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187-190.

[3]汪华侨.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3.

[4]鲍建敏,林晓洁,陈务华,等.颈椎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研究,2016,13(13):90-93.

[5]任龙喜,何玉宝,郭函,等.颈部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相关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9):750-753.

[6]刘方铭,王寿兰,张燕,等.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新方案的临床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3):24-27.

[7]韦英成,吴肖梅,梁晓行,等.针刀灭活肌筋膜触发点术结合复合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525-528.

[8]郎继孝,陈新民,董振风.正常人颈椎前屈运动的三维空间有限元研究[J].颈腰痛杂志,2001,22(4):265-266.

[9]覃智斌,徐敏,唐福宇,等.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2):340-343.

[10]田弯弯,李开平,李敏,等.针刀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肌中SOD、MDA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5):136-138.

[11]魏戌,于杰,冯敏山,等.神经根型颈椎病非手术疗法循证证据纵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5(2):66-70.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7)06-0064-03

R245.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6.26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48RJZA069)

2017-03-10;

2017-06-04

猜你喜欢

非典型针刀颈椎病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