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验三则
2017-01-14尤卫平
尤卫平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经方治验三则
尤卫平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经方 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百合知母汤 百合地黄汤 医案
笔者在临床运用经方治验较多,现撷取三则作一介绍,以飨同道。
1 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刘某某,女,56岁。2016年3月5日就诊。患者口腔溃疡多年,溃疡常见于口腔黏膜,也可见于舌下,发作常无明显诱因,有时吃辣后会发作,溃疡大多有自限性,1月左右可自缓解,但有时发作缠绵、此起彼伏达数月,曾行治疗未见疗效。此次发作已1周余,口腔溃疡在右颊黏膜、舌下各1处,溃疡处疼痛明显,影响摄食,伴见心烦、失眠、大便偏稀。舌尖红、苔薄白,颊黏膜、舌下可见两处溃疡大小约1cm左右,创面红而糜烂,脉滑稍数。诊断:复发性阿弗它性溃疡(中医辨证:心火上炎,脾虚胃弱)。治以泻心火,健脾胃。甘草泻心汤加减:甘草12g,大枣15g,姜半夏6g,黄连、生晒参各5g,干姜、黄芩、淡竹叶各10g。7剂。3月12日复诊:两处口腔溃疡在服药第3天逐渐缓解,服药第2天出现大便明显稀溏,日3次。查其口腔黏膜创面已愈合,原方减黄芩至5g,加炒白术30g,7剂。
按:本案患者反复发作口腔溃疡与《金匮要略》“狐惑病”之“惑”相似,其心烦、失眠、舌尖红、脉滑数为心火上炎,大便稀、舌淡、苔薄白为脾胃虚弱。当以泻心火、健脾胃为大法,甘草泻心汤与之方证相符。方以甘草、人参、大枣甘温缓急,补助中焦脾胃;半夏辛散郁火;芩、连泻过亢之心火;干姜散阴寒之结。初诊加淡竹叶为助下泄心火,复诊减黄芩为缓苦寒之过,加白术为强健脾之功。
2 半夏泻心汤治疗糜烂性胃炎
王某,男,32岁。2017年2月8日就诊。患者1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痞闷、反酸、烧心,5个月前在南京某医院胃镜检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HP阳性”,给予四联疗法治疗2周,症状稍有缓解。在未规律摄食时或饮酒应酬时又常常发作,有时会出现进食后胃疼,有时在睡眠中感到饥饿,食冷饮料会有胃脘不适,伴大便稀薄,口臭,疲乏。舌淡红、苔薄白、根部黄腻,脉缓。诊断:糜烂性胃炎(中医证型:脾寒胃热)。治以温脾阳、清胃热。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9g,黄芩、党参各10g,甘草6g,大枣30g,香茶菜15g,黄连、木蝴蝶各3g。7剂。2月22日复诊:言药后疗效甚佳,症状缓解不少,效不更方,继服4周,症状消失。
按:本案病由生活方式不当、饮食不节致寒热互结于中焦,脾寒胃热,治疗当温脾阳、泻胃火,经方半夏泻心汤最为合适。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温中散邪,黄芩、黄连苦降泄热,党参、大枣健脾补虚,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平调寒热、消痞散结、调和肠胃之功。方中加入木蝴蝶、香茶菜为加强保护胃黏膜及消除炎症反应之经验用药。
3 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治疗失眠
张某某,男,58岁。2017年1月8日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困难,入睡后自感思维活跃,辗转难眠,仅睡2小时许,白日昏昏沉沉,欲睡不得,内心莫名不适,情绪时而低落、时而亢奋,人际关系并无异常,也无家庭矛盾,心理测试未见异常。服用相关中成药、西药等后无明显改善,故前来就诊。现身体疲惫,口干,心烦,大便干,小便色深,舌尖红、苔薄净,脉细数。诊断:原发性失眠(中医诊断:百合病,阴虚燥热证)。治以滋阴清热。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加减:百合、生地黄、炒枣仁、知母各30g,肉桂3g,黄连、五味子各5g。7剂。1月15日复诊:情绪明显较初诊轻松,其言服药次日就感觉入睡容易、一晚可睡4小时左右,近两天可以睡5小时,睡眠质量较前高,白天不感昏昏沉沉,疲劳感减轻,唯大便较稀,色黯,遂要求继续治疗。原方加炒白术30g,14剂。
按:本案症状变化多端,情绪亢进与低落交互波动,夜间失眠与白昼嗜睡交替,其病机为阴虚燥热,其病即百合病。百合为治疗专药,《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为专用方剂。本案患者因年过“七八”,虽然无外界的郁怒等情绪干扰,但其真阴渐渐亏损,其热内生,虚火自旺,遂致不寐,给予养阴清热的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合方,见效明显。此外,方中为加强清热安神、引火归源作用,加了黄连、肉桂、酸枣仁、五味子等药以提高疗效。
2017-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