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如青治疗腕踝关节困乏症验案一则

2017-01-14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外邪少阴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王一花 李善韬 张如青△

张如青治疗腕踝关节困乏症验案一则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王一花李善韬张如青△

张如青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30余载,余有幸跟随张师出诊学习,感其学验俱丰,匠心独具。故录张师运用四逆散治疗疑难病症一则,并作浅析探讨。

张如青 腕踝关节困乏症 辨治经验 四逆散 医案

张如青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30余载,熟记《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典籍,崇尚经方,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为基础,在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出病证的病机特点、诊治规律,辨证立法,制方选药,不断提高临床疗效。张师临证善治内科、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主持国家级、部市级科研课题多项,主编专著、教材10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余有幸随张如青教授出诊,在跟诊学习中遇张师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数则,感其临证匠心独运,遣方自如,故谨录其疑难病证验案一则,略作分析,并述一己之体悟,以飨同好。

病例介绍

患者冉某,男,37岁,2016年6月23日初诊。主诉:四肢腕踝关节困乏无力7年余伴进行性加重。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脚踝关节乏力,未引起重视,后逐渐出现四肢腕踝关节困乏,难以使力,并有进行性加重。就诊时已影响睡眠,寐浅多梦。曾寻求中西医无数,不能确诊为何病,所治皆乏效。述平素午后身困欲寐,入夏尤为明显,怕热,头面胸部易汗出,时口苦,常发前额头痛,胁痛,纳可,小便调,易腹泻。追询病史,平素喜打羽毛球,无不良嗜好。察其手腕、脚踝,并无红肿损伤。诊其舌脉,舌暗红苔黄薄腻,脉细濡。症属痰湿困阻四肢,郁而化热,日久伤阴。治拟清热化痰祛湿,兼以养阴安神。予半夏秫米汤加清热化湿养阴安神之品,药用制半夏12g,北秫米30g,桑叶15g,太子参15g,生米仁20g,川连5g,黄芩15g,丹参15g,川芎15g,藳本10g,生甘草5g,珍珠母30g,夜交藤20g,合欢皮20g,柴胡8g,南沙参15g。7剂,水煎服,1剂/天。

2016年6月30日二诊,患者寐改善,四肢腕踝关节困乏稍减,守法续方7剂。

2016年7月7日三诊,患者述精神已振,四肢腕踝关节困乏虽有减轻,但仍反复发作,足踝关节尤甚,时有腹泻。诊其舌脉,舌红苔薄黄,脉细沉。患者腻苔已退,腕踝关节困乏症却未见良效,细问之,乃是一种难以名状的酸胀无力的感觉,发作时手足难以使力,难受至极,有欲哭无泪的无助沮丧感。患者述平素喜打羽毛球,运动出汗后未避风寒湿等外邪,加之近来头胸易汗,大便易泻,考虑此证痰湿之邪只为表象,实乃《伤寒论》四逆散证,因阳气郁滞,不达四末,致腕踝困顿乏力。随即易法,投加味四逆散,药用柴胡10g,赤白芍各10g,枳壳10g,厚朴10g,黄连6g,炙甘草6g,黄芩15g,炒山药15g,朱茯苓15g,茯神15g。7剂,水煎服。

2016年7月14日四诊,手足困乏明显减轻,泄泻频次减少,余症均有好转。效不更方,续予原方,稍作加减。

2016年8月18日自行停药三周后来诊,述药后诸症悉平。停药三周,手足困乏偶发,程度轻微,余症未作,多年之顽疾痊愈,甚感欢慰。遂守法续方,予14剂以资巩固。

按:根据此患者的主诉症状,难以从中医典籍中找到确切的与之相对应的病名,故将其归属于中医疑难杂病类。本案初诊时,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张师从痰湿论治,以祛痰化湿养阴安神立法。虽对失眠多汗有效,但是对四肢腕踝关节困乏症效欠佳。三诊时痰湿已退,但主症未除,故重新审视症情,发现患者平素喜打羽毛球,肌肉过用,加之汗出后未注意避外邪。《灵枢·百病始生》有云:“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1]汗则腠理开,风寒湿等外邪束表,卫外不固,邪气内侵,正邪交争日久,外邪不去,正气渐弱,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达肢末,久而关节失养,故手腕踝关节困乏,下肢踝关节尤甚。下焦温煦失常,故易腹泻。湿邪黏滞重着,故患者神疲欲寐,午后尤甚。风邪侵袭阳明经则发前额头痛。外邪入里日久形成湿热,故患者口苦,寐浅多梦,苔黄,脉亦为佐证。故拟加味四逆散方治疗。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透邪外出。白芍、赤芍敛阴养血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四逆散原方中拟枳实行气散结,张师恐枳实之力太过,加重患者泄泻,故易枳壳、厚朴行气解郁,泄热破结,加强舒畅气机之功。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黄连、黄芩清利湿热。山药补肝肾实脾以止泻,朱茯苓、茯神宁心安神以助眠。诸药融合,共奏透邪解郁、宁心安神之效,使邪去郁解,气血畅达,清阳伸展,诸症皆平。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2]四逆散由芍药、甘草、柴胡、枳实组成,主治气厥。此案中,患者主要以四肢腕踝关节困乏为主症,失眠、泄泻、怕热易汗为主要兼次症。四肢腕踝关节困乏主要责之于肝主筋脉的生理功能失常,筋失所养。《素问·经脉别论》有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3]肝主全身筋膜,与肢体运动有关。肝之气血充盛,筋膜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肝之气遏,精血不达四肢,筋脉失去濡养温煦,则四肢筋力不健,运动不利。本案患者不避外邪,汗出当风日久,致使外邪传经入里,郁遏肝阳,筋失所养,导致四肢腕踝关节困乏。少阴枢机不利,阳不入阴,故失眠;肝为刚藏,喜条达而恶抑郁,阳气郁滞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而脾的运化依赖于肝的疏泄,肝的疏泄正常,脾的运化健旺;若肝失疏泄,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引发肝脾不和,肝木克土,故发泄泻。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所说:“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4]故拟四逆散调节少阴枢机,疏肝阳益脾气,运用开合运枢之法。方中甘草益太阴之气,斡旋中州而健脾;枳实行气散结,助脾散精而从开;柴胡入肝经,调畅气机而疏肝;芍药益阴血,收元阴,受纳阴气而从合[5]。柴胡配枳实,一升一降,合中有升,解郁开结,疏达阳气。芍药与甘草相伍,和血利阴,柔肝养筋。如此,枢机运转,肝气得疏,肝阴得济,筋脉得养,四肢腕踝关节困乏得愈。气机畅达,阴阳得和,余诸症皆平。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有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3]39谓阳气在清静柔和的情况下有养神养筋之功[6]。四逆散经过后世医家的不断发挥,临床应用更为广泛,如赵炯恒老先生[7]用四逆散以治疗协痛、泄泻等,刘持年教授[8]用以治疗肝郁不舒导致的肋间神经痛、胃肠神经官能症。也有用四逆散治疗男性乳腺增生、抑郁症、盆腔炎等[9-11],收效均颇佳。

在《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的四逆辈并非只此一条,还有四逆汤,如第389条有云:“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2]111四逆汤、四逆散皆可治少阴之证,从原文条数来看,四逆汤主治病症似乎更多,两者应予以区分。四逆汤、四逆散虽皆治少阴之病,但少阴之病亦分寒热,四逆散用以治疗阳邪经太阳、阳明、少阳经传入少阴,致使阳气郁滞之气结,故用枳实行气破结,甘草调逆气,柴胡散阳邪,芍药收元阴,使气机调畅,阳气敷布于四末[12]。四逆诸汤方用干姜附子热药者,以治病邪始传,手足便厥而不温者,即寒邪直中少阴而阳厥者。如《医学指要·卷五》曰:“阴症四逆法当用温,但四逆汤用姜附,四逆散用枳柴,一寒一热,并主四逆,固不侔矣。然传经之邪与阴经受邪,初病便厥者不同,四逆散用药寒,主先阳后阴也;四逆汤用药热,主阳不足而阴有余也。”[13]又如陶节庵有言:“病在一经,有用热药又用寒药者,如少阴证有用白虎汤、四逆散寒药者,有用真武汤、四逆汤热药者。庸医狐疑,讵能措手。不知寒药治少阴,乃传经之热证也;热药治少阴,乃直中之寒证也。”[14]

本案中,张师活法变通,古方今用,抓住主症,在四逆散方的基础上加山药以实脾,朱茯苓、茯神以宁心,厚朴助行气,随证加减,以增疗效。虽然本案在初诊、二诊时疗效欠佳,但张师未墨守成规,循一法而终,而是立即重新审病查因,改弦易辙,变法易方。临证时,圆机活法,灵活变通,加之深厚的知识累积,才是临床获取良效的关键。余深有感也。同时亦存有疑虑,因笔者在查阅古今四逆散医案,未见患者主症表现有四肢腕踝关节困乏无力的,是否此症状也可归属于四逆散证中?故录此案,供同好思考。

[1] 田代华.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

[2] 张仲景.伤寒论[M],郝万山,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

[3]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5.

[4] 唐容川.血证论[M],谷建军,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56.

[5] 李航宇.论四逆散开阖以运枢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7(21):4.

[6] 余自汉.“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析[J].中医杂志,1986,9(37):67.

[7] 俞承烈.赵炯恒老中医运用四逆散验案三则[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7,06(21):28- 29.

[8] 李茜,李晓阳.刘持年应用四逆散验案举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5):706- 707.

[9] 周英.四逆散治疗男性乳腺增生验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1(01):125.

[10] 刘会娇,金东明.金东明教授用四逆散治疗抑郁症验案[J].吉林中医药,2011,31(5):443.

[11] 宋俏蔚,施燕.施燕运用四逆散合方辨治妇科急症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3):173.

[12] 汪昂.医方集解[M],苏礼,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4.

[13] 蔡贻绩.医学指要·卷五[M].彭瑞庭重刻本.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书,1922.

[14] 陶节庵.伤寒六书[M],黄谨明,傅锡钦,等,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78.

△通讯作者

R249

A

1006-4737(2017)06-0037-03

2017- 03- 29)

猜你喜欢

外邪少阴人民卫生出版社
基于计算机仿真探讨外邪袭表的影响因素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论少阴“三急下”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人民卫生出版社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伤寒论》第282条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