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对外交流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1-14司富春张明文

中医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医药一带一带一路

司富春,张明文

(1.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郑州 河南 450046)

·学术探讨·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对外交流问题与对策研究*

司富春1,张明文2

(1.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郑州 河南 450046)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医药的对外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总结“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对外交流的现状,分析国外政策法规、国外对中医药技术的接纳、中西医形成背景、研发创新、国际服务贸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注重政策沟通,建立政府间交流合作机制;加强资源互通,共享中医药技术成果;促进民心相通,加快中医药文化传播;倡导科技联通,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贸易畅通,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等建议。

一带一路;中医药;对外交流;问题;对策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2017年5月,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了中国政府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中医药作为古代丝绸之路贸易的组成部分,为沿线国家民众的医疗和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代“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中医药对外交流,对惠及人类医疗与健康,共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一带一路”的区域范围

“一带一路”东起东亚,西至欧洲,横贯亚欧非大陆,沿线包括蒙古国、独联体、东盟、中东欧、中亚、西亚,以及南亚等不同地理区域的65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数达44亿,比世界人口总数的3/5还要多;年经济总量达21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29%[1]。“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开放合作的原则,基于但不拘泥于古丝绸之路的范围,热烈欢迎各国政府、地区组织积极参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一带一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空间上超越了古丝绸之路的地域限制,在性质上超越了传统丝绸之路的思维模式,是对古丝绸之路的创新型传承与发展。

2 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现状

中医药自古就倍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众的青睐。在繁荣的古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中,中医药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先秦两汉时期,中医典籍开始传入朝鲜半岛,中医药名家远赴东南亚诸国行医济世;两晋至五代时期,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玄奘、义净西行印度,中医、中药传入大食(即古阿拉伯帝国),中国与西亚、非洲、欧洲各国也开始了医药方面的交流,中医药对外交流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宋元时期,阿拉伯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把60多种中药传播至亚、非、欧等地,中国跟印度、朝鲜等周边国家以及东南亚、阿拉伯各国之间的医药交流也更加频繁;明清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将中医药文明远播至红海及非洲东海沿岸,中朝、中日、中欧之间的医学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越来越多的中医典籍流传到国外并被翻译、收录、研究,中医药对外交流出现了第二次高潮。

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中医药的需求更加热切:“一带一路”沿线有意在中医药领域同中国进行海外合作的国家就不下30个[2],全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超过100个,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医药更加快捷、广泛、深入、全面地进行对外交流与传播,对于提升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14年,中国不仅与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等国联合创建了中医医疗机构,还与匈牙利等国就中医药相关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相关协议[3]。据《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政府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的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了很大一部分[4]。另据报道,截至2016年底,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并于2017年启动9个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建设[5]。此外,我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与60多个国家签署教育合作协议,来华留学生中近一半来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多年来,通过大力开展中医药对外教育,还为亚、非、欧等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中医药人才[6-7]。如今,中医药已成为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推动中西方两大文明互相借鉴和融合吸收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中医药对外交流的第三次高潮正在兴起。

3 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3.1 国外政策法规限制了中医药的对外传播

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状况迥然有异,广大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国家虽然赋予了中医药合法的地位,但对中药产品的进口及注册严加限制[8]。第二,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专门的中医药相关国际标准和规范。中医药的相关生产、检测、评价等常常是按照西医的量化标准来衡量、判定,这种生搬硬套式的评判标准,不仅完全不能体现中医药的特点、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还会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医药公正的、客观的认知,对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第三,重重的贸易壁垒严重制约着中医药的对外传播。虽然目前中医药已传至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但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并未给予中医药合法的地位,甚至还对中医药进行严格的法律限制,禁止中药作为药品出售。

3.2 被接纳的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尚属有限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医药这一丰富资源的接纳程度较低。其中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往往对针灸青睐有加,却对中药严加管制,丰富的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总是被忽视、被排斥。譬如:在医疗方面,自针灸热的浪潮席卷全球后,针灸即从中医药中脱颖而出,虽然代表中医药率先走向了世界,但也将中医药的其他方面远远甩在了身后,导致国际社会只识针灸而不知中医,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法律上只承认针灸而不认可中医的现象。在中药方面,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1956年就已掌握了160种中草药的主要成分、药理、药效学特征,后又对158个中医处方进行了药理学方面的研究[9],但是,绝大部分中药仍然被禁止以药品身份来销售,这无疑是对中药资源的一种浪费[10]。

3.3 中、西方医学形成的背景不同

在中、西医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背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中、西方文化发展方向的不同是造成中、西医如此截然迥异的根源[11]。西医学注重逻辑推理思维,是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中医学是在吸收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基础上,再与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军事学等众多学科交互渗透而构建出的医学理论体系。另外,社会形态发展的不平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西方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各方面发展比较成熟;而中国缺少资本主义的洗礼,又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顽固思想对人们的影响过于深刻。当西方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候,中国还处在闭关锁国时期。中、西方的巨大差异严重影响双方之间的交流互动,阻碍了中医药的与时俱进。

3.4 中医药研发创新不足

第一,中医药品牌建设滞后,新产品的研发不足。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品牌弱国[12],在国际草药市场上,中医药品牌大而不强、竞争力差、占有率低[13],中药出口方面仍以原材料粗制品为主,诸如青蒿素之类的高端中医药产品缺乏,致使许多被改头换面的洋中药在国内外备受青睐。第二,中医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一方面,多数医药企业研发融资渠道单一,缺乏足够的财力研发高新技术新品;另一方面,中医药产品工艺多样化,还未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多种仿、改制品泛滥,利益驱动下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对中医药新品研发投入的重视。第三,中医药理论创新不足,基础研究还较为薄弱。在影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首当其冲当属理论创新不足,尤其是近现代中医药理论发展缓慢[14]。此外,作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基础和关键,中医药基础研究在思维方法创新、标准化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中药药效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3.5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面临重重挑战

第一,现有的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目前,小规模的服务贸易占了主导地位,大的服务集团还未形成,品牌优势不明显,分散的经营方式不但不利于对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追求,而且还会大大增加行业风险。第二,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中医药是一门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要求相关的服务贸易人才对中医药基本知识、服务贸易、外语等各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目前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培训工作滞后,发展的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与专业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4 对 策

4.1 政策沟通,建立政府间交流合作机制

第一,加强政策沟通,注重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计划的衔接与沟通,将本国、本地区的发展策略融入到“一带一路”策略框架内。第二,加强传统医学政策法规、市场准入、质量监管等方面的交流沟通和经验分享,促进传统医药领域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做到知己知彼,充分分析国际发展形势,把握有利因素,规避市场风险。第三,深化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多边组织和中国-东盟等多边机制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传统医学发展战略、运行规则、政策动态和标准规范的研究与制定。

4.2 资源互通,共享中医药技术与成果

第一,根据国际市场发展需要,做好区域布局,服务当地,支持各类优秀中医药机构与沿线国家合作,支持社会力量成立规范的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机构。第二,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病等重大慢性疾病防治方面的巨大优势和丰富的健康养生理念,结合不同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重大疑难疾病,面向沿线民众提供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第三,加强中医药研究,注重新产品研发,针对不同国家的疾病谱和药品规管制度,推广相对应的中医药产品,扩大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积极推动中医药纳入国际医疗保险体系。

4.3 民心相通,加强中医药文化交流

第一,开展中医药公共外交,设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专项。建立辐射全球的中医药宣传渠道,用国际化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沿线各国政府和民众中的广泛认同和普遍使用,将中医药打造成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张亮丽名片。第二,优化中医药对外教育层次、提高教育质量。一方面开展健康教育,将中医药知识纳入基础教育,扩大中医药在全社会的普及程度;另一方面鼓励中医药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机构与沿线知名大学合作办学,推动中医药的深层次研究。第三,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加强与沿线国家民众的人文交流。利用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商品,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

4.4 科技联通,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

第一,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通过对接研发与使用需求,加强产、学、研、医的深度协作,推动中医药理论转化为产品、技术和服务,发挥中医药品牌效应,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第二,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重点科研机构或实验中心等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合作平台,有效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国际适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医药传统研究方法,进行科研大协作,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和中药产品等重点领域研究。第三,在保障国内企业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新技术医药企业的合作,拓宽投融资渠道,重视对中医药高端产品的研发,加快推动中医药产品走出去。第四,以项目、基地和人才为合作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支持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药企业与国际上有影响的沿线一流机构开展科技合作。

4.5 贸易畅通,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发展中医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养生保健文化传播以及相关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理念,建立以沿线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医药贸易体系。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市场,发挥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的规模优势,创建若干个综合实力强、国际影响力突出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区域。积极参与中外自贸区谈判,推动将中医药纳入中外自贸协定内容,扩大沿线国家对中医药的市场开放,破除对中医药服务和产品的准入壁垒。

[1]龚雯,田俊荣,王珂.新丝路:通向共同繁荣[J].人才资源开发,2014,25(10):1.

[2]王笑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潜力巨大[N].中国中医药报,2016-08-01(3).

[3]俞京英.2014年中医药走出去亮点频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81.

[4]向佳.于文明委员:中医药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载体[N].人民政协报,2015-03-14(13).

[5]王志胜,李青云.专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笑频:中医药“走出去”进入2.0时代[EB/OL](2017-08-24)[2017-08-26]http://health.huanqiu.com/people/2017-08/11170709.html.

[6]范恒山.助推宏伟构想迈向辉煌未来(一带一路·权威有话说)[N/OL].人民日报,2017-05-10[2017-08-26].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7-05/10/nw.D110000renmrb_20170510_1-22.htm.

[7]司富春,宋雪杰.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中医研究,2012,25(6):5-7.

[8]黄建银.中医药在阿联酋发展潜力大[N].中国中医药报,2013-05-10(3).

[9]乔玉山.加大对外交流促进祖国医学发展——考察俄罗斯、波兰、匈牙利中医药纪实[J].中医药导报,2011,17(10):106-108.

[10]王材.俄罗斯及独联体地区中医药可拓展的大市场[N].黑龙江经济报,2012-10-18(B2).

[11]李美娜,包素珍.论中西医差别之渊源[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1):8.

[12]程志立,万芳,刘剑锋,等.中医药老字号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趋势[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5):4-6.

[13]郭梦准,郭林峰.弘扬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1(1):149-150,160.

[14]李宁,林琳.理论创新与自我批判——对当下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审视与思考[J].中医杂志,2015,56(24):2074-2078.

1001-6910(2017)10-0001-04

R22

A

10.3969/j.issn.1001-6910.2017.10.01

司富春,教授,sifc2000@hotmail.com

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29);河南省中医学博士后科技创新团队(2012);河南中医学院中医方证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院政字[2014]150号)

2017-06-29;

2017-08-28

(编辑 陶 珠)

猜你喜欢

中医药一带一带一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