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医下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2017-01-14姜肖宏张兴彩

中医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人民卫生出版社阳明瘀血

姜肖宏,张兴彩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00; 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学术探讨·

试论中医下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姜肖宏1,张兴彩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00; 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通过追溯中医下法源流,学习古人运用下法的宝贵经验,包括下法的治法范畴、常用方剂、注意事项等,针对性地对下法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运用进行研究。肺系疾病多由外感或内伤因素等导致气机郁滞、宣降失常,采用下法治疗可逐邪外出,达到调畅气机、通泄肺腑的目的。对常用的下法进行概括总结,包括苦寒泻下、润肠缓下、攻逐痰瘀、攻逐水饮等;并对下法在运用过程中的禁忌事项进行简要概括。以下法为用,既符合肺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又能切中肺系疾病发病的关键环节,不失为治疗肺系疾病的一种重要治法及思路。

中医下法;肺系疾病;治法

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外合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其气以降为顺;肺又为清肃之脏,不容异物。外感和内伤因素都易损伤肺脏,引起病变。痰、饮、水、湿、火、热等壅滞肺气, 有形之邪每易盘踞肺胃,引起肺气宣降失常。因此,采取有力的措施祛除病邪是治疗肺系疾病的关键。祛邪中,下法是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无论是在历代的医案中,还是现在的临床中均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一种见效快、运用广泛的方法。笔者兹就浅识,对中医下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作一探讨。

1 下法源流考

下法起源于《黄帝内经》[1],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因其重而减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之说。东汉末年,张仲景[2]根据《黄帝内经》创立了寒下的大承气汤、温下的大黄附子汤、峻下的十枣汤、润下的蜜煎导方等36方,为下法奠定了临床基础。金元时期,攻下派张子和[3]认为病邪有上、中、下之异,攻邪有汗、吐、下之别,故举出泻下药30种、下法禁忌7条,明确了下法运用的宜忌原则。张子和认为“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即把具有下行作用的治法统归于下法的范畴。

2 下法在肺系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风、寒、燥、热等六淫外邪易从口鼻、皮毛而入,首先犯肺,形成痰、饮、水、湿、火、热等壅滞肺气。再者,肺为华盖,居胃上,痰浊实滞等有形之邪每易盘踞肺胃,胃家实则胃气上逆、浊气上攻,必碍肺气宣肃升降。因此,《素问·逆调论》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则腑气不易下行,胃肠热结不通,则肺中邪热亦少外泄之机[2]。下法是逐邪外出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有调畅气机、通泄肺腑的作用。

2.1 调畅气机

肺主气,司呼吸,在五行属金。金曰从革,主肃降。若肺系病变不能肃降,则不能斡旋呼吸。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易从口鼻、皮毛而入,侵及肺部,造成痰、饮、水、瘀、湿、火、热等各类邪气壅滞肺气,导致肺气郁闭,肺宣肃失职,出现咳嗽、胸闷憋喘、气短、呼吸困难、咯血等症。因此,祛邪外出是肺系疾病治疗的关键。运用下法,疏通邪结,邪出则气机升降自如,肺复宣发之职、肃降之常,临床咳、喘之症已矣。若症状发展至重者,可出现临床常见的“肺胀”,西医学称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于肺胀,虽本病在肺,但基本病机是五脏皆虚,痰湿、瘀血壅于肺部,乃标实之证。现临床时采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通阳明治疗此病[4],取下法具有通降阳明、泻肺、祛痰平喘之功效。无论是“外感新病”,还是“久病、旧病”,凡属痰湿、瘀血、水饮肺部等标实之证者,均可运用下法,使邪结得通、郁闭得解,肺恢复其宣发肃降之功能,达到降逆止咳之目的。

2.2 通泄肺腑

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五行同属金气,行使肃降职能。唐宗海[5]言:“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肺系疾病导致肺清肃失职,常可影响到大肠的传导功能,引起腑气不通,临床表现为大便秘结或大便不爽;反之,肠腑壅实又使阳明浊气上冲,进而影响到肺的肃降功能,使咳喘症状加剧。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临床上除有发热、口苦面赤、咳嗽气粗、痰黄稠等肺热症状外,还有午后高热、口渴、多饮、腹满便秘等阳明热盛燥实症。对于此种疾病,《温病条辨》提出肺与大肠同治。因此,诸多医家临证从大肠论治肺病,使便通邪去、火从下而清,起到了釜底抽薪之效。

3 下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特点

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3]提出:下法有峻下、缓下、和下、润下、导下之别,方药性质有寒下、温下之别。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方剂:苦寒泻下法以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为代表,润肠缓下法以麻子仁丸为代表,攻逐瘀血法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攻逐水饮法以椒目瓜蒌汤为代表。

3.1 苦寒泻下法

苦寒泻下法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热、阳明腑实证。如:风温犯肺,治之不解,顺传于胃,不仅表现出发热、咳喘气粗、咯吐黄脓痰、鼻翼煽动、鼻息灼热、胸痛、头痛、口干口苦、咽痛咽干、面目红赤等肺热症,亦有午后高热、口渴多饮、腹满便秘或邪热下利、小便黄赤、脉洪数等阳明腑实证之表现,舌苔可见黄厚苔,脉象可为洪数。临床治疗在清热解毒的同时配以三承气汤,重用大黄泻下泻热、荡涤积滞痰热,配以瓜蒌、杏仁、石膏化痰通腑、宣肺清热,使肺复清肃、火不复炽,则诸症渐除。

3.2 润肠缓下法

润肠缓下法适用于肺阴亏虚、阴津耗伤之证,如肺纤维化,即中医学的肺痿。肺痿的主要病机为肺脏虚损,津气严重耗伤,导致肺叶枯萎。因津伤肺燥,燥盛则干,患者常表现为大便干燥、努挣难解。《黄帝内经》[1]曰:“大肠主津所生病。”故临床治疗在补肺生津的同时,配以麻子仁丸润肠通便、畅通肺腑。麻子仁丸方中麻仁为君药,润肠通便;杏仁滋肺阴而降阳明,使气下行;芍药酸甘化阴,育阴液;大黄、厚朴泻热,祛痰浊、食积。诸药并蜂蜜成丸,缓缓润下,因蜂蜜亦入肺、胃、肠腑,可滋肺胃之阴,救大肠之燥,如此增阴液、润肺肠,使肺腑畅通。

3.3 攻逐痰瘀法

攻逐痰瘀法适用于肺部顽疾形成的顽痰瘀滞证,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中医学的“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演变而成,病变过程日积月累,早期表现为肺失宣肃、气机升降失调,后期导致痰浊阻塞、气道不利、气滞血瘀。《血证论》[6]言:“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气壅即水壅……水壅即为痰饮。”指出瘀血可导致气滞,瘀血乘肺导致咳逆喘促。明代方贤在《奇消良方》[7]中提出瘀血可生痰,“气塞不通,血壅不流,凝血蕴里,津液凝涩,渗着不去而成痰”,痰、瘀二者互为因果。血府逐瘀汤为攻逐痰瘀的要方,可破胸中顽痰瘀滞,调畅气机。现代药理研究[8]证实:活血化瘀类药物可降低肺动脉高压,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肺血运状态,降低肺血管阻力,从而达到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因此,通过活血化瘀可进一步阻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向肺心病发展,改善微循环。

3.4 攻逐水饮法

攻逐水饮法适用于水饮痰湿结于胸胁之证。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功能。内外之邪干肺,导致肺气闭塞,水液输布、排泄失司,或聚而为痰饮,或泛溢肌肤为肿,或无以下注膀胱而为癃。《金匮要略》[9]曰:“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即西医学的胸腔积液等系列疾病。《金匮要略》中有治疗悬饮的十枣汤,但用药多有毒性,其力峻猛,故临床常选用《医醇剩义》[10]的椒目瓜蒌汤治疗悬饮因水流胁下、肝气拂逆、肺失清肃导致咳而引痛者。椒目瓜蒌汤方中椒目、瓜蒌、葶苈子、桑白皮逐水消饮;杏仁、枳壳顺气降逆;猪茯苓、冬瓜皮、泽泻、车前子利湿健脾,导水下行自小便而出;根据“治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配以桂枝助阳化气。诸药合用,使痰湿、水肿、癃闭得解,则肺复通调之能和津液代谢之职。

4 下法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中医下法在治疗肺系疾病中有其特长,也有其局限性。下法可以迅速祛除病邪,使邪祛而安正;然而,妄下也可伤及肺气阴液。因此,在运用下法的同时,要做到不伤正而能祛邪。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

①在表邪未解,里实证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宜使用。《伤寒论》[2]第44条曰:“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若在还有表证的情况下误用下法,很容易使表邪内陷入里,从太阳经而入三阴经,引起诸多变证。若表邪未解而里实证已具时,宜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

②对于年老体虚、肺癌后期、病后伤津、虚证等,不可专事攻邪;若必须用下法时,应配合益气、养血、养阴等药物并用。《难经·十四难》[11]云:“损其肺者,益其气。”常用方剂有六君子汤、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常用中药有黄芪、党参、沙参、麦冬。

③下法峻猛,易损伤胃气,应得效即止。

④使用下法后,服药期间应忌食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重伤胃气。

5 小 结

中医下法是在肺系疾病中运用颇广且取效显著之法,若运用得当,可每收立竿见影之效。张子和[3]言:“于今养病者多,治病者少。”下法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需要不断挖掘。

[1]佚名.黄帝内经·素问[M].田代华,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

[3]张从正.儒门事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姜冬云.和解少阳阳明法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证运用思路探骊[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2):674-675.

[5]唐宗海.医经精义·脏腑之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唐宗海.血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7]方贤.奇效良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8]陈海生.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11(3):49-51.

[9]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0]费伯雄.医醇剩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1]秦越人.难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7)08-0005-03

R242

A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8.02

2017-01-04;

2017-07-17

猜你喜欢

人民卫生出版社阳明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人民卫生出版社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