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心得

2017-01-14张秀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期
关键词:肠梗阻胃肠腹部

张秀兰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心得

张秀兰

目的 研究粘连性肠梗阻术前与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60例实施粘连性肠梗阻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尿潴留各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3例、尿潴留2例、肠瘘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的前后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心得;围术期

粘连性肠梗阻在外科临床上十分常见, 也是肠梗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造成粘连的原因较多, 尤以腹腔手术为主[1-3]。考虑到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通常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死亡的情况, 做好早期治疗和围术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4-8]。本文就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实施粘连性肠梗阻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实施粘连性肠梗阻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表现出典型的肠梗阻症状, 包括腹痛、腹胀、肛门排气或排便障碍、恶心呕吐等, 经常规腹部X 线摄片, 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液气平面以及肠胀气特征, 并经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19~83岁, 平均年龄(54.5±11.9)岁;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 包括阑尾切除术13例、胆道手术4例、胃部手术4例、肠道手术6例、妇产科手术2例、腹部外伤手术1例;伴发高血压的患者3例。住院时间3~12 d, 平均住院时间(6.4±1.9)d。观察组患者中, 男20例, 女10例, 年龄18~85岁, 平均年龄(55.6±12.6)岁;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 包括阑尾切除术12例、胆道手术3例、胃部手术5例、肠道手术6例、妇产科手术3例、腹部外伤手术1例;伴发高血压的患者2例;住院时间3~12 d, 平均住院时间(6.5±1.8)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腹部手术治疗史、伴发疾病、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手术前后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干预 患者在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后, 往往需要再次实施手术治疗, 容易出现对治疗的焦虑、恐惧及排斥心理。护理人员要与其进行耐心交流, 阐述手术相关知识,让患者尽量保持轻松的心情, 鼓励其建立治疗的信心[9,10]。

1.2.1.2 饮食护理及胃肠减压 患者出现肠梗阻临床症状之后, 要对其食物的摄入进行及时限制, 避免进食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同时对合并水电解质失衡、酸碱失衡的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纠正。通过留置胃管实现有效的胃肠减压, 在保证引流管通畅的情况下, 要对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出入量等进行观察, 以引流液从褐色转变为黄色为梗阻解除。

1.2.1.3 病情监测和基础疾病处理 定期(2~4 h/次)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观察其血尿常规、粪便常规检查结果, 并对其凝血情况进行监测, 了解其体温变化情况, 腹痛、呕吐等的发生情况等。对伴发高血压病的患者, 要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 避免随梗阻出现导致血压波动的情况。

1.2.2 术后护理

1.2.2.1 病情观察及基础护理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部分有既往手术治疗史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以原腹部切口为切口进行再次手术, 受瘢痕组织修复情况的影响, 术后可能有较高的组织液渗出、伤口渗血发生率, 注意对其伤口处的情况进行观察, 了解其是否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并给予积极处理。对长期卧床的患者, 要保持床铺干净、干燥,定时指导患者更换体位, 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诱发褥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要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 促进恢复肠蠕动, 避免再次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1-15]。

1.2.2.2 术后呼吸道护理及胃肠减压 术后给予低流量吸氧护理, 并对低氧血症进行及时纠正, 对实施胃肠减压的患者, 做好引流瓶的妥善固定, 并定期给予补液,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2.2.3 并发症护理 对术后因肠蠕动消失、无法正常排气排便的患者, 护理人员可帮助其进行体位更换、简单床上活动等促进胃肠蠕动, 必要情况下还可以辅以针刺、隔姜艾灸等方法促进肛门排气。为避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要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嗽时以手按压伤口)、及时清理痰液。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尿潴留各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3例、尿潴留2例、肠瘘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虽然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但也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处理不当易造成粘连范围扩大, 风险性增加的情况[2,3,16]。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改善患者的预后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可见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 这与孙龙波[4]的研究结果一致, 结果还发现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患者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 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共同证实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前、术后综合性护理的重要性, 不仅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体征进行积极的监测, 还要从心理上、饮食上、基础疾病的控制上进行综合护理, 结合有效的呼吸道护理、胃肠减压护理、促进胃肠蠕动的处理等, 提高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胡金玲.粘连性肠梗阻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11)∶257-259.

[2]许丽娜.粘连性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围术期护理体会.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25)∶87-88.

[3]李牧, 陈兵. 手术治疗肠梗阻80例临床分析.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2)∶588-589.

[4]孙龙波.综合护理用于老年粘连性肠梗阻围术期40例.中国药业, 2015, 24(23)∶215-216.

[5]苏萍. 37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9)∶253-254.

[6]邹利.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大家健康, 2015(4)∶232-233.

[7]赵娟.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24)∶79.

[8]刘伟.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体会68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4)∶333.

[9]秦智强, 李学文.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40例临床护理. 吉林医学, 2016, 37(1)∶204-205.

[10]邓国霞.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中国民康医学, 2015, 27(9)∶23.

[11]赵明佳, 马华, 杨丹. 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延边医学, 2014(28)∶128-129.

[12]王凤玉.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7)∶156-157.

[13]方玉红, 李阳, 柏丹, 等.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医学美学美容, 2014(9)∶290.

[14]赵琴果.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体会. 吉林医学, 2015, 36(8)∶1700.

[15]邓丽丽. 62例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体会.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3)∶378-379.

[16]赵桂珍.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0例护理体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6)∶317-3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82

2016-12-21]

116200 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

猜你喜欢

肠梗阻胃肠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