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硬化性血管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7-01-14王海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期
关键词:硬化性组织学乳头状

王海玉

肺硬化性血管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王海玉

目的 研究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0例PSH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 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 20例PSH均表现为典型的2种细胞成分和4种组织学结构。免疫组化:2种细胞成分TTF-1和EMA均(+), 而血管标记物及间皮标记物均(-), 表面细胞CKpan(+), 圆形细胞vimentin(+), 但CKpan(-)。Ki-67增殖指数较低。结论 PSH是一种术前诊断困难的肺良性肿瘤, 主要依靠术中冰冻及石蜡病理方可诊断。

肺硬化性血管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PSH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肺实质肿瘤, 其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上均缺乏特异性, 故术前诊断比较困难, 经常导致误诊[1-3]。因此, 本文对PSH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 以期提高对PSH的认识, 从而降低误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9月~2015年10月经本溪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检查诊断的20例PSH病例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

1.2 方法 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制片, 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抗体均购自中杉公司, 包括TTF-1, CKpan, CK7, EMA, vimentin, syn, CgA, CD31, CD34, CD56, Ki-67, Calretinin。阳性结果判定:CKpan, CK7, EMA, vimentin, syn, CgA, Calretinin均浆(+), TTF-1, Ki-67均核(+), CD31, CD34, CD56均核/浆(+)。组织学参考2010年版《肺、胸膜、胸腺及心脏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所采用的标准:2种细胞类型:圆形间质细胞和表面细胞, 均表现为轻度到明显的核异型。组织学结构:①乳头状结构;②硬化性结构;③实性结构;④出血区。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PSH共20例, 患者年龄21~60岁, 平均年龄48.2岁。其中男2例, 女18例。X线显示孤立的界清肿块,钙化少见。CT扫描见界清肿块伴明显对比增强。20例均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19例行病灶切除术, 1例伴肺癌者行局部肺段切除。术后随访6~68个月, 无一例死亡, 亦未见复发及转移病例。

2.2 病理特征

2.2.1 大体检查 界清、孤立性肿块, 平均直径3.6 cm, 切面实性, 灰或黄褐色, 可见出血, 偶见囊性变及钙化。

2.2.2 镜下观察

2.2.2.1 2种细胞类型 ①圆形间质细胞和表面细胞, 均表现为轻度到明显的核异型。②圆形细胞小, 界清, 核圆/卵圆形, 居中, 形态温和, 染色质细而分散, 核仁不清楚, 核分裂指数低(通常<1个/10 HPF), 胞浆嗜酸性或泡沫样或印戒样。③立方状表面细胞显示细支气管上皮和活化的Ⅱ型肺细胞的形态, 可为多核, 胞浆透亮、空泡状、泡沫状, 可见核内包涵体。

2.2.2.2 组织学结构 ①乳头状结构:复杂乳头被覆立方状表面细胞, 蒂内可见圆形细胞, 间质硬化或偶呈黏液样。②硬化性结构:出血区周围, 乳头状的蒂内或实性区, 可见致密的透明变性胶原灶。③实性结构:圆形细胞呈片状分布,立方状表面细胞呈小管状散在。④出血区:大的腔隙衬以表面细胞, 内充满血液, 或出血灶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物碎片、巨噬细胞、胆固醇裂隙, 很少见肉芽肿及慢性炎症。本研究中,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较典型的PSH组织学特点, 包括乳头状结构被覆立方细胞, 圆形细胞片状分布或实性结构, 硬化性间质。其中5例局灶见出血区, 肺泡腔内充满红细胞, 呈“海绵状血管瘤”样。

2.2.2.3 免疫组化检查 表面细胞:CKpan、TTF-1、EMA均(+);圆形细胞:EMA、TTF-1、vimentin均(+), 但CKpan(-)。两种细胞间皮标记物Calretinin和CD31、CD34均(-), Ki-67增殖指数较低, 个别病例散在灶状表达syn、CgA、CD56、ER、PR。

3 讨论

PSH是一种少见的肺良性肿瘤, 80%以上为女性, 主要好发年龄在40~50岁之间[4,5]。80%患者临床症状为阴性。可能发生咳嗽、咯血、胸痛。本研究中, 18例为女性, 占90%, 21~60岁, 其中12例位于40~60岁, 大部分无临床症状, 17例为体检查出, 1例同时合并肺癌, CT偶然发现, 2例以发热、咳嗽就诊查出。组织学上, PSH通常能借助温和的细胞学特征, 异质性的结构和特征性的免疫表型而正确诊断。由于影像学难以与其他孤立性肺结节区分, 故术前误诊率较高。术中冰冻检查诊断是PSH常用的检查手段[6-9]。但需与某些肺部实性肿瘤相鉴别:①细支气管肺泡癌或乳头状腺癌:癌细胞成分单一, 呈柱状或鞋钉样, 异型性明显, 核分裂更易见, PSH表现为2种细胞类型和≥2种的组织学结构, 细胞形态温和。②类癌:仔细找寻PSH特征性结构和2种细胞类型。③透明细胞肿瘤(包括转移性透明细胞癌、透明细胞“糖”瘤和肺原发透明细胞癌):间质为丰富薄壁血管, 瘤细胞圆/梭形, 常围绕血管生长, 无立方细胞[10-12]。④ 乳头状腺瘤:乳头间质为纤维血管轴心, 无圆形细胞。⑤炎性假瘤:梭形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及多种炎症细胞浸润。缺乏PSH特征性组织结构和2种细胞成分[13-15]。在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中, 过诊断往往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因此掌握PSH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应引起广大病理科医生的重视[16, 17]。

综上所述, PSH是一种术前诊断困难的肺良性肿瘤, 术中冰冻是诊断及指导手术术式的主要手段。无论术中冰冻还是石蜡病理诊断PSH都应谨慎与其他肺部肿瘤鉴别, 一旦误诊为恶性病变, 将会对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 广大病理科医生应充分认识PSH, 避免误诊的发生。

[1]郭兴, 韦建林, 崔惠勤. 肺硬化性血管瘤多排螺旋CT表现及误诊分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 29(8)∶822-824.

[2]胡粟, 张好, 诸伟, 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4, 33(1)∶46-49.

[3]李嵚, 周建军.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13)∶1773-1775.

[4]王宇峰, 顾红梅, 张曙, 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与病理分析.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2)∶92-95.

[5]Spencer H, Nambu S. Sclerosing haemangiomas of the lung. Histopathology, 1986, 10(5)∶477-487.

[6]李维华.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5, 12(1)∶1-4.

[7]周涛, 潘爱珍, 高强, 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及MSCT表现. 放射学实践, 2015, 30(1)∶37-40.

[8]朱江, 刘光源, 何金涛. 肺硬化性血管瘤外科治疗临床分析.华西医学, 2016(3)∶545-547.

[9]高福平, 魏谨, 马平, 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临床肺科杂志, 2015(2)∶372.

[10]陈真伟, 滕晓东. 2015版WHO肺肿瘤组织学分类解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1)∶60-64.

[11]付东, 李兴付, 陈真平, 等. 肺硬化型血管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 临床肺科杂志, 2016(2)∶338-339.

[12]胡爱民, 赵丹, 吕岩, 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43例影像与病理诊断分析. 中国医刊, 2016, 51(5)∶33-36.

[13]王海英, 姚婵, 贾中正, 等. 病理确诊的肺硬化性血管瘤26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5)∶397-399.

[14]陆兆贵, 章五一, 倪武. 肺硬化性血管瘤8例误诊分析. 海南医学, 2009, 20(9)∶99-100.

[15]马晓梅, 姬文莉, 王翠翠, 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21例冷冻与常规病理特征分析.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4, 21(10)∶605-608.

[16]殷清华, 申丽丽, 闫广宁,等. 59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5(11)∶1156-1159.

[17]乔东方, 张智弘, 张炜明.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江苏医药, 2008, 34(1)∶21-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28

2016-12-12]

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猜你喜欢

硬化性组织学乳头状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の稲作限界地帯におけるもち米の硬化性,糊化特性および炊飯米物理特性の年次間地域間差異と発生要因(日语原文)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心力衰竭1例
花刺参幼参摄食和消化器官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移植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及比较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