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中医治疗进展
2017-01-13范迎迎黄梅花
范迎迎,黄梅花
(1.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妇科,北京 100029;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中医科,湖北十堰 442000)
综述
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中医治疗进展
范迎迎1,黄梅花2
(1.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妇科,北京 100029;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中医科,湖北十堰 442000)
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也称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是指卵泡生长至一定时期后,卵泡中的颗粒细胞受黄体生成激素的刺激,卵泡未排出而原位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从而使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据统计,LUFS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生率占5%~10%,而在不孕妇女中约占25%~43%[1]。1975年Jewelewicz第1次报道该现象并命名为LUFS。1978年Mark等在腹腔镜下直接观察卵巢表面,发现有一些早期黄体无排卵裂孔而进一步证实[2]。近年来,医学领域不断加深对LUFS的认识,从而提高了不孕妇女的受孕率。因此,针对LUFS的研究已成为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热点。
1 中医学对LUFS病因病机的认识
古代中医学文献记载中并没有关于LUFS的专门论述,可参考“不孕”、“月经失调”、“闭经”、“癥瘕”等。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主藏精,肾气的盛衰决定了能否摄精成孕。《素问》有云“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近现代医家普遍认为女性不孕是肾虚、肾之阴阳失衡所致,肾虚冲任失调,不能摄精成孕是不孕的主要病机。陈丽文等[3]认为排卵障碍的主要责任在之于肾,因为肾藏精,主生殖,只有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血溢胞宫,才会有子形成;同时认为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作用过程与西医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功能相对应。黄碧琴等[4]认为肾虚肝郁是LUFS的基本病机,肝肾同治是治疗LUFS的关键所在。徐建阳等[5]认为该病的产生与肾虚、痰瘀密切相关,肾气虚而致痰瘀,痰瘀影响冲任及胞脉,从而导致冲任阻滞、胞脉瘀结而致不能摄精成孕。赵彩彩等[6]认为肾虚血瘀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理,肾气不足则卵子无力排出,而瘀血阻滞胞脉又会进一步阻碍卵子排出。肾阳虚,血失温运,则迟滞成瘀,血瘀阻滞生机又会加重肾虚,如此反复交织而发展为肾虚血瘀。
2 中医治疗LUFS
2.1 中医辨证论治
李豪英[7]辨证论治总结临床常用的补肾、温经、滋阴、疏肝、清利、活血、化痰、益心通络之八法,认为本病的治疗重点在调理肝肾,其次调理心脾,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以疏通胞络,促进排卵为主要任务。曹旭升[8]主张从肝肾论治,辨证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肝肾阴亏证、肾阳不足证,分以罗氏调经种子、益肾活血排卵汤、归芍地黄汤加减、石英四川饮加减治疗。姚乐等[9]认为LUFS的治疗应以补肾为主,补肾活血通络是关键,治疗的过程中还常常因虚实不同而辩证用药,同时兼顾肝郁、痰湿等。杜巧梅[10]从肝郁论治,以疏肝解郁为治疗LUFS的基本治则,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小卵泡黄素化型加仙茅、巴戟天、仙灵脾;卵泡滞留型和卵泡持续增大型加红花、桃仁、莪术、三棱、穿山甲,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自月经周期d8起连服10剂,3个月为1个疗程。张明申[11]认为治疗重在调肾,当以理气活血、温阳补肾为主,给予自拟的促排卵汤(桑寄生15g、当归12g、香附15g、淫羊藿10g、枸杞子12g、川牛膝15g、覆盆子10g、菟丝子15g、熟地黄12g)口服,于经净后d3给药,早晚各1次,待卵泡>18mm时,给予桃仁、红花与穿山甲用至排卵,对无排卵者则继续用药并加用巴戟天。同时辨证论治,气虚甚者,予党参、黄芪;痰湿甚者,予半夏;血瘀甚者,予赤芍加用。
2.2 择时用药
《女科准绳》曰:“的候,乃生化之真机,顺而施之则成胎。”可知“的候”乃月经周期中重阴转阳、决定种子的关键阶段。的候期择时用药,对LUFS治疗可起画龙点睛之功效。如大黄蛰虫丸虚瘀兼顾,攻补兼施,融“补不足,损有余”于一体,且峻剂丸服,使缓中补虚,祛瘀生新。的候期重阴转阳,于此期加用大黄蛰虫丸,以活血化瘀的大黄、蛰虫、干漆诸药活血通络,有助于阴阳转化,促进卵泡破裂,卵子排出,以利种子[8]。中医学认为经间排卵期,是肾中阴阳气血转化时期,即古人所谓“的候”“真机”。 李宾玲等[12]在温补肾阳促进阴阳转化的基础上选用中药配方,于经间期,即主卵泡直径≥18mm时(此时为“阴阳交替,重阴转阳”阶段)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并配以较大量的活血理气、祛瘀通络之品,使肾气充足,助阴转阳,并在肾阳鼓动、气血经络通畅的共同作用下助卵子排出。
2.3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整个月经周期在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影响下形成由阴长阳消→重阴转阳→阳长阴消→重阳转阴的4个时期,即相当于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行经期。根据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治法,称为中药周期疗法。邹奕洁等[13]依据夏桂成教授的补肾调周理论研究出中药序贯调周法,结合整个月经周期来治疗LUFS,采用奠基汤、促排卵汤、助黄汤、五味调经散四方协同作用,调理肾中阴阳。丁玲玲等[14]将106例排卵异常的不孕症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的患者使用中医药进行干预,改用中药作人工周期法治疗。实验结果证实,使用中医药的一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较厚,且排卵率、妊娠率都较高,同时LUFS的发生率则明显较低。而李莉等[15]也证实补肾活血调周法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人绒毛促性腺激素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联用,均能改善LUFS不孕患者的症状,且疗效随用药时间加长而增加。
2.4 单方、验方
2.4.1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岳昌华等[16]将76例LUFS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来曲唑促排卵,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血府逐瘀汤加减颗粒剂,2剂冲服。药物组成:甘草6g、桃仁、路路通、香附各10g,红花、川芎、皂角刺、醋柴胡、枳壳各12g,赤芍、当归、三棱、莪术、川牛膝各 20g,丹参、石见穿各30g。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而LUF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2.4.2 温肾活血汤
温肾活血汤是名中医庞泮池教授治疗不孕症之验方“双紫汤”化裁而来,药方由紫石英、熟地、巴戟天、皂角刺、白芍、蛇床子及红花组成。柯冬云[17]将80例不孕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行克罗米芬药物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加服温肾活血汤。结果显示,观察组周期排卵率、妊娠率及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且LUFS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
2.5 中成药疗法
2.5.1 大黄蛰虫丸
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匱要略》虚劳篇,具有祛瘀、通络、生新的功效。一些LUFS者以“虚”和“瘀”为主要病机,恰与大黄蛰虫丸功用相应。王汉祥[18]收集69例女性患者于月经周期d11~12 B超监测到优势卵泡后,服大黄蛰虫丸,2次/d,连服7d,于d18~19复查卵泡破裂情况,连用3个周期,总有效率89.9%,其中38例在治疗中妊娠。
2.5.2 左归丸
左归丸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方药组成体现了张景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义。卢丽芳[19]使LUFS患者自经净d2开始至排卵发生服用左归丸,与服用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患者比较,前者LUFS的发生率低于西药组。
2.5.3 滋肾育胎丸
滋肾育胎丸是我国名老中医罗元恺的明方,其成分为菟丝子、巴戟天、枸杞、熟地、首乌、党参、人参、桑寄、生艾叶、杜仲、续断、白术、阿胶、鹿角胶等,具有良好的补肾温阳、益气养血培元之功效。雷洁莹等[20]在当优势卵泡直径≥16mm或14mm、2个或2个以上时,予滋肾育胎丸和血府逐瘀胶囊口服5d,连用3个周期。结果证实补肾活血法能够较好地改善LUFS患者排卵侧卵巢的动脉血流灌注,使血流量增加,促进成熟卵泡排出,从而避免LUFS的发生。
2.6 中医外治法
2.6.1 电针治疗
金丽华等[21]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电针组)和对照组(HCG组),治疗组:B超监测当优势卵泡≥18mm时,取穴关元、中极、子宫、卵巢、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穴,予电针治疗,血瘀甚者加内关,痰湿甚者加丰隆,1次/d,连续治疗3d(或B超监测提示排卵后终止治疗)。研究表明,电针治疗可使LUFS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有明显升高,且效果优于HCG组,提示电针治疗可以补肾活血、调理冲任,改善生殖内分泌水平,增加卵巢血供,降低卵巢动脉血流阻力,从而利于成熟卵泡破裂、排出。而马建新等[22]的研究也证实单纯的电针治疗即可达到促使LUFS患者排卵和提高妊娠率的作用。
2.6.2 艾灸治疗
艾灸作为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以其光辐射效应、温热效应、艾草的药性及燃烧产物、气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达到温经通络、养血调经从而助孕的目的。李宾玲等[12]通过对3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中药加艾灸联合西药预防LUFS治疗,使单纯经西药治疗的PCOS患者的妊娠率提高了1.8倍,而LUFS发生率下降了2.1倍。热敏灸是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可起到补肾活血、调理冲任的作用。吴云娟[23]通过对20例LUFS患者的热敏灸治疗亦证实了热敏灸治疗与单纯肌注HCG相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
2.6.3 针药并治
王利红等[24]将87例LU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从经净起,对照组予以补肾促排卵汤、HCG治疗,治疗组予以补肾促排卵汤、HCG联合针刺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妊娠率74.5%,对照组妊娠率54.3%,证实针药并治能明显提高LUFS患者的排卵率及妊娠率。
2.6.4 耳穴贴压法
吴涢婷等[25]采用耳穴贴压法治疗LUFS患者,从月经来潮d7开始,取穴卵巢、肾、肝、脾、膈、脑点、内分泌,进行耳压磁珠,双耳交替,每 3d一换,连续 2次,治疗 3个周期。对照组采取HCG肌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提示耳穴贴压可提高患者排卵率和受孕率。
2.6.5 中药外敷疗法
柯梅英[26]给100例女性进行B超监测卵泡,当B超显示卵泡直径≥18mm时,将川乌、灸乳香、制草乌、灸没药、红花、花椒、白芷及红藤等中药装入小布袋内,隔水蒸30min,取出后外敷于小腹部,1次/d,次/30min,连续外敷至排卵为止。经过1~4个周期促排卵治疗及中医药干预后,排卵率、妊娠率、LUFS发生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异位妊娠率显著优于国内外关于单纯促排卵治疗诱发排卵文献所报道的相关数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留香[27]将206例LUF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卵泡成熟后肌肉注射HCG促排卵泡,观察组除肌注HCG外,月经干净后口服补肾疏肝,养血活血的中药,排卵后停服。如果卵泡黄素化或排卵后并发OHSS可服中药至月经来潮。结果观察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 (82.12%vs 67.51%),妊娠率高于对照组(83.65%vs 58.82%),OHS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vs 15.74%),说明根据卵泡发育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中药行补肾调周治法,可改善LUFS患者卵巢功能,促进成熟卵泡排出,从而提高排卵率和受孕率,并且能够减轻或消除OHSS的症状。根据对肾虚血瘀为PCOS基础病理机制的认识,冯光荣等[28]采用补肾调经汤联合HCG治疗LUFS 20例,并与单用HCG者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补肾调经汤可提高排卵率,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风险,对PCOS患者促排卵中的LUFS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1] Dal J,Vural B,Caliskan E,et a1.Power Doppler ultrasound studies of ovarian,uterine and endometrial blood flow inregularly menstruating women with respect to luteal plase defects[J].Fertil Steril,2005,84(1):224-227.
[2] Mark J,Hulka J.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a subtle cause of infertility[J].Fertil Steril,1978,29(3):270-274.
[3] 陈丽文.杨宗孟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撷菁 [J].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90-1791.
[4] 黄碧琴,何家振,张花,等.张迎春教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经验总结[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10):750-752.
[5] 徐建阳.陈慧侬.治疗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经验总结[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10):573-574.
[6] 赵彩彩,郝兰枝.郝兰枝教授治疗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的经验总结[J].中医临床研究,2015,29(7):55-56.
[7] 李豪英.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临证通络八法[J].光明中医,2006,21(10):60-61.
[8] 曹旭升,邓琳雯,曾庆秋,等.由肝肾论治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J].中医研究,2008,21(1):13-15.
[9] 姚乐.李京枝教授治疗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所致不孕的经验点滴[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1):120-121.
[10] 杜巧梅.逍遥散加减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J].光明中医,2009,24(4):693-694.
[11] 张明申.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7):189-190.
[12] 李宾玲,谢华,马文侠.中药加艾灸联合西药预防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30例[J].中医研究,2014,27(9):61-62.
[13] 邹奕洁,谈勇,陈莉,等.滋阴补阳中药序贯联合HCG治疗LUFS 29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42(11):17-19.
[14] 丁玲玲,邓娟姿.中医药干预在女性不孕症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研究,2013,7:167-168.
[15] 李莉,张蓓,张丽美,等.补肾活血调周法对卵泡黄素化不孕患者的卵泡质量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1):104-106.
[16] 岳昌华,胡小芳.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7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8):56-57.
[17] 柯冬云.温肾活血汤联合克罗米芬改善促排卵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0):1464-1465.
[18] 王汉祥.大黄蛰虫丸治疗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69例[J].山西中医,2006,22(6):19.
[19] 卢丽芳.左归丸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3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9):597-599.
[20] 雷洁莹,方如丹.补肾活血法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中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11):1776-1778.
[21] 金丽华,张贺彬,李爱萍,等.电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56-57.
[22] 马建新,王旭初,张平,等.电针结合尿激酶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8):1191-1193.
[23] 吴云娟.热敏灸促进LUFS病人排卵的临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1):9-10.
[24] 王利红,徐文婷.针药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32-34.
[25] 吴涢婷,王露霞,仇华,等.耳穴贴压对LUFS不孕患者促排卵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08,7(4):45-46.
[26] 柯梅英.促排卵治疗女性不孕症过程中中医药干预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0):43-44.
[27] 张留香.中西药结合治疗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206例临床观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5,33(3):195-197.
[28] 冯光荣,袁雪莲,周艳艳.中西医结合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未破裂黄素化20例 [J].中医研究,2013,26(1):10-11.
R271.19
A
1001-0025(2017)03-0190-03
10.3969/j.issn.1001-0025.2017.03.019
范迎迎(1988-),女,护师。
2017-01-17
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