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物的价值

2017-08-17郭丹丹宋雪妮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肿物肿块恶性

郭丹丹,郭 磊,刘 健,宋雪妮,杨 琳,王 瑛⋆

(1.中日友好医院 超声科,北京 100029;2.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 功能科,北京 100075)

临床论著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物的价值

郭丹丹1,郭 磊2,刘 健1,宋雪妮1,杨 琳1,王 瑛1⋆

(1.中日友好医院 超声科,北京 100029;2.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 功能科,北京 100075)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VTQ技术对115例患者116个乳腺肿块进行常规超声及声触诊组织量化检查,并测量声触诊剪切波速度(SWV),即VTQ值,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物的差异。结果:VTQ对恶性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5%CI:0.85~0.96)。以SWV=3.1m/s为VTQ诊断界点的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2%、79.2%、84.5%和85.7%,且良恶性肿瘤间SWV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常规超声BIRADS分级判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9%、89.5%、83.6%和91.5%。结论:VTQ技术较常规超声对于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更高,应用VTQ技术有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可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超声检查;乳腺疾病;声触诊组织量化

Author’s addressDepartment of Ultrasound,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Beijing 100029,China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其能够探测组织的硬度信息,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判断有很大帮助[1]。研究表明,乳腺肿瘤的硬度与其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因其能够探测组织的硬度信息,对于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2]。以往的研究[3,4]中发现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对于乳腺良恶性肿物的判断有很大帮助。本研究旨在应用VTQ技术对乳腺良恶性肿物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探讨VTQ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物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乳腺外科住院的115例患者,年龄19~85岁,平均52.7±10.6岁,均为初次发现乳腺肿物,病灶以实性为主,并且未经任何治疗。因VTQ取样框大小不可调节,对小于取样框大小(6mm×5mm)的乳腺肿物在进行SWV测量时,取样框内会包含周边腺体组织,所取得SWV值与肿物实际SWV值存在偏差,故直径<6mm的肿块也被排除。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由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病灶为病例组,良性病灶为对照组。所有病灶行VTQ检查。分别评价常规超声和VTQ对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Siemens Acuson 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9L4,探头频率4.0~9.0MHz。先行乳腺二维超声检查,观察灰阶超声特征(形态、大小、边缘、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等)及彩色血流多普勒特征,根据上述超声表现对乳腺肿物进行BI-RADS分级评价并记录。然后切换至VTQ模式,嘱患者屏住呼吸,将弹性取样框置于肿物内(取样框大小为6mm×5mm),尽量避开粗大钙化灶及液化坏死区,在至少5个不同位置进行测值,同一位置测量3~5次,计算平均值,读取并记录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保存检查数据和图像,检查过程由一名主任医师和一名主治医师各自独立完成,操作过程中排除操作失误,当剪切波速度为“X.XXm/s”时,判定为其速度超过仪器可探测速度上限8.4m/s,则将其速度值记为8.4m/s。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常规超声对乳腺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和阳性预测值)。采用t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肿块SWV之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评价VTQ对乳腺恶性肿块诊断价值,并根据ROC确定诊断界点,评价确定分界点后的SWV值对乳腺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2 结果

2.1 病理学结果

选取经病理诊断确诊的病灶116个,其中良性病灶48个(纤维腺瘤37例、乳腺腺病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乳腺炎3例;),恶性病灶68个(浸润性导管癌58例、导管原位癌7例、髓样癌2例、转移癌1例)。

2.2 VTQ的诊断价值

VTQ对恶性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5%CI:0.85~0.96)。选择ROC曲线最左上角的点为诊断阈值,此时相对应的SWV为3.1m/s。以3.1m/s为诊断界点,SWV<3.1m/s认为是良性,SWV≥3.1m/s认为是恶性(图1)。VTQ在116个肿块中诊断为恶性肿块者70个,良性者46个。以SWV=3.1m/s为诊断界点的VTQ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及阳性预测值 分 别 为 88.2% 、79.2% 、84.5% 和 85.7%(图1、表1)。此时乳腺良恶性肿块SWV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典型VTQ像见图2(封二)。

表1 VTQ对恶性乳腺肿块诊断价值

表2 超声BI-RADS分级对恶性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图1 VTQ对恶性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ROC曲线

2.3 常规超声BI-RADS分级的诊断价值

116 个肿块中,超声诊断为BI-RADS 4级的59个,BI-RADS 3级的 57个。应用超声 BIRADS分级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9%、89.5%、83.6%和91.5%(表2)。

3 讨论

自1991年Ophir等[5]提出弹性成像概念以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就开始应用于观察乳腺病变,研究表明[6,7],该技术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超声弹性成像以生物组织的弹性 (或硬度)与病灶的生物学特性相关为理论基础,为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VTQ技术是弹性成像技术的一种,原理为组织受到推进脉冲波作用后产生伴有横向运动的剪切波,序列探测脉冲波收集到这些细微变化,系统会计算出其速度,这种速度等同或代表组织的弹性[8]。

常规超声BI-RADS分级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评价乳腺肿瘤的方法,本研究发现常规超声检查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低于VTQ技术,这与以往研究[1]结果相符。原因为部分良恶性病变形状、走行、回声特征不具有特异性,例如炎性病变也表现为边界不清,血流丰富等特征,而某些恶性病变又表现为形态规则,走行与胸壁平行,所以单独应用常规超声对乳腺肿块进行良恶性判断,容易造成恶性病变的误诊。

本研究中以3.1m/s作为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界值,良恶性肿瘤间VTQ速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独应用VTQ技术时能够提供病灶的弹性信息,并可对乳腺肿物的性质进行初步判断,这与唐力等[9]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尤其对于常规超声难以鉴别的炎性病变具有明显优势,本组中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常规超声检查病灶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其内可探及血流信号,声像图与恶性病变无明显区别,其中1例多普勒测量RI=0.63,另一例未取得满意频谱,而VTQ检查SWV分别为1.26m/s和2.1m/s,明显低于恶性病变,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炎。另外,一些特殊类型的乳腺癌质地可较软,如髓样癌、黏液腺癌等,本组2例乳腺髓样癌SWV分别为2.5m/s和1.94m/s,均小于本研究诊断界值3.1m/s,分析其原因是由于乳腺髓样癌内部瘤细胞呈滤泡状排列,纤维成分少,且多为膨胀性生长[10],故质地偏软。研究中也发现恶性肿瘤内出现液化、坏死、出血会导致硬度降低,而良性肿瘤内部纤维化程度较高或合并钙化会使硬度提高,上述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恶性肿瘤的漏诊和误诊,建议与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相结合提高诊断准确性。

VTQ技术检测SWV值易受被检查者呼吸影响,在检查过程中应嘱患者屏住呼吸,故应用于年老体弱、呼吸不能配合的患者时VTQ技术会存在一定局限性。

应用VTQ技术能够弥补常规超声灵敏度低,误诊率较高的缺点,有助于直径>6mm的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提示临床医生对乳腺肿块选取更恰当的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1] 李璐婧,智慧,欧冰,等.多中心研究探讨UE与常规超声对乳腺肿物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3):197-201.

[2] 欧冰,智慧,杨海云,等.声速测算与压迫式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物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1):59-62.

[3] 张渊,江泉,陈剑,等.声触诊组织量化和弹性成像技术评价乳腺良恶性肿瘤[J].中华超声医学杂志,2013,29(2):206-209.

[4] 吴芳,崔凤荣,芦桂林,等.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及组织量化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9):775-778.

[5]Ophir J,Cespedes I,Ponnekanti H,et al.Comparison of ultrasound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imaging the elasticity of biological tissues[J].Ultrasonic Imaging,1991,13:11-134.

[6] 吴秀平,宋庆华,杜毅力,等.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及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肿块 [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5):971-974.

[7] 沈建红,罗葆明,欧冰,等.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对乳腺病灶鉴别价值的对比研究 [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4):540-542.

[8] 沈文,丁红,王文平,等.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检测肝纤维化的可行性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5):397-399.

[9] 唐力,徐辉雄,李建卫,等.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J].中华超声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2(12):951-956.

[10] 许良中.乳腺病理学 [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54.

The value of 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masses

//
GUO Dan-dan,GUO Lei,LIU Jian,et al//Journal of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2017 Jun,31(3):149-15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M ethods:A total of 116 breast masses in 115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normal ultrasound test and VTQ technique,share wave velocities(SWV)of lesions were measured,and th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pathologic results.The ROC curve were produced to find the cutoff value point of SWV to predict breast cancer.The difference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masses was analyzed.Results:The ROC area of VTQ in diagnosis of malignant breast masses was 0.90(95%CI:0.85~0.96).The cut-off point of SWV was determined as 3.1m/s.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consistent rate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88.2%,79.2%,84.5%and 85.7%.The difference of SWV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breast mass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se values in normal ultrasound test were 79%,89.5%,83.6% and 91.5%.Conclusion:VTQ technique can help to differentiate benign from malignant breast diseases and improve detect ability of breast lesions.

ultrasonography;breast diseases;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R445.1;R737.9

A

1001-0025(2017)03-0149-03

10.3969/j.issn.1001-0025.2017.03.006

1* 本文通迅作者。

郭丹丹(1980-),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2017-01-23

2017-03-03

猜你喜欢

肿物肿块恶性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