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住院医师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
2017-01-13冀慧玲李春来
冀慧玲,李春来,王 跃,王 欣*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130041;2.吉林省财政厅 社保处;3.吉林省卫生计生委 科教处)
全科住院医师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
冀慧玲1,李春来2,王 跃3,王 欣1*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130041;2.吉林省财政厅 社保处;3.吉林省卫生计生委 科教处)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和实施,全科医学及全科医师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为社会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全科医师队伍迫在眉睫。
1 全科医学培养现状
全民健康是我国逐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风向标”。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分级诊疗的全面实施,全科医学及全科医师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全科医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肩负基层医疗的预防保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及转诊、病人的康复治疗、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在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的前提下,以全科医学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对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惠泽于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全科医师的发展总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启动预热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7年1月15日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全科医学的发展,大力培养全科医生。1999年12月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自此正式启动,并逐步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二是全面推进阶段,国家卫生计生委、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美医学教育高层论坛”于2014年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强调了“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在中国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至此,全科医学成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已势在必行。主要包括以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为核心,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以全科医生的培养为重点,深化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改革、多方协同、协力并举、为全科医生培养提供全面保障。
全科医学的发展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全科医生的人数上看,以2014年国家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起点,全科医师的招生录取人数呈现个位、十位、百位的增长,基层卫生服务部门的全科医师的需求也在迅速上升。随着家庭医生签约、基层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任务的进一步落实,必将迎来全科医生培养需求的高峰期。如何培养好这些全科医生,使之成为合格的甚至是高水平医生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课题。从社区服务能力上看,目前全科医师主要来源于转岗培训人员,缺少系统的临床规范和教学训练。从教育体系上看,目前院校教育仍主要强调通识教育和专科教育,对于全科医学理念讲授不够。且三甲医院至今仍存在设置全科医学科室的困惑与困难。从社会宣传上看,社会对于全科医学、全科医生认知不足,相关的宣传欠缺,导致全科医师对全科医学的理解、患者就医时对全科医学科的认识以及对基层医师诊疗能力信心的不足。从政策层面上看,家庭医生签约尚未完全落地,二三线城市配套政策还不够健全,缺少激励机制,职称和职务晋升虽有相关政策,但未得到完全落实,在医师队伍里处于劣势,职业发展前景和职业吸引力与专科比较相差甚远,阻碍了发展。从执业环境上看,全科执业环境不十分友好。执业地点多为乡镇或社区的基层医疗机构,环境设施和生活待遇,发展空间有限,且岗位待遇偏低。
2 我院全科医学培养的实施方法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现有各级临床重点专科64个,省级质控中心6个,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1个,心血管、妇科、眼科、普外科、骨科已形成优势学科群。创下了多项世界首例、国内和省内首创,在吉林省处于优势地位,各优势与特色学科群带动了医院的整体发展。80年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位置。深厚的医学文化底蕴,优势的学科群,国内外领先的科研和医疗技术、高质量的师资团队、全面技能大赛的特等奖成绩、全国老年病联盟创始联盟单位等等都为培养更多合格的全科医生提供了有力保障。针对目前全科医学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我院在结合医院实际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相关需求,总结经验,提出三大主要做法。
一是培训细化管理,全面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我院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在学科发展中,将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无论从专科建设、人才培养还是经费投入上都给予了诸多支持。我院设有全科医学教研室,是吉林大学全科医学系的主任单位,全科专业基地建立了系统的培训细则和考核评估体系,在医院层面的培训管理、制度建设、评估考核等均已形成了较科学的管理模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全科住院医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医院基地的主任由院长担任,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并将此工作纳入到医院发展规划、绩效考评和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中。主管副院长负责全面落实医院住培工作的方针政策,协调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并将问题及时汇报给院长和由院领导班子组成的住培工作领导小组。职能部门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协调,并与各专科基地、社区基地保持密切互动。专科基地主任或社区基地主任为专业基地的第一负责人,负责指导和考核带教师资的带教能力,提升教学水平、端正教学态度,定期组织开展临床教学查房及科室内(社区基地或医联体)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评价。带教师资(含社区)负责住院医师的日常带教和临床实践指导,包括病房书写、临床理论与技能实践、医患沟通、社区家庭服务等。
在落实各级责任的同时,形成了完整的医院的组织构架。在社区基地的管理上,除专业基地外,管理部门与专业基地主任、秘书及带教教师、各社区基地负责人以及在培的全科住院医师,定期召开全科医师培养的专题工作会议,达到随时掌握专业基地与社区间、社区与轮转的住院医师间存在的问题,不断发现不足,并及时调整和完善的同时,遵行国家医学教育政策和当前医改形式,与时俱进地将各项文件政策、管理制度和规范逐一落实。强调发挥医院优势和帮助各社区形成特色。不断探索培训管理、教学方式创新,分阶段、有步骤地设计不同时期的工作方案,使管理和培训流程更加顺畅合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撑,为教学管理工作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使培训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充分发挥专科基地作用,促进全科医学教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工作内容。实现了基地、专业基地,各层次社区、住院医师间有分散、有集中的多模块闭环管理和双向互通模式管理模式。
二是大力开展师资培训,以提高师资水平作为提升全科医师培养质量的突破口。要想培养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质量全科医师,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深入贯彻落实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工作,从而进一步实现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在医院层面,我院主要从规范管理、规范教学、学术交流,进修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医师进修几方面进行。在师资管理体系上,实行“四规范”,即规范带教师资上岗标准、规范师资培训标准、规范师资考核标准、规范师资考核评价标准。教学主任作为第一负责人,由秘书负责配合开展专业基地内的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 要求在师资教学方面,通过教学查房、小讲课、病历讨论常规教学活动,完成演练、改进、提升。同时鼓励大胆创新,推行教学质量的国标化。在医学模拟教学准入方面,要求科室两年内达到全员持证上岗。在教学查房教师方面,要求科室分梯队训练,并通过参加内、外科教学查房示范,在现场的专家点评和反馈中,不断修正教学中的偏差。
此外,我院还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开展了国际交流提升计划、海外名校、名院联合培养计划、海外名家来院讲座计划、骨干师资短期海外临床实践计划等大力促进师资能力的提升。每年选派骨干医师前往海外研修,聘请海外专家来院,举办学术讲座。开阔了青年医师学术视野的同时,引入了更多国外先进医疗手段和诊疗技术。在强调走出去的同时,更注重引进来,医院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论坛、省级师资培训、院级师资培训讲座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区域内基层医师的教育教学范围。引入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教育培训理念,在不断丰富自身的同时,更发挥行业引领和帮扶带动作用,为省内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医院实行了社区与基地内带教教师同等待遇,以及实行的教师评价结果告知制、职称评优挂钩制等,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医师的带教积极性。
三是落实全科医学学员的教学工作,以全面提高学员能力作为衡量培训成果的唯一标准。在住院医师的培训上,注重加强常规与创新尝试的结合,开展日常合理用药、三基三严、医院感染控制、医疗风险规避等培训的同时,加强医学人文和职业礼仪教育。以理论培训与考核为基础,开展师生技能大赛提升临床实践能力,以教师培训授课反馈探索教学及评价创新。通过全科医师的社区门诊实践等活动,锻炼接诊能力,倡导职业精神和岗位胜任力,加强住院医师的人文关怀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教与学的双向评估,以及对住院医师的多向评估的方式,将培训和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达到不断改进的目的。教学相长,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发展。
3 全科医学的展望
发展全科医学是当今社会的必由之路。尤其在我国目前的城镇人口老龄化,以及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医疗和经济日趋全球化,由于环境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各类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重大疾病所造成的国家和个人经济负担,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全科学服务。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呈现,现有的专科化治疗不再是医疗服务的主导,家庭签约服务必将应运而生。决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在于医疗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和壮大全科医生队伍,向个人和家庭提供集保健、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一体化的一系列全科医疗服务,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1]。
全科医学的发展是现代医学变革的时代产物。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带来的医药费用过高、过度医疗和医患矛盾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反思。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疗实践证明,目前,最佳的基层医疗服务方式就是全科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师为主流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是低成本、高效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家庭医生组织共同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比例应至少达到1∶1,才能满足民众对基本卫生保健的需求。因此,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将会成为医学卫生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经逐步成为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培养大批高素质全科医生,建立以全科医生为基础的基层卫生服务团队迫在眉睫。多年来,我国的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较为落后,严重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全科医学,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大批“走基层、留基层、踏实为基层”的高素质全科医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必要措施。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医院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发挥基地优势,突出特色,不断提高医院的人才培养能力及人才培养容量,为吸引日益增长的全科医学人才需求提供培训保障。为发展我国全科医学事业,搭建起一支优秀的全科医师队伍,促进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促进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生根,将全民健康惠泽于百姓。
[1]姜润生.中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10):1.
*通讯作者
1007-4287(2017)09-1487-03
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