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3.0T高场强磁共振复合手术间的护理管理
2017-01-13毕慧萍李正伟聂云飞李文萃李胜云李俊玲
毕慧萍 李正伟 聂云飞 李文萃 李胜云 李俊玲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02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护理体验·
神经外科3.0T高场强磁共振复合手术间的护理管理
毕慧萍1)李正伟1)聂云飞1)李文萃1)李胜云1)李俊玲2)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02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3.0 T高场强磁共振复合手术间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426例在我院3.0T高场强磁共振复合手术间行开颅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物品准备、体位安置及术中磁共振扫描配合等。结果 在磁共振复合手术间技术平台支持下,426例患者中肿瘤影像学全切率从28.4%提高到76.1%,13例因肿瘤得到最大切除而获益,未发生与术中磁共振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建立精细化的3.0T高场强神经外科磁共振复合手术间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精准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神经外科;术中磁共振成像;护理管理
20世纪80年代,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开发和使用了世界上第一台术中磁共振[1]。此后,不断升级场强的术中磁共振被配置在手术室,即磁共振复合手术间的建立,其有利于外科医师通过术中磁共振的实时成像,了解手术进展情况,确立最优手术方案,同时,有效解决了紧急情况下患者在手术室与影像中心之间来回转运的问题[2-3]。在神经外科,术中磁共振与神经导航的联合应用,通过对解剖与功能等信息的综合分析,使神经外科医师能够更加科学地处理,以最小的神经功能损伤为代价获取最大程度的病变切除[4]。我院神经外科3.0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复合手术间自2012-11投入使用,为保障手术患者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在参照国内外同类复合手术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临床实际情况开展磁共振相关培训,并建立手术常规流程与核查制度,临床运行良好。本文总结了在术中磁共振复合手术间接受手术的426例颅内病变患者的护理管理经验与体会,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01-2016-02在我院术中磁共振复合手术间接受手术的颅内占位患者426例,男269例,女157例;年龄21~76(45.6±5.4)岁;其中额叶、颞叶、岛叶占位279例,鞍区占位73例,桥小脑角区占位48例,其他26例。
1.2 手术步骤 全麻后,使用一次性普通型气管插管,避免使用加强型带钢丝的气管插管,以免影响术中磁共振扫描。以磁兼容的碳纤维头架固定患者头部,头架间距保证磁共振扫描头圈可安放合适,并把导航参考架固定在头架上,注册成功后,确定手术入路及肿瘤大致边界,放置磁共振扫描线圈。消毒,铺巾,开颅,术中实时导航下,主刀医师确认肿瘤已全切除或已达到最大切除程度时,行磁共振扫描,如发现肿瘤残留,更新导航数据,进一步切除肿瘤,以达到术前制定的最大切除标准或磁共振证实肿瘤已全切(即影像学全切)。
2 围术期护理管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访视:术前1 d,由通过磁共振相关安全培训的专职护理人员,携带术中磁共振安全筛查表进入病房访视患者,依据磁共振筛查表逐项与手术患者及家属进行核对,对于存在内植物的患者,邀请磁共振影像医师进一步确定潜在风险,是否可接受磁共振扫描,必要时可将其风险添加到手术知情同意书的相关内容,让手术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同时,介绍磁共振复合手术间的环境及手术流程,鼓励患者及家属说出心中疑虑,耐心解答,缓解其焦虑情绪。
2.1.2 物品准备:术前1 d,列出手术所需物品清单,基本确定用物存在状况,以便及时协调,以免延误手术。手术当日,在准备常规开颅手术所需物品的基础上,另备碳纤维头架、磁兼容头钉、神经功能导航器械、磁共振扫描线圈、无菌PVC床罩以及自粘式固定带等。
2.2 术中护理
2.2.1 体位安置:全麻后,依据手术需要安放患者体位。基本原则:(1)由于磁共振的孔径为70 cm,尽可能将患者摆放在手术床合适范围,保证术中磁共振扫描时,磁体可以顺利到达预定位置,成功实现术中磁共振扫描;(2)做好患者眼睛、听力以及骨隆突处皮肤的保护,保障患者安全,预防意外伤害发生。此外,心电监护导线、输液管路及磁共振线圈导线等,避免打折、交叉,并远离患者躯干及四肢,以免磁共振扫描时产生的射频脉冲使其产生热量,灼伤患者[5]。
2.2.2 术中磁共振扫描配合:常规情况下,手术医师在确定术中扫描时,至少提前30 min告知巡回护士,以便保证磁共振复合手术间诊断室内的空气净化时间到达30 min以上,降低术中扫描时所造成的医院感染风险。术中扫描前,巡回护士准备术中扫描所需的无菌物品,包括辅料及无菌PVC床罩等,在手术医师临时封闭切口的同时,与器械护士共同核对手术器械、缝针等,无误后,器械护士与手术医师共同铺无菌辅料,至少3层,并用无菌PVC床罩自头部向下整体包裹,放置磁共振扫描线圈,并用自粘式固定带妥善固定。巡回护士将所有磁共振不兼容的物品移出5高斯标志线以外,并与手术医师、磁共振影像医师核对无误后,开放屏蔽门,由磁共振影像医师操作控制面板移动磁共振扫描仪,在磁共振扫描仪移动过程中,巡回护士与手术医师分别站在手术床两侧,观察磁体扫描孔四周与手术床的相对位置,以免磁体移动过程触碰患者造成其受伤或磁共振扫描仪不能到达预定位置,无法完成扫描[6-7]。
磁共振扫描仪到达预定位置后,将扫描线圈连接到磁体,检查患者输液管路,并与麻醉医师核对,生命体征无变化后,关闭电源,启动术中扫描。术中扫描结束后,由磁共振影像医师将磁体移至诊断室,并关闭屏蔽门后,巡回护士将扫描前所铺的手术敷料及PVC床罩去除后,器械护士协助手术医师另铺至少3层无菌敷料,复位手术所需设备,继续手术。
2.3 术后护理 术毕,巡回护士常规使用鼓膜测温仪测量患者体温,并检查手术患者全身皮肤情况,如有异常予以处理,做好护理记录,同时协助麻醉医师做好患者术后恢复工作。器械护士将手术使用的物品核对清楚无误后,交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备用。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将磁共振复合手术间设备及物品复位,并指导保洁人员清洁后,方可离开。
3 结果
在426例手术患者中,首次行术中行磁共振扫描,121例(28.4%)达到影像学全切,其余305例(71.6%)存在肿瘤残留,因其中89例患者的肿瘤邻近功能区或皮质脊髓传导束,达到术前预定切除范围,未做处理,另216例患者在2~3次术中磁共振扫描与功能神经导航的辅助下,其中203例达到影像学全切,13例肿瘤得到最大切除。术中磁共振的应用,使本研究中216例(50.7%)患者因扩大切除肿瘤而获益,肿瘤影像学全切率从28.4%(121/426)提高到76.1%(324/426)。所有手术进展顺利,围手术期患者未发生与磁共振相关的不良事件,如术中磁共振扫描不成功(因手术体位或其他因素,造成磁共振不能到达指定区域,无法完成扫描),皮肤灼伤、患者体温异常升高等。
4 讨论
磁共振复合手术间的建立,为神经外科精准化诊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支持,但由于涉及来自手术部、神经外科、麻醉科以及磁共振中心等多部门的人员协同工作,因此,团队成员之间的科学化分工与合作尤为重要。同时,因高场强存在,任何铁磁性物品的进入,极有可能造成磁体损坏或人员受伤等严重后果,故在磁共振复合手术间门口除了张贴警示标识之外,还应对进入磁共振检查室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磁共振安全筛查表,严禁带入任何铁磁性物品[8]。文献报道[9-10],通过实施核查表、手术简述等一系列措施构建安全文化及设置磁共振安全监督人员岗位,可提升术中磁共振复合手术间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应用磁共振复合手术间,可提高了手术精确度,增加肿瘤全切率,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此外,磁共振复合手术间精细化的护理管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对围术期护理流程的重组及优化,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使其管理模式日趋科学化,为患者创造一个全新的手术护理新时代。
[1] Mislow JM,Golby AJ,Black PM.Origins of intraoperative MRI[J].Neurosurg Clin North Am,2009,20(2):137-146.
[2] Jankovski A,Francotte F,Vaz G,et al.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t 3-T using a dual independent operating room-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uite:development,feasibility,safety,and preliminary experience[J].Neurosurgery,2008,63(3):412-424.
[3] 宋一玲,刘维维,董薪.术中高场强磁共振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3): 4 008-4 010.
[4] 李防晔,陈晓雷,赛晓勇,等.术中磁共振成像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13,51(6):542-546.
[5] Childs S,Bruch P.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Risk in the Hybrid OR[J].AORN Journal,2015,101(2):223-237.
[6] Kuhnt D,Bauer MH,Nimsky c.Brain shift compensa-tion and neurosurgical inlage fusion using intraoperative MRI: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challenges[J].crit Rev Biomed Eng,2012,40(3):175-185.
[7] 沈海萍,吴秋月.术中磁共振导航显微镜下脑胶质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护理与康复,2016,15(4):395-396.
[8] 陈克敏,潘自来,姚侃敏,等.磁共振检查以及体内植入物的安全性[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4, 20(5):430-434.
[9] Rahmathulla G,Recinos PF,Traul DE,et al.Surgical briefings,checklist,and the creation of an environment of safety in the neurosurgical 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uite[J].Neurosurg Focus,2012, 33(5):1-10
[10] Hemingway M,Kilfoyle M.Safety Planning for 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AORN Journal,2013,98(5):508-524.
(收稿2016-10-28)
R473.74
B
1673-5110(2017)06-0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