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加强体育课堂有效性

2017-01-12向轩

东方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高等教育

向轩

摘要:随着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这也促使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追求教学有效性。本文通过对此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从根本上体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措施实现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希望能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探索有所裨益。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高等教育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这也促使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追求教学有效性。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指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运动技能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性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而,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体育课堂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执行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有效标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体育是基础教育时期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既与基础教育的其它阶段有共性,也应有特殊性。共性:高中体育教学目标应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技能、情感的要求,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可观察、可量化。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要求,认真研究各模块学习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弹性学习目标,合理安排练习内容,从而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学有所获。特性:高中体育教学具有特殊性,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其他阶段、学科的目标应有所区别。在健康水平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适应将来的大学教育或走向社会就业工作的需要;在体育保健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学有所长,形成基本的体育能力,养成体育意识和习惯,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样,教师带着目标进行教学,在师生共同达标的过程中及时反馈和调控教学活动,就能指导课堂方向,实现有效教学。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并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有必要慎重选择、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而所选择的内容又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实现水平目标,最终实现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总目标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

(二)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教师只有选择、设计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全身心地投入练习,逐渐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前,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等,教学时将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

(三)要具有实效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关系着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新课程标准提出一切对学生有利的体育教学内容均可纳入选择范围。这就给予了教师很大的自由,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某一活动是否简便易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为生活服务,这样的教学内容才具有实效性。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俗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体育教学中,只要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而高中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现在笔者介绍以下两种:

(一)情景设置教学法

情景设置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动作开始时,先把学生带入一定情景,让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篮球变向运球技术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假如我们正在进行篮球比赛,看看你用什么方法才能突破防守?接着安排一对一的防守练习。练习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变向运球技术的要领。随后再和学生一起示范,学生便很快掌握了变向运球的基本技术。

(二)分层教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他们的体育技能、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都不相同,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以克服教学中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教学目的服务。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以体育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显然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第一,评价主体应多元化。以往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唯一评价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他们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建立了学生、同伴、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保证了评价的公正、公平。第二,评价内容应多元化。我们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成绩进步幅度、应用技术和技能的能力等多方面加以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第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评价,运用观察、访谈、成长记录、表现性评价等综合手段,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成就、优势和不足,提出对学生的发展有针对性的意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我们只有科学地把握体育课程标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合理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法,才能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高等教育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