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季节与人生命阶段探讨“肝藏血、主疏泄”的调控机制

2017-01-12许莎莎董路嘎石佳龙惠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藏象肝气素问

许莎莎董路嘎石佳龙惠珍

·学术探讨·

从季节与人生命阶段探讨“肝藏血、主疏泄”的调控机制

许莎莎1董路嘎1石佳1龙惠珍2

肝;疏泄;藏血;季节;生命阶段

中医认为,在生命发展各个阶段中,自然环境与人体内环境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人体内环境受外在环境影响并不断适应,其中,肝脏应时而变的调控作用是非常典型的。肝以疏泄为顺,以藏血为本,疏藏协调,气机调畅,气血运行正常则脏腑功能正常,此称为肝的调控功能[1]。《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肝者…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亦有类似记载“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说明了肝脏应时而变调控的重要作用。近几年的文献研究多集中在肝在春季调控机制的思考上,而以“肝藏血、主疏泄”特征,在生命的各阶段与季节变换的调控机制的探讨却鲜见论述。故本文拟从生命阶段与不同季节双方面进行分析“肝藏血、主疏泄”的调控机制。

中医基础理论阐明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藏血、主疏泄。《素问·调经论》和《灵枢·本神》中具有明确表述“肝藏血,”而唐荣川在《血证论》中记载“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疏泄功能通过调达气血运行、调畅精神情志、调理消化脾胃功能、调节排精、月经和通调三焦水道体现;藏血功能通过储存血液、调节血流量、收摄血液体现[2]。以上功能都依据季节和生命阶段进行微量调节,从而保持人体阴阳平衡。

1 春与童年,肝主升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逆之则伤肝,”春三月阳气始发,万物皆因有春之生气方有起始[3]。清代吴仪洛在《成方切要》记述:“肝者,乃阳春发动之始,万物生化之源,”肝通春气,五行属木,内孕生升之机,富含启陈之性,主体内一身之气,使脏腑之气得以启迪,气机顺畅。春季与童年都是以生为主的阶段,生命起于童年,心智开于童年。故肝与万物生长的春季相应,与生命开始的童年相应。因此,自然万物的生长变化,都是起始于春天发生之气,而肝阳应春生之阳气,主升发[4],所以体内之阳气也必须顺应这个规律。

那么肝的藏血、疏泄功能在春季与童年是否都相应增强?《脉诀汇辨·卷八》曰:“肝属于木,旺于春,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资以发生者也。”少阳之气,以生为主,所以在以生为主的春季与童年,肝的疏泄功能应是增强的。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记载:“人动则血运于诸经,”因童年脏器生长所需,血从肝出,行于脉而至诸脏,致肝血量减少,故藏血功能减弱,而在春季,人体活动加剧,各脏腑所生之气增加,均来源于血液的濡养,故大量血液从肝中释放入所需脏腑,这是肝气应时而变适应性调节的结果。人生活在自然界中,顺应四季的变化规律,故肝的藏血、疏泄功能与在春季的和童年的表达特点相似。

2 夏与少年,木畅心和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通夏气,五行属火,夏季炎热,易助心阳之气,致心火旺盛。而年少之人,素以火气旺盛为特点,稍有不顺,便火冒三丈,在夏尤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与少年都是以长为主的阶段。如果把春比作万物萌发之季,那么夏乃是蓬勃生长之时。对于人,亦是如此。

那么肝藏血、疏泄功能如何影响心的功能?肝主疏泄,藏血。心主血脉,藏神。肝与心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血和神方面。一是血液运行,血液储藏于肝,输送至心,通过心转运至全身。血行脉中,其动力除了来源于心气的推动之外,还依赖与肝气的推动,二者结合才能使心主血脉、血行脉中正常。正如薛己《明医杂著·医论》曰:“肝为心之母,肝气通则心气和。”表明肝与心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在炎炎夏季,肝的疏泄功能的增强有益于供血于心,促进心的血流量,间接促进心的主血脉功能,也促使心更好地行血和生血以顺应夏季气温而改变[5]。而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处于辅助地位。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通过增强肝的疏泄抑制心阳亢盛,而肝的贮藏血液功能则相对减弱,以适应夏季长养之势。故少年之人在夏应以平肝为重,肝气顺,心阳不亢,心平气和,少年之人经炎炎夏季磨练后乃成长为青年。所以,肝疏泄、藏血的协助作用通过调控心主血脉、藏神来表现。

3 长夏与青年,土纳木运

《素问·顺气一日分四时》记载:“脾为牝脏,其色黄,其时长夏。”长夏是夏与秋之间的过度时节,有独特的属性,以湿、热为特点,而脾应长夏,主统血,故在此季脾脏易受湿邪困阻。《血证论》曰:“木之性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症在所难免。”脾土生万物,其性易郁滞,须借肝的升发调达的疏泄之性,才不至于郁滞于内。脾和胃位于中焦,主纳食、运化,为全身脏腑提供精微,精微的运化依赖于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而提供脾升胃降的动力来源是肝的疏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使胃气下降,受纳腐熟水谷,脾气上升,水谷精微吸收,升降纳运,协调完成精微物质产生、转运[6]。《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自肝而出。”肝为气机升降的来源,而脾胃的运化功能是肝的疏泄导致气机的升降而产生的。假设肝的疏泄功能受到了外界影响,则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肯定会受到干扰,脾气不升反降,不能运送精微至头目,使其失其濡养而眩晕;胃气不降反升,干扰肺气,导致呕逆[6]。故在长夏肝的疏泄能力是加强的,而藏血能力则相应减弱,但因肝辅助脾之统血功能,故在该阶段疏泄与藏血之间有一定的转换。

而青年之人在经历了少年之后,做事沉稳,但容易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肝的疏泄功能不仅仅能帮助脾胃运化,还体现在胆汁的分泌,肝气汇聚成胆汁,胆汁的分泌依赖于肝之疏泄,故肝疏泄能带动胆汁的分泌[6]。胆主决断,《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综上,在长夏季节,肝疏泄、藏血的功能帮助脾脏的应时而变,促进生命在少年与中年之间的转换。

4 秋与中年,肝升肺降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肺通秋气,五行属金,主收敛、肃降。《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这是当时根据古代哲学思想,五行学说和有关社会背景得出的结论。肝属木,性升发,主应春,居东方,气从左上升;而肺属金,性肃降,主应秋,气从右下降[6]。《石室秘录》云:“肺金非木不降,无木则金无舒发之气。肺主秋燥肃杀之气,肺气通过宣发肃降,司百脉之气;肝主少阳春温升发之气,疏泄、调畅气机,气机的顺畅促进肺气宣发和肃降,保证肺脏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5]。在秋季肺通调水道、主气司呼吸、治节等方面的肃降作用增强,而宣发作用减弱,导致了肝疏泄作用的减弱,藏血功能的增强。

秋季萧瑟,作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中年之人,在经历年富力强的青年之后,面临的是人精、气、神多方面的不足,在这一阶段,肝藏血功能的增强,使脉中的血液减少,血量不足不能濡养其他脏器,导致其他脏器的衰败,而肺气通过肃降将精、气、血下输各脏,内养脏腑。所以,在秋季,在中年,加强肝藏血,减轻疏泄能力,使肺更好的发挥肃降作用,应时而变。

5 冬与老年,肝肾同源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肾通冬气,五行属水,而肝属木,水可生木,故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素问·玉机真藏论》云:“肾受气于肝。"《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隔。”都证实了肝和肾的关系紧密,肝主疏泄、藏血,肾主藏精、主水,两者之间,肾阴滋养肝阴,制约肝阳,而肝气下达带动肾精的排泄与蛰藏,故张锡纯曰:“为肝气能下达,故能助肾气之疏泄。”肾藏精,肝藏血,精与血相互补充,也就是“肝肾同源。”在此期,肝藏血功能增强。

老年之人,行动僵持,五脏活动皆弱于其他生命阶段。肾精相比于其他阶段相对减少,从季节上分析是因为冬之后即是春,一切的活动要以春天的升发为主,导致了肝藏血功能的增强,血液减少,化精的能力亦相应减弱。从生命阶段分析,肾精为先天之本,从童年的充足逐渐化生为精、气、血,虽可在后天得到补充,但亦以消耗为主。在此阶段肾藏精能力上升,肝疏泄能力下降。所以,肝通过疏泄、藏血能力的调控解释了肾应冬气之说。

在以生长为主的阶段中,如春、夏、长夏及对应的生命阶段,肝脏疏泄能力上升,藏血能力下降;在以纳藏为主的阶段中,如秋、冬及对应的生命阶段,肝脏疏泄能力下降、藏血能力上升,具有一定的规律。总之,肝之疏泄、藏血功能在生命阶段和季节变化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肝的功能失调就会引起其他脏腑的病变,故古代医家称肝为“万病之贼”[6]。探究肝的疏泄、藏血功能为应时养生和临床治疗积极性脏腑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1]何利宣.肝主调节论[J].山西中医,2012,28(8):61-62.

[2]韩经寰.中医理论中“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J].健康向导.2011(05):54-55.

[3]王国英.《黄帝内经》肝藏象理论发生学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

[4]陈玉萍,马淑然,王庆国.中医“肝应春”理论内涵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0):1173.

[5]杨阳,肖遥,马淑然,等.从生物钟理论探讨“肝藏血、主疏泄”的季节性调控机制[J].中医杂志,2012,53(22):1891-1895.

[6]王玉芳.浅谈肝之疏泄在五脏中的作用[J].中医药信息,2010,27(3):10-11.

(收稿:2016-09-10修回:2016-10-22)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内科(杭州310006)

龙惠珍,Tel:15268847198;E-mail:389415980@qq.com

猜你喜欢

藏象肝气素问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春季养肝食何“味”
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研究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藏象学说发展的探讨与意义
68例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中医护理的分析研究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藏象学说本质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