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经济发展背景下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建设研究

2017-01-12虹芦茜王

关键词:涉海海洋职业

曹 虹芦 茜王 征

(1.浙江海洋大学 人文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2. 浙江海洋大学 学工部,浙江 舟山 316022)

海洋经济发展背景下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建设研究

曹 虹1芦 茜2王 征2

(1.浙江海洋大学 人文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2. 浙江海洋大学 学工部,浙江 舟山 316022)

本文从海洋强国的整体格局和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出发,探索和研究海洋类高校的职业文化,将对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高校海洋类人才培养、涉海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提升海洋类大学生个体成长的职业发展竞争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从调查的现实情况来看,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存在职业文化认知的模糊化、职业文化教育的碎片化、职业文化内容的简单化和职业文化队伍的边缘化四大现状。因此,构建“海洋特色文化元素+”思维模式、“涉海类企业文化要素+”双赢模式、“海洋传统文化+”生态模式、“企业人才+”合力育人模式的海洋经济特色的高校职业文化,是海洋类高校加强职业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也是提升海洋类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功能的积极探索。

海洋经济;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中国海洋呈现出海洋经济的大发展、现代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综合开发进程的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洋经济对海洋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这些年的海洋类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而言,存在着大量海洋类的人才培养与涉海类企业的要求不匹配,海洋人才紧缺和海洋类大学生劳动力供给过剩并存的状况。这种原因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海洋类大学生的职业特色不明显,职业文化素质较弱,海洋职业的适应性不强是一个重要的现实因素。因此,从海洋强国的整体格局和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出发,研究和建设海洋类高校的职业文化,对海洋类人才的全面培养、适合涉海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提升海洋类大学生个体成长以及职业竞争力的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建设必要性

海洋类高校的职业文化是在与海洋类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以培养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对职业价值观、职业思维方式、职业使命、职业礼仪、职业成就感和海洋职业情结等核心内容的自觉遵从与自信认同,是海洋传统文化,海洋时代文化和海洋行业文化相交融的产物,它是海洋类高校为实现海洋强国的中国梦,服务海洋区域经济,培养适应涉海类企业人才需求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海洋职业特色的群体文化。在海洋文化建设繁荣的新时期,海洋类高校的职业文化建设对社会、企业、高校和个人四个维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社会维度:发展海洋经济,引领幸福导向

从社会维度来看,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紧紧围绕海洋石油工业、现代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四大海洋经济支柱产业而建设,它有助于推动海洋高等教育和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培养海洋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级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海洋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创新服务民众,促进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稳定民心,改善民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二)企业维度:满足人才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从企业维度来看,企业的发展需要集中具备较高职业文化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目的,所以海洋类高校的职业文化融合了涉海类企业文化因子,加强校企合作,可以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涉海类人才,有助于增强海洋类学生对涉海类企业的“适应性”、“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同时随着优秀人才的引入,将反哺和优化涉海类企业文化,提高企业人才的质量,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增值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三)高校维度:深度融合创新,打造海洋专业职业认同感

从海洋类高校维度来看,推进高校职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传承海洋类传统文化和创新现代海洋文化,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服务企业”的过程中,高校通过改革教育方式和整合课程资源,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发出具有海洋类专业特色的本土课程,强化海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树立海洋特色的办学品牌,提高广大师生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增强海洋类高校人才培养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海洋类高校的专业话语权和职业权威认同感。

(四)个人维度:确保优质就业,增强就业满意度

本实验主要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是否会将汉语兼语句中第二动词可带有时体特征这一特点迁移到对英语非限定动词做宾补的实时加工中,在多大程度上会把母语加工的倾向用于二语加工,是否会受到二语水平的影响。我们采用自测步速阅读实验,在实验中设计通过控制宾补动词的形态(非限定动词形态vs.带过去时的动词形态)来检测学习者是否将母语中第二动词带有时间特征(“了”)的加工方式迁移到第二语言加工中。

从海洋类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维度来看,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奋斗的目标和增强对涉海类企业的认同感,依据自身兴趣特长自觉做好专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对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及海洋特色专业学习的自觉认识,培养和造就多元化的海洋复合能力,提升基于海洋产业链的个人核心职业竞争力,形成个人良好的职业发展路径,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幸福感。

二、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建设现状

职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职业人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和提升职业生活品质,在长期的职业岗位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以价值观念和制度规范为核心的文化样式。[1]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地域性和专业性明显,培养的大学生除了具备现代众多职业所普遍遵循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外,还应该具备海洋类职业人独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于这个问题,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研究”课题组分别对87家涉海类企业和362名海洋专业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针对涉海类企业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87份;针对海洋类高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2份),从调查的现实情况来看,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存在职业文化认知的模糊化、职业文化教育的碎片化、职业文化内容的简单化和职业文化队伍的边缘化等问题。

(一)职业文化认知的模糊化

从对海洋类专业高校大学生职业文化认知的调查,对“你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职业文化教育的课程?”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必要(46.27%)、没有必要(38.21%)、不清楚(15.52%)。对“你对海洋类职业文化了解吗?”的调查结果显示:十分了解(13.45%)、一般了解(17.31%)、不了解(69.24%)。对“你认为海洋类专业对口的职业区别?”的调查结果显示:职业技能的不同(63.71%)、职业外在识别度(31.27%)、不清楚(5.02%)。对“你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吗?”的调查结果显示:喜欢(23.46%)、一般(41.23%)、不喜欢(35.31%)。对“你毕业后会从事与海洋类专业对口的职业吗?”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定会34.56%)、不会(38.31%)、不清楚(27.13%)。对“你认为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评价口碑如何?”的调查结果显示:好(16.18%)、一般(68.23%)、差(11.44%)、不清楚(4.15%)。对“你认为从事所学海洋类专业对口的职业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调查结果显示:能实现(22.18%)、不能实现(49.16%)、生存目的(16.23%)、没有考虑(12.43%)。从以上调查表明,涉海类高校大学生对职业文化的认知比较模糊,涉海类高校大学生对所学海洋类专业对口的职业缺乏了解,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职业偏见。

(二)职业文化教育的碎片化

对海洋类专业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文化教育方面的调查,对“你所在的学校或学院是否开设了职业文化类相关课程(除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外)”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7.23%)、没有(83.38%)、不清楚(9.39%)。对“你对职业文化的了解通过哪些渠道?”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52.26%)、就业实习见习(21.52%)、职来职往等职业类视频节目(7.36%)、职业文化类课程(4.87%)、专业课堂(4.86%)、讲座(3.23%)、父母传授(2.21%)、亲戚朋友交流(1.65%)、校园社团举办的相关活动(1.25%)、其他(0.79%)。对“你学校或学院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48学时—60学时(0%)、32—48学时(9.12%)、12—24学时(79.32%)、12学时以下(11.56%)。对“如果学校开设海洋类职业文化教育,你最想获得哪些职业文化知识(限选5项)”的调查结果显示:与海洋类专业相关的职业及职业发展前景(72.19%)、求职面试技巧(68.23%)、职业要求的心理调试技巧(64.17%)、海洋类职业行规(47.64%)、海洋职业情感教育(33.26%)。

从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海洋类高校职业教育比较缺失。海洋类专业的学生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职业缺乏相应的了解,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教育未成体系,呈现碎片的状态,这将直接导致海洋类大学生缺乏专业的竞争优势。

调研组从大学生专业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三个层面展开企业需求调研。对“毕业生在大学期间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职业道德修养(68.13%)、海洋类专业知识技能(59.29%)、语言表达(52.36%)、计算机应用(46.25%)、外语能力(37.18%)。对“企业所需要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实践动手能力(83.63%)、沟通能力(79.61%)、执行能力(76.98%)、创新能力(73.61%)、思维能力(52.33%)、领导能力(34.15%)。对“企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品质”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工作道德(79.39%)、爱岗敬业(79.16%)、诚实正直(78.98%)、团队合作(76.65%)、积极主动(70.23%)。

以上调查说明,涉海类企业非常重视职业文化素养。对“目前海洋类高校毕业大学生存在哪些不足”的调查结果显示:71.34%的涉海类企业认为海洋类专业毕业生缺乏稳定性,53.65%的涉海类企业认为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薄弱,51.27%的涉海类企业认为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50.79%的涉海类企业认为毕业生海洋专业知识技能欠缺。这项调查结果说明,首先,海洋类高校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亟待提高。其次,海洋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海洋职业特色不明显,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文化方面的课程,导致职业文化内容简单化,海洋类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专业发展的融合度不高,海洋专业教育的内容未能与海洋职业教育很好地衔接。

(四)职业文化队伍的边缘化

通过对海洋类专业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文化教育方面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职业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52.26%),而担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大多是政治辅导员或者就业指导中心的行政人员,部分教师虽然参加过TTT(职业培训师课程)等职业类的培训,也只是普适性的职业文化教育,无法针对性地对学生所学专业有深入的研究,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专业化。另外,从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时间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时以12—24学时(79.32%)为主,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三阶段,即大一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主要涉及政策解读、求职简历、面试的技巧、就业维权和角色适应等,高校的就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程化。

专业教师更应该是职业文化培植的主体,海洋类高校培养的是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专业人才,这要求海洋类专业教师应紧密结合海洋专业特色,从培育现代海洋职业人的要求出发,走进地方、走进企业,感受前沿的职业文化熏陶。但现状是海洋类专业教师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但由于各种因素很少接受专业对口的职业锻炼,在教学中无法展现海洋职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海洋类行业的行为规范,使得职业文化功能有些弱化。

三、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构建路径

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的构建能有效解决海洋类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问题,清晰海洋类专业的定位,职业的需求,明确高校在海洋经济背景下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追求;能解决海洋类大学生个体职业人职业生活的外在秩序建设和内在价值重建问题,使得海洋类高校大学生的海洋专业知识、海洋意识培育、职业责任感、职业素养、职业稳定性和海洋职业的幸福指数都有所提升。构建海洋经济特色的高校职业文化,是海洋类高校加强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也是提升海洋类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功能的积极探索。

(一)建设“海洋文化元素+”的特色职业文化,明晰海洋类大学生的职业认知

海洋文化是人类在海洋活动中所创造的凌驾于海洋自然环境之上的人文存在,既包括基于“陆地”为基的沿海岸线形成的船舶、港口、码头、栈桥、海洋贸易物品、海上移民等有形的海洋文化“环境”,还有约束海洋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与政策、体现海洋人文传统的习俗与族群心理倾向等无形的海洋文化层面。[2]中国海洋职业文化的核心是海洋精神,是开放、包容、团结、竞争、进取的海洋职业文化精神,海洋类高校的责任是培养具有海洋职业文化精神的专业人才。海洋类高校需要以海洋特色文化要素为切入点突出高校职业文化,坚持海洋文化特色教育,培养海洋特色专业人才,通过海洋意识教育的培养,增强海洋文化的自觉与自信;通过海岛体验教学,寻找海洋文化的学习途径;通过海岛调研,深化海洋文化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通过海洋专业师生的自我学习和研究,内化海洋文化精神;通过海洋创新实践,参与当代海洋文化建设。只有实践体会和自我领悟海洋文化的核心,构建大学生内心的海洋文化精神体系,才能实现“着文化之力,树海洋之魂。”

(二)建设“涉海类企业文化要素+”双赢模式的职业文化,构建职业文化的教育体系

海洋类高校需要从海洋专业建设和涉海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注重对优秀涉海企业文化的调查研究,了解不同涉海类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历史和现在,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加大海洋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教、学、做”一体的研发室、实训室和工作室,实现企业规范与教学标准的无缝对接。通过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植入优秀涉海类企业文化要素,将优秀企业中严谨的职业习惯、诚信的职业品质、核心的职业价值观等培养贯穿在新生始业教育、专业学习教育、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中,增强大学生职业文化的自觉和自信。通过海洋类高校的职业环境打造,营造浓厚的职业文化浓厚氛围。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见习期间,根据岗位着相应的职业装等,增强学生的职业仪式感和职业责任感,使企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海洋类高校在结合涉海类企业的需求进行海洋课程改革、融入涉海类企业的技术元素深化海洋专业知识体系,需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海洋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标准,构建学生学以致用的海洋职业文化教育的系统体系,为培养优秀的海洋职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海洋传统文化+”生态模式的校园文化,丰富海洋类职业文化的内容

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鲁克洪认为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域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3]由此可以看出,职业文化也是一种文化氛围、文化传承。海洋的地域文化经过历史的传承,形成了相对独立完善的文明开放的职业体系,海洋类高校应当围绕现代海洋文化旅游、海洋创意产业、海洋文化建设、保护水资源、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产业结构,结合当地的城市文化发展的目标定位,充分挖掘海洋传统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将海洋传统文化有机的融合到学校校园文化中,通过视图演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渔文化的历史呈现,走向深蓝的记录、地方风土人情的解说、现代城市精神的展示、海岛野外生存技能体验等形式,培养大学生对海洋职业文化认知和情感认同,强化涉海类大学生的海洋情结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大学生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海洋类高校只有走海洋特色发展之路,注重海洋传统文化的内涵,拓宽海洋职业文化的外延,实现传统海洋文化和现代海洋文化双因素的融合,深化海洋类职业文化的内容,才能真正体现存在的价值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建设“企业人才+”合力育人的职业文化队伍,强化职业文化队伍建设

海洋类高校培养的是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专业人才,这要求作为海洋类高校的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实际操作技能,还要具有厚重的职业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专业的热爱,了解专业对口行业、职业发展的前景,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培养海洋情结,强化学生对海洋职业的认同和职业的责任。海洋类高校应建立专业教师到相应企业挂职锻炼、培训提升或者参加企业的科研项目合作的长效机制,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强化教师对学生专业和职业指导的能力。同时海洋类高校应引进涉海类企业专家进校兼任专业教师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师,定期举行“蓝色大讲堂”、“企业家面对面”等讲座、交流会、“一对一指导”等活动,使得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企业人才的加入,能增强职业文化队伍的力量,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类行业的发展前景、涉海类企业的现实要求和海洋职业的认知结构,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海洋类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稳定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文化素质。

[1]杨柳.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下的职业文化建设[J].职教论坛,2013(31):45-49.

[2]高法成,周娟.从海洋文化到渔民社会:海洋教育与意识的培育路径分析[C].中国社会学年会暨海洋社会学论坛.2014:27-36.

[3]傅铿.文化:人类的镜子——西方文化理论导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2.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ccupational Culture of Mar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Developmentof Marine Economy

CAO Hong1LU Xi2WANG Zheng2
(1.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Teachers’ Education,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22, China;2. Student Work Departmen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22, China)

Starting from theintegral pattern of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by ocean and the development demandof marine economy,the papermakes an exploration and a study of occupationalculture of mar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marine economy, the cultivation of marine talents, the demand of talents for sea-related enterprises and enhancement of marine students’ occupationalcompetitiveness. However,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four problems about occupational culture of mar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ambiguity of occupational culture cognition,fragmentation of occupa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simplicity of occupationally cultural content and marginalization of occupational culture team.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occupational culture of mar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aracterized by marine economyinvolving the thinking mode of “marine culture elements plus”, the win-win model of “sea-related enterprises culture elements plus”, ecological mode of “marine traditional culture plus” and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mode of “enterprise talents plus” , is not only a useful attempt for mar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occupational culture, but also an active initiative to enhance the serving functions of mar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regional economy.

marine economy; mar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ccupational culture

G647.38

A

1008-8318(2017)03-0075-05

2017-03-09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海洋经济背景下海洋类高校职业文化研究”(编号:Y201432902)。

曹虹(1978-),女,江西上饶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涉海海洋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涉海翻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①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研究
基于管理创新涉海企业投资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职业写作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我爱的职业
首届“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在港顺利举办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