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与共产党人人格:列宁人格魅力的启示
——勃里奇金娜《平凡中的伟大》的构读与沉思
2017-01-12梁东兴龙心刚
梁东兴,龙心刚
(海军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系,湖北 武汉 430033)
党的建设与共产党人人格:列宁人格魅力的启示
——勃里奇金娜《平凡中的伟大》的构读与沉思
梁东兴,龙心刚
(海军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系,湖北 武汉 430033)
构读《平凡中的伟大》,我们发现,在作为秘书的勃里奇金娜眼中,列宁才华出众、品德高尚,并且作为生活中个体的平凡列宁与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列宁和谐地融为一体。然而列宁人格魅力真正征服勃里奇金娜的关键在于:列宁的全部伟大是作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这表现为列宁始终心忧广大劳动人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为核心构件的人格塑型。列宁的这一人格塑型对于当今共产党人人格的培树提供了良好的应然性范本,同时也为共产党人如何搞好党的建设留下了可供沉思的深刻启示。
列宁;党的建设;人格魅力;共产党人人格
1919—1920年间,由于莉·亚·福齐也娃休假,索·波·勃里奇金娜临时主持人民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代理福齐也娃人民委员会秘书和弗·伊·列宁私人秘书的工作。这段时间虽然不长,列宁崇高的人格魅力却深深地印入了勃里奇金娜的脑海。在1969年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回忆列宁》中,她写下了充满敬佩、深情洋溢的回忆文章《平凡中的伟大》。[1]①本文读到及引用有关列宁工作和生活的回忆文字,源于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1969—1970年出版的《回忆列宁》五卷本,这套书全面收录了列宁的亲属、战友等回忆文章,系统叙述了列宁各个时期的生活和活动情况,从各个不同角度再现了列宁光辉形象。《平凡中的伟大》一文即出自《回忆列宁》第三卷,主要收录了列宁战友回忆列宁从十月革命到1924年的情况。这篇文章虽然只有16个页面,但细读该文,从勃里奇金娜作为秘书特有细腻的笔触中,我们不难构读出列宁为什么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以及这种人格魅力是如何一步步印入身边工作人员的脑海的。
一、 秘书视角中列宁的人格魅力何在
在该文的结尾,勃里奇金娜在完成对列宁工作、生活中诸多细节的回忆之后,不无感慨地写到:“列宁不仅是个天才,而且是一位深刻了解全世界受压迫者的苦难的最伟大的人。他深信无产阶级具有无限的力量,坚信无产阶级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他既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两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了。”从全文的逻辑轨迹来看,这段总结性的语言应当是列宁的人格魅力深深征服勃里奇金娜之后,在其脑海中的拟现。看来,征服勃里奇金娜的主要是:列宁才华出众和品德高尚。
列宁如何才华出众呢?勃里奇金娜认为列宁“是个天才”。一是列宁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勃里奇金娜写到:“无论什么也逃不过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锐利的眼睛。”正是列宁非凡的洞察力,准确把握了历史发展的脉搏和千载难逢的机遇,带领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成功,这些国家大事自不必言说。勃里奇金娜认为,就连生活中诸如某个人气色不好这样的小事列宁也都能迅速洞见。而当列宁亲自接见川流不息的来访者时,这种非凡的洞察力也表露无遗,勃里奇金娜描述到,“列宁根据几句话就能清楚地了解工人、农民的情绪,马上抓住关键、缺点和优点,立即拟定行动计划。”二是列宁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勃里奇金娜写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工作能力很强,他能同时进行几项工作。凡是同列宁接触过的人无不对这一特点感到惊讶。”勃里奇金娜接着回忆说,“他面前总是放着一本书,一有空闲他就读,不管这一空闲时间多么短。人民委员会或劳动国防委员会开会时,发言人有时停下来,以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在专心阅读,没有听他的发言。可是列宁重复了发言人的最后几句话,态度沉静地示意他继续讲下去。”三是列宁具有特别充沛的精力。令勃里奇金娜不能理解的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怎么会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来关心许许多多的大小事情。”她回忆到,“他常常亲自一连几小时不断地用电话询问为挨饿的莫斯科、彼得格勒运粮的专车已到哪里了,询问为我们工厂运煤的专车已到哪里了。”而“弗·伊·列宁唯一的‘享受’是饭后休息片刻。”但在其他时间,“不管白天黑夜一接到重要报告就立即向他汇报,这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亲自批示。”
列宁如何品德高尚呢?一是大公无私,“人民委员会、劳动国防委员会或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的会议经常开至深夜,会议快结束时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往往疲惫不堪,面色苍白”,而“弗·伊·列宁用来处理私事的时间是极少的”。勃里奇金娜回忆,在1919年和1920年,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患了严重的凸眼性甲状腺肿会诊期间,列宁仍在人民委员会里开会。虽然大家都为克鲁普斯卡娅的生命担忧,列宁却要求家里的人等医生到齐了再喊他。而中途离开了十至十五分钟,“医生还没有走,弗·伊·列宁就准时回来了。列·波·克拉辛建议休会,但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根本不愿听他的。会议照常继续进行。”二是坚持原则,勃里奇金娜认为,列宁是“一个把党的决议看得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如果有人粗暴地违犯纪律或对他负责管理的国家财产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列宁将“被激怒而变得毫不留情”。这时勃里奇金娜甚至“看见了一种愤怒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它能扫除通向预定目的的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如,当托姆斯基在党团内破坏了党委托给他的工作时,列宁“脸上象布满了一层乌云,阴沉沉的,眼睛里射出愤怒的火光”,“仿佛立刻要用愤怒的火焰把违反党纪的人烧为灰烬”,他的“愤怒如同海上的飓风”,列宁不仅严厉地指责了托姆斯基的反党行为,认为托姆斯基欺骗党,应该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还“要求把托姆斯基清除中央委员会并开除出党”。三是严于律己。列宁对待工作做到准确无误、严守纪律,“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给政府委员或党中央委员寄密件或急件时,常常亲自把文件放入信封,封好并写上姓名和地址,然后交人发出。即使这样,他还亲自检查公文何时由秘书处发出,收件人何时收到。”当约定接见勃里奇金娜的时间时,“其确切程度达到分钟”,“这种异常的准确性”使勃里奇金娜“深感惊讶”。列宁对于发出的指示,自己总是带头执行。“为了防止电梯发生故障,他建议给整个秘书处发个指示:坐电梯一次不能超过三人,而且他首先在这个指示上签了名。”列宁总是热爱学习、带头学习,他对图书室难以找到需要的书刊“感到十分着急”,要求勃里奇金娜“为他物色一个好的图书管理员”,列宁的这种学习精神以致于“在国外工作的领导同志认为自己有责任给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寄各种文字的书籍,只要这些书是有价值的。”
二、 列宁的人格魅力何以征服力巨大
然而,如果仅仅认为列宁才华出众、品德高尚就征服了勃里奇金娜,显然是不够的。我认为,征服勃里奇金娜的关键,在于“两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了”。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勃里奇金娜作为列宁的秘书,深受列宁“极其认真的科学态度”的影响,这句作为结尾的话定然寓意深远。我猜想,这句话中的“两者”是一语双关的,仅从字面的言说来看,“两者”指的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但勃里奇金娜显然另有所指,“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的更在于作为一个“平凡”的列宁和作为一个“伟大”的列宁,这也最合乎逻辑地映照了该文的标题——平凡中的伟大。
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个体,列宁无疑是平凡的。在勃里奇金娜看来:① 列宁其貌不扬,当勃里奇金娜前往报到受到列宁接见时,她感到坐在面前的列宁“中等身材”、“前额巨大”、“眼窝深陷”,“不大的眼睛”看人时还习惯性地“微微眯着”。而唯一突出的就是列宁“那发自内心的微笑,平易近人的态度”使勃里奇金娜“忘记了拘束”。② 列宁生活简朴,勃里奇金娜回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一家极其简朴的日常生活,使每一个到过他家的人都感到吃惊。”当勃里奇金娜第一次跨进列宁住宅的时候,她发现餐厅“很小,一张方桌几乎占了整个房间”,而第二个房间“好像除了钢琴,屋里什么也没有”。列宁坐过的一张旧圈椅“已经完全不能用了”,草垫也“破烂不堪”。列宁和他家属穿着也很朴素。勃里奇金娜“怎么也想不起来在人民委员会工作期间是否见过列宁穿过一套新衣服或者一件新大衣”,列宁“使用东西很爱惜、很细心”。列宁家“特有的简朴生活”,以致于勃里奇金娜“当家庭女工谈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家里常常缺少最必需的食物时,我就不觉得奇怪了。”③ 列宁平易近人,列宁“对待党中央委员、人民委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态度都是一样的,他对每一个人都称呼‘您’”。当列宁接待来访者时,“他站起来迎上前去,和每个代表紧紧地握手,让他们围着自己坐下,代表们胆怯的心情顿时就消失了。他们热烈地交谈起来。”④ 列宁极其谦虚,勃里奇金娜详细回忆了列宁在写《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本小册子时,请求格·瓦·契切林帮助他的情形。列宁在一张便条上谦虚地写到:“我想请您和法因贝尔格(如果您忙的话,就请您介绍一名十分了解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同志)看一下我那本小册子或有关英国那一章,并告诉我,我书里有没有错误或不妥之处。如果没有什么困难的话,非常希望能用铅笔在旁边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无疑是伟大的。① 列宁信念坚定,作为秘书,勃里奇金娜耳濡目染,感受到列宁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她认为列宁“深信无产阶级具有无限的力量,坚信无产阶级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甚至就连列宁的一张照片,她也感到“列宁聚精会神,看着远方,好象凝视着未来”,而“看着这张照片,同样使你感到,列宁在审视展现在他面前的一幅伟大苏维埃国家的远景蓝图。”② 列宁意志坚决,一旦发现工作人员劳累过度,就会根据他的提议作出决定让其休假。当接到这种决定的同志借口要解决许多重要问题而不同意休假时,勃里奇金娜认为,“但是,这样做,一点儿用处也没有。”因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说一不二,一经决定,就要求执行。”甚至连这个个人请求本身也会占去列宁宝贵的时间。而当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坚持不改外交人民委员部白天黑夜都工作的制度时,列宁给外交人民委员部派来了一位新办公厅主任,“很严厉地命令他把外交人民委员部的工作时间改得和大家一样”,并且,“为了不让格·瓦·契切林妨碍这一改革,就让他休假去了。”③ 列宁作风朴实,勃里奇金娜回忆,“弗·伊·列宁非常讨厌摆出各种姿势让人照相”,他“没有专职人员给他准备发言、撰写文章等用的材料,起草的全部准备工作都是列宁自己做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经常收到大量的信件,但没有一封是不作答复的。”面对“从四面八方,从居民的各个阶层都有人来向他申诉”时,“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指示要把人民委员会办公厅收到的全部申诉立即向他汇报,书面申诉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口头申诉要在四十八小时内汇报。”而当勃里奇金娜一次把一位农民反映乳牛被夺走的电报抄件送到粮食人民委员部“以为就行了”时,列宁批评到:“勃里奇金娜:这样不行。只给瞿鲁巴送去是不够的。应该检查并作记录,是怎样答复的,是什么时间发出去的。”勃里奇金娜不禁感叹:“我们这些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领导的人民委员会机关里工作过的人,受到多么大的教育啊!”④ 列宁关心人民,在回忆对人的关怀时,勃里奇金娜动情地写到,“只有同弗·伊·列宁接触较深的人才会深深地感觉到他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列宁对每个人是多么关心啊!……每个劳动者都受到弗·伊·列宁这样的关怀。”勃里奇金娜还详细回忆了列宁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关心老地下工作者遗留的孩子、关心主席团委员克里茨曼、关心帮助过地下党的党外人士等例子,在这些事例中,列宁总是为改善他们的境况而亲自提议或给相关部门写信。不仅如此,在1919年至1920年这些艰难的岁月里,当各种川流不息的人来找列宁申诉和提出要求时,列宁总是亲自接待,而在勃里奇金娜看来,他们“是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委屈的。他们找的人,在他们看来,是唯一能够使他们摆脱困境和疑虑而走上正确道路的人……”
三、 作为共产党人的列宁的人格塑型
构读作为秘书的勃里奇金娜几十年前留下的文本,沿着最后一句话“他既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两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了”的逻辑轨迹,我们生动地看到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列宁。然而,长久仔细审视这一文本最后的一段话,我突然觉得,也许这句最后的话之前的两句话“列宁不仅是个天才,而且是一位深刻了解全世界受压迫者的苦难的最伟大的人。他深信无产阶级具有无限的力量,坚信无产阶级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才是真正的点睛之笔所在,是征服勃里奇金娜的关键奥秘:列宁的全部伟大是作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
能够得到列宁的赏识,作为列宁的私人秘书,并临时主持人民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勃里奇金娜显然已不同寻常,然而在这个不同寻常者的眼中,却看到了一个比他伟岸得多的山峰——列宁,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另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崇拜。在勃里奇金娜看来,列宁是比自己伟大得多的马克思主义者,按照她的指认,列宁的全部崇高关键在于: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深刻了解全世界受压迫者的苦难,他深信无产阶级具有无限的力量并坚信无产阶级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勃里奇金娜的这一指认就事实上为我们时至今日,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塑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作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深刻了解全世界受压迫者的苦难”。列宁始终把“真正的人民性”作为自己的根本原则。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他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的艰苦实践,在政治学、哲学等各个领域的具体理论创见,都始终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的彻底解放,建立起一个真正公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首先通过自己切身的生活实践,感受到了沙皇统治下旧制度的种种罪恶,并受其兄长亚历山大的革命影响,成为一名具有反叛精神的革命斗士。正是在深刻了解俄国人民的深深苦难,决定为民请命的思想自觉中,列宁系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并最终实现了向一名彻底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的转变。这以后,列宁结合俄国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人民亲手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带领人民完成了十月革命胜利后七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无论在革命中还是在建设中,列宁都没有忘记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有“真正的人民性”,他始终深入人民、了解人民、关心人民,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带领人民向着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不懈奋斗。
作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深信无产阶级具有无限的力量”。在俄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是同列宁的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在1894年,列宁发表了他的名作《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对民粹主义的经济理论、政治纲领和整个世界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第一次提出了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和工农联盟的问题。列宁还论证了在工人运动中注入社会主义思想和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必要性,认为只有在一个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领导下,无产阶级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发表了一份《宣言》,《宣言》强调指出,俄国无产阶级是唯一的“解放者阶级”,它将领导全国人民“摆脱专制制度的桎梏,用更大的毅力去继续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作斗争,一直斗争到社会主义全国胜利为止”[2]30。可以说,正是由于列宁相信并依靠无产阶级,通过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充分发挥“无产阶级的无限力量”,才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革命胜利后,列宁毫不动摇地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产阶级党建理论,并带领人民在苏共执政前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这就为进一步发挥无产阶级的无限力量找到了可靠途径。
作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坚信无产阶级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列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相信无产阶级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并最终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把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革命的过程中,一些孟什维克人对革命的前途悲观失望,列宁与他们采取了激烈的斗争,并及时采取挽救革命的措施,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先后进行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等尝试。在列宁的时代,政治上险象环生,党与国家经历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灾难、贫困和牺牲。但是,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实现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成功地打退了帝国主义的进攻,成功地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成绩斐然[3]30。可以说,正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使列宁具有意志坚决、作风朴实、关心人民、大公无私等崇高品德,并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出生入死的革命之中、鞠躬尽瘁的工作实践之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四、 列宁的人格塑型对于党建的启示
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不仅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亲手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还以身作则,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为我们塑型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启示了我们应当怎样搞好党的建设,告诉了我们一名共产党人应当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因此,作为构读《平凡中的伟大》这一文本之余的沉思,尤其当我们能够以大量历史事实客观反思苏联业已走完的曲折道路,并以史为鉴,思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今天的建设时,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启示不能不表:
第一,始终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前提。
列宁深信“无产阶级具有无限的力量”,认为无产阶级具有领导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和实行专政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巨大责任,不仅如此,他还为无产阶级如何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找到了有效的方法: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共产党。因此,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列宁用一生心血探索出的宝贵财富,是列宁主义的光辉篇章和列宁革命实践的重要内容,是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前期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然而这一社会主义的建设之基却在苏联后期被无耻地放弃。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强调“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否认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上的对立,完全否定无产阶级专政手段的作用和价值,主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最终宣布苏共中央解体,导致了亡党亡国的巨大历史灾难[4]。前事不忘,后事这师,近年来,在亲历了苏联的解体以及解体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之后,对比昔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光耀全球的辉煌成果,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感到切肤之痛:“失去了的东西,才会更加感到它的珍贵,在社会主义成果已经丧失殆尽的今日俄罗斯,俄罗斯人才会更加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在丢掉了列宁旗帜的环境中,俄罗斯人才更加怀念列宁”[5]。这就警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领导,决不能重蹈苏联的覆辙。
事实上,必须坚持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是列宁关于党的建设艰辛探索得出的首要重大结论。十月革命后,由于长期异常严酷的革命环境和超负荷的工作努力,列宁的身体状况几乎每况愈下。历史仅仅留给了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短暂的不到七年的时间。但是,即使是在这短暂的六年多时间里,列宁仍然集中精力思考了党的建设几乎所有棘手的问题。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事实上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反对派攻击布尔什维克党是“独裁”,是“一党专政”,就是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如何看待党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存在着种种错误认识,有的主张将整个国民经济领导权拱手相让。为捍卫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列宁对这种种错误认识和主张进行了严厉批评,并系统论证了为什么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以及怎样加强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问题。列宁认为,坚持布尔什维克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其一,这是自然形成的;其二,是巩固工农联盟、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需要;其三,是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党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部队,它除了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还代表全体劳动者的利益,作为全体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只有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才能领导自己的国家;其四,坚持党的领导是发挥党在无产阶级专政中的核心作用的需要。为此,党必须通过苏维埃国家机关,通过教育、选拨和调配干部,通过各级党组织的活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的领导[3]11-13。
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布尔什维克党一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也是历史地自然地形成的。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自觉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同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如列宁指出的,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才能顺利地、有效地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斗争,全面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而“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们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6]。其二,必须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各项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列宁亲手缔造的,有着九十多年历史、连续七十多年执政经验的苏共在二十世纪末却轰然倒塌,原因有很多,但放弃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所谓的“公开性”、“民主化”,搞各级党组织自治,允许党员公开发表与组织决议不用的意见,最终造成思想混乱、组织混乱、政治纪律动摇,无疑是一剂最猛的毒药。这警示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习总书记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7]43。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党内生活,严明党的各项纪律,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第二,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始终注重选拔和培养好每名共产党员。
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由千千万万的党员组成,党的先进性体现于每名党员身上。列宁认为,政策是靠人执行的,如果没有能干的干部的任命和调整,任何政策也无法体现。因此,党的全部工作的关键在于选拔人才,各级党组织要经常研究人、选拔能干的人,通过党的干部实现党的领导。列宁对党员保持先进性非常重视,甚至在晚年身体极度不好的状况下还对每名政治局委员的优缺点作了详尽的分析。不仅如此,列宁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型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然而列宁的事业却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到一个世纪就尽数断送。当我们客观反思苏联发展的全部历史时,不得不说,始终注重选拨和培养好每名共产党员,对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来说、对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来说,是何等的重要!正如《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中所得出的结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斯大林模式”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而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历史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必须更加注重培养和选拔我们自己事业的代表人物尤其是领袖人物才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历史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经过反复的艰难困苦的斗争,最终把逆历史潮流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8]。
革命时期,正是由于我们党注重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党的干部,才最终带领人民完成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目标,同样需要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习总书记指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习总书记还强调,“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7]56-57。为此,要树立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要引导干部加强学习、加强实践,依靠组织培养好干部;要注重接触了解干部、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和科学合理使用干部。
第三,始终心忧广大劳动人民,为共产主义奋斗是共产党人人格魅力的核心构件。
按照勃里奇金娜留下的文本,沿着我们构读的已有逻辑,列宁的人格魅力已清晰生动再现: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个体,列宁是平凡的,他其貌不扬、生活简朴、平易近人、极其谦虚,但是才华出众、品德高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是伟大的,他信念坚定、意志坚决、作风朴实、关心人民,深刻了解全世界受压迫者的苦难、深信无产阶级具有无限的力量、坚信无产阶级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在市场经济的利欲涌动下,鉴于民情、吏治、党风、世俗所发生的种种变化,我常常想到列宁,想到列宁的情感、心旌、待人、处世,想到列宁的工作方法和作为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他启示我们:
其一,真正的共产党人必定具有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列宁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其父亲通过自身努力不仅官位越来越高,还获得了世袭贵族的爵位。因此,列宁走上革命道路可以说是一位觉悟型的革命者,他走上革命道路不是因为生活过不下去被迫革命,而恰恰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致力于解放广大劳动者、解放全人类的思想与行动自觉。另一方面,这种强烈的自觉使他始终充满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热情和乐观精神,遇到任何艰难困扰都绝不退缩。习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强调:“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没有了这些,就是无本之木”[7]73。当前,面对西方敌对势力散布的歪理邪说和种种错误认识的困扰,一些党员理想信念疑惑了、动摇了,有的感到共产主义虚无缥缈,是不是已经过时了。为此,习总书记强调,“我们从来没有把共产主义作为唾手可得、一蹴而就的目标,但绝对不能因为共产主义不是马上可以实现的目标、不是我们有生之年能看到其是实现的目标,就没有理想信念,就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做一个忠诚的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共产党人”[7]132-133。
其二,真正的共产党人必定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心忧广大劳动人民,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为人民服务的良好作风,使列宁赢得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由于异常艰苦的环境和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列宁英年早逝,但是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处处体现了对人民的关心和厚爱,他始终坚持亲自深入一线了解人民疾苦,坚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成为劳动人民中朴素的一员。在他看来,这本身就是对心中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具体的生动的实践,因而面对烦琐艰巨的工作任务列宁总是精力充沛、充满热情,甚至乐此不疲。列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共产党人必定始终心忧广大劳动人民,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2012年上任伊始,习总书记就郑重宣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讲话中他再次谆谆告诫全党,“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他要求,“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9]。习总书记还指出,“做领导工作本来就是‘苦差事’,很多时候要‘五加二’、‘白加黑’,想舒舒服服的就不要当领导干部。即便有了一点空闲时间,陪伴家人、尽享亲情,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这样的安排才有品位”[7]125。习总书记还谆谆告诫大家要保持廉洁,坚持清廉为政、干净做事,他指出,“有人说,天上掉馅饼之时,就是地上有陷阱之时。那些大贪巨贪,最后不就当了一个财务保管员吗?就是过了个手,最后还要还财于民、还财于公。不要做这些事情”[7]135。
崇高人格魅力是马克思主义者伟大品格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映照。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时曾经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列宁是在平凡中见伟大。深入分析列宁的事迹,我们不难发现,列宁的崇高人格魅力根植于思想、形成于工作、体现于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非常有益的。由于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列宁在工作及生活中能够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善于接近群众、勇于自我批评、不搞个人特权、从不摆官架子,始终心忧广大劳动人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10]。当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我们每名共产党人,都应自觉向列宁学习,并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谐地体现于日常看似平凡琐碎的工作之中。
[1] 南京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教研室《回忆列宁》翻译组.回忆列宁(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69.
[2] 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5-26.
[3] 唐鸣,俞良早.共产党执政与社会主义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0.
[4] 唐鸣.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86.
[5] 刘淑春.俄罗斯共产党人眼中的列宁[J].高校理论战线,2005(5):15-16.
[6]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4-155.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8] 李慎明,陈之骅.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5.
[9] 新华网.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2016-7-1.
[10] 梁东兴,龙心刚.列宁的和谐人格及启示[J].理论月刊,2008(2):52-54.
2017-06-10
梁东兴(1977—),法学博士,海军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龙心刚(1978—),历史学博士,海军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K512.51
A
1009-105X(2017)05-0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