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要做“纸红”,更要做网红
——南方报业人才培育工程的创新思路与实践

2017-01-12黄常开

中国记者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南方日报报业培育

□ 文/黄常开

既要做“纸红”,更要做网红
——南方报业人才培育工程的创新思路与实践

□ 文/黄常开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启动“南方名记培育工程”,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这项工程究竟是什么样的?有何突破?南方报业有何思路?对名记们可以有哪些期待?本文是南方报业对各种疑问的回答和解释。

人才培育工程 考核 南方报业 新媒体

黄常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南方日报社总编辑

近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启动“南方名记培育工程”,致力于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培养一批全媒型专家型生力军,带动形成一批灵活作战的创新团队。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南方报业自我突破、改革创新的强烈需要。这项工作推出后引起新闻业界较多关注,说明新媒体时代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育成才是业界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值得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

一、“南方名记”培育工程实现了三个突破

在2016年10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旗舰——《南方日报》创刊67周年这个传承历史、谋划未来的重要节点,集团隆重启动了“南方名记”培育工程。全集团2000多名采编人员反响热烈、申报踊跃,经各媒体挑选推荐,50多名采编骨干参加了集团的公开遴选活动。经过严格评审,来自《南方日报》《南方》杂志、《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农村报》的15名记者入选成为首批“南方名记”培育对象。

这项工程是南方报业史上的首次,可以说开创了集团名记培育工作的先河,至少在三方面实现了突破。

打破了选人用人的常规。当前媒体变革风起云涌,融合发展百舸争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渴求人才。南方报业打破常规、平衡,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无论是处级、科级还是普通员工,无论是党报、都市报还是新媒体,都有资格站在同一竞选演讲台上,以专业能力一拼高低。我们努力寻找隐形冠军,严防公开遴选活动演变成评先评优活动,评选出来的首批15名培育对象并非传统意义上业已“功成名就”的名记,而是平均年龄34岁,在政经、教育、医疗、军事、三农等领域具有明显传播营销优势,和专业特色鲜明、具备较好培育潜力的青年才俊。我们摒弃一朝入选、终身荣耀的做法,每年底进行考核评估,不达标者取消“南方名记”培育资格。

重新定义了“名记”的标准。在以往纸质媒体风行的时代,“名记”更多的是“纸红”,其施展的舞台在纸质媒体上。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7亿,手机网民超过6.2亿,用户阅读习惯正在从报刊向移动端转移,集团对“名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既要做“纸红”,更要做主流“网红”,善用现代传播手段,会使“十八般兵器”,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领域都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权威性、不可替代性。三个标准:一要有“颜值”,朝气蓬勃,活力四射;二要有素质,有较强的专业媒体素质、新媒体应用素质和服务用户素质;三是有气质,腹有诗书,心有用户,肩有担当。三点希望:一是做深耕主业的尖兵,成为内容生产传播的行家里手;二是要成为开拓创新的尖兵,带头创新新闻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三是要成为融合发展的尖兵,创造性地生产优质全媒体产品。

改变了传统报人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以往名记大多是“写手”的概念,以“个体户”的面貌出现,南方报业将这种单干模式演变成团队作战的模式,实行“南方名记工作室”制度,带动形成一批灵活作战的创新团队。这也是南方报业创业史上的一贯做法,无论是南周报系、南都报系还是21世纪报系的创立,都是几个“牛人”组成核心团队,集团给政策、给支持,最后闯出一片新天地。培育创业的机制一直都在,而且还将发扬光大,用到极致。

二、如何培育“南方名记”

培育“南方名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过程。每名记者主攻方向不一样,需要的支持和培育措施也就不可能完全一样。在不断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人一策、因人施策”的独特培育办法,为首批15名记者量身打造个性化培育方案。下面讲讲带有共性的情况:

在工作重点上,集中在五个方面进行突破。“南方名记”培育对象在完成原承担工作的基础上,以全媒体融合为核心,集中精力抓重大项目、栏目、节目,重点在五方面进行突破:一是经营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栏目,特别是调查性报道、监督报道栏目。如汤凯锋、赵杨分别在《南方日报》重点经营“南方调查”“南方曝光”栏目。二是打造垂直领域微信公众号,加强报网端联动。如曹斯、吴少敏分别重点经营“南方名医帮”“上学了”微信公众号,在南方+客户端开设同名“南方号”,并与报纸“岭南健康堂”“上学了”栏目联动导流。三是在南方+客户端等新媒体端推出全新节目、栏目。如赵杨与省纪委合作打造反腐题材视频节目《武松来了》,在南方+首发;丁建庭牵头在南方+开设新栏目“叮咚快评”,对当天热点新闻进行快评辣评。四是实施全媒体宣传运营重点项目。如黄颖川牵头实施广东盐业改革全媒体宣传项目。五是开发线下智库产品。如郑佳欣将在珠三角探索开发多元化的线下智库产品。

在工作机制上,允许“点将”组建各自工作室。实行“南方名记工作室”制度,工作室原则上设在培育对象原所在部门,组成基本班底,可根据需要跨媒体、跨部门抽调摄影摄像、直播、新媒体制作、动漫设计人才等组成虚拟团队。为激励工作室团队,可适当提高团队成员第二署名者的基本分、等级分。在酬劳分配方面,培育对象拥有更灵活的自主支配的权力。培育对象所在部门领导在项目规划、资源调配等方面全力支持开展工作。集团技术部门、新媒体公司积极主动提供技术支持、培训等服务。集团及各相关媒体的年度重点采编或经营项目,优先安排“南方名记”培养对象进行实施,鼓励多出精品力作、争创标杆项目。

在宣传推广上,重点推介个人和作品。

“南方名记”培育对象可在集团的重点报、刊、网、端开辟专门栏目,统一标识,形成品牌,作品(产品)可冠“XXX(记者姓名)工作室出品”标识。比如,《南方日报》已制作“南方名记XXX工作室”统一标识,前段时间在珠海航展、盐业改革、医疗改革等重磅报道中挂出,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南方+为“南方名记”开设了自媒体公众号“南方号”,收集梳理了各位记者代表作品20篇以上,进行个性化推广。制定“全员营销”机制,对于新媒体端口推出的名记优质内容由全集团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所有新媒体端口进行集中转发,同时动员集团全体员工在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进行转发,带动优质内容以“水波纹”的速度传播出去。

在考核奖励上,鼓励“跳摘”、宽容失败。“南方名记”培育对象的待遇,根据其创新项目的传播力影响力、重点项目的经营效果等,由所在媒体进行考核奖励。集团旗帜鲜明地既鼓励创新、奖励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以此形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良好氛围。比如《南方日报》在遵循现有薪酬考核体系的基础上适度创新,让“南方名记”有相对固定的薪酬保障,从日常琐碎事务和“计件工资”中适度解放出来,着力经营《南方日报》转型融合的优势项目、品牌栏目、重大题目。在完成每月基本任务、取得固定薪酬的情况下,根据年度重点任务的质量、影响、成效等,在年底由《南方日报》编委会综合评出“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四档进行考核奖励。其中“优秀”档次标准较高,必须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由此产生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当前实施“南方名记”培育工程的重要意义

从南方报业的实际来看,实施“南方名记”培育工程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为南方报业加快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生力军。今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猛发展,新闻业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有着辉煌历史的南方报业,面临着刻不容缓的改革要求和转型任务。在前三年实施转型融合发展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最近南方报业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反复打磨制定了“加快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南方+、并读App、方舟App、阁壁社区等四大新媒体拳头产品和南方网改制上市、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89艺术园区、南方舆情数据、发行物流公司改制、南都娱乐公司等六大转型发展标杆项目,同时围绕这些拳头产品和标杆项目制定了优化人才结构、改革体制机制的具体措施。《南方日报》启动以“全媒体融合”为主题的新一轮改版,打造《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全媒体融合发展新生态,推动采访部门转型为“全媒体新闻部”,编辑部门转型为“全媒体新闻编辑中心”,完善全媒体考评细则,提高新媒体端口的考评权重。集团其它媒体也在各自酝酿重大转型变革。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已经明确,正是呼唤人才、造就人才的关键时刻。“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没有人才,再伟大的蓝图都是镜花水月。公开遴选“南方名记”培育对象的过程,就是寻找引领南方报业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力军的过程,是向媒体融合发展展开新一轮进攻的动员令、冲锋号。

为新媒体拳头产品提供新的优质内容。南方报业寄以厚望的拳头产品和标杆项目,亟须新的内容生产方式,产生新的优质内容,形成新的服务能力。过去那种将纸媒作品往新媒体搬运,或者稍稍改写就成的方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新媒体发展需要,亟须进行供给侧改革,为“南方+”“并读”“方舟”等新媒体拳头产品提供优质新闻产品。引导能力强的媒体记者朝“网红”转型,通过打响记者个人品牌,把读者转为黏合度极高的粉丝,无论对于新媒体平台还是记者个人,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尝试。

为有特长、有潜力的年轻人探索新的成长模式。在媒体平台不多的时候,有的记者靠几篇报道就能一举成名天下知,在现阶段各种媒介层出不穷的传播环境下,记者想扬名已没那么容易,个人作品往往淹没在内容的汪洋大海中。但年轻记者对成长的渴求并没有变,也不应该变;媒体对个体的尊重、对采编人员创造力的激发要进一步提高,对能力突出的名记的倾斜培育必不可少。在自媒体大潮下,有不少优秀记者开始辞职自己做自媒体,进行内容创业。与其让优秀的人才离开,不如主动作为、变堵为疏,为有特长、有潜力的年轻人探索新的成长模式、提供新的成长舞台。 (作者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南方日报社总编辑)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猜你喜欢

南方日报报业培育
《南方日报》新闻评论的框架建构及其特色
顺应新趋势 七十展芳华——南方日报新一轮改版改革一月观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南方日报》:创新表达提升党报封面版的“时度效”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