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日报》新闻评论的框架建构及其特色

2021-05-19陀艳

新闻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

陀艳

【摘    要】在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新闻同质化倾向越发严重,而新闻评论往往是作者和媒体对某些新闻事件发出的独特的声音,显示了新闻媒体的立场和个性,新闻媒体也恰恰利用了这种异质性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发挥出有效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本文选取广东省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2020年1月至4月的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内容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方法,解析《南方日报》2020年1月至4月评论板块的框架建构和评论特色,以为同级党媒编发新闻评论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南方日报;新闻评论;评论框架;评论特色

一、引言

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有着独特和突出的地位,发挥着引导社会舆论、联系广大群众、改变人们思想、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作用。因此,尽管每份报纸中新闻评论的数量有限、占幅较小,但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却不容小觑。

《南方日报》于1949年10月23日在广州创刊,是广东省的省委机关报,一直以来在广东省报业中担当龙头角色。《南方日报》的发行立足于广东省,辐射华南地区,密集覆盖珠三角一带,是华南地区的主流政经媒体,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发挥着解读国家政策方针、引导舆论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因而,选取《南方日报》的评论版块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该报2020年1月到4月全国抗疫期间的评论进行探讨,分析其评论版块的框架建构规律及其特色,或对全国同级媒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而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新闻框架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学者贝特森在1972年提出的,他认为,框架是个人组织事件的心理原则和主观过程。他将框架理论的内涵总结为:框架是认知和呈现事实的架构,经过选择和加工,可以凸显事物的特定内涵及表达思想,而思想中又反映出特定的文化价值。甘耐姆将媒介框架分为四个维度:新闻内容的主题(选择内容的标准);外在的表现(在报纸中的篇幅和位置);认知上的属性(被包含进框架的细节);情感的属性(文章的情感基调)。[1]这四个维度从事件中体现出来传递给受众,从而影响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和判断。恩特曼认为,框架包含了选择和凸显两部分的作用。[2]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媒体报道是有选择性的,通过凸显某一方面,削弱其他方面来架构新闻,因此受众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媒体注重突出的那一部分,信息就是这样被媒体包装后传递给广大受众的。学者臧国仁认为“新闻框架是新闻工作者運用符号再现社会真实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不断受到新闻政策、组织内部控制机制、不同消息来源和新闻工作者个人固有思想的影响,读者在解读新闻时,也会启动个人框架解释新闻事件,最后,新闻框架就会不可避免地与社会历史环境产生对应,反映出某一时期社会的各种思潮和情境”。[3]他还认为报道框架分为高、中、低三层结构,每一层都存在不相同的因素。潘忠党则提出了话语、话语的建构以及话语的接收这新闻框架研究的三大范畴。

结合研究对象的文本内容,本文从评论主题、评论基调、评论篇幅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

二、 《南方日报》新闻评论样本分析

《南方日报》并不是每天都有评论版,其新闻评论版通常设置3个栏目:我有话说、声音和画说。

(一)评论选题

著名学者丁法章在其著作《新闻评论教程》一书中提到“新闻评论的选题,简而言之,即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者是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4]通过了解评论的选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评论的主要内容和着重领域,进而能够了解《南方日报》评论在选题方面的建构。本文将《南方日报》1月到4月的214篇评论(不包含漫画评论)分为时政、民生、环保、教育、法律、医疗、国际和经济8个选题领域,通过整理报纸资料,列出表1。

第一,关于时政的评论选题,2020年1月到4月共有214篇文字评论,其中与时政相关的有28篇。2020年开年之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国迅速出台相关政策进行疫情防控,此时,报纸肩负着向群众传达和解读政策的责任。

第二,民生是指人民的日常生活事项,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如经济情况、物价水平、医疗保障、生活环境等。因此,与新冠疫情防控相关的评论也归到民生类。因民生类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在214篇文字评论中,民生类的选题共有79篇,是所有类型中最多的。

第三,教育和法律类的评论篇数分别为18篇和26篇,占比中等。教育类评论中,有关小学生减压、校园暴力、中考、高考等评论选题占比较高。而关于法律的,则与网络诈骗、企业拖欠薪酬、网络造谣、消费者权益这些话题有关,此类评论集中揭示和批评社会中存在的不法问题,不仅为公众普及法律知识,也提高了人们的警惕性。

第四,医疗类的评论有29篇,排在总数中的第二位。题材包括如何遵守防疫规定、医药健康普及、面对疫情应有的态度、颂扬医护人员等。

第五,环保、国际和经济类的选题整体占比偏少,分别是7篇、14篇和13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议题一直都受重视。关于环保类的评论多与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生活垃圾分类等热门话题紧密相关。经济类评论一般是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股票基金相关。国际类的评论大部分是与美国相关的评论,其次是与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相关,为人们解读国家之间的关系,提供国际关系方面的信息。

综上所述,评论选题的多元化体现了《南方日报》评论的全面性,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都囊括其中。

(二)评论基调

笔者认为评论本身是作者的态度表达,鲜少持中立立场,因此将评论的基调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通过对《南方日报》2020年1月至4月的214篇评论进行分析和整理,列出关于评论基调如表2。

经统计发现,基调为肯定的评论为101篇,所占百分比为47.20%;基调为否定的评论为113篇,所占百分比为52.80%。肯定和否定的基调在评论数量上相差不大,但基调为否定的评论较多一些。

基调为肯定的评论,多为赞同优良的社会现象。如:《全力确保返校师生的安全和健康》一文,肯定了广东省各地学校做好防疫工作,确保返校师生的安全和健康,以及教学活动的进行。《“教科书式回国”值得效仿》一文肯定了在英国读书的四川女孩主动上报回国行程,避免接触人群,主动要求隔离的“教科书式回国”方法,保证了自身和周围群众的安全。以肯定基调为主的评论有利于发挥《南方日报》作为党报的职责,主动服务社会大局,增强报纸的影响力。

基调为否定的评论,表达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否定和批判态度。在所统计的样本中,否定的数量比肯定的数量稍微多一些。例如,《醒醒吧,法律可不是闹着玩的》表达了对不听劝阻、隐瞒回国信息等不当行为的否定和批评。又如,《严惩打“疫情牌”虚假广告》,评论中对把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广告噱头的商家表达了批判的态度,阐释了防疫不是生意,战机不是商机的观点。《南方日报》中基调为否定的评论,有着平衡肯定基调评论的效用,对社会上的不良、不法现象迅速表明态度,告诫受众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起到了警戒、规劝的作用。

(三)评论篇幅

对《南方日报》2020年1月到4月的214篇评论进行篇幅分析,按长篇评论(800字及800字以上),短篇评论(800字以下)进行数据分析和梳理,得出结论如表3所示。

学者李德民认为“新闻的特性决定了评论的篇幅,一般来说,短论比长论更有优势。当然求短也不能‘一刀切,宜短则短,宜长则长,以短为主”。[5]笔者认为,评论没有固定的长短约束,需要根据事件、题材来进行有效的论述。通过统计数据发现,《南方日报》2020年1月到4月的评论中长篇评论和短篇评论数量差别较大,分别是173篇和41篇,总体以长篇评论为主。

长篇评论选题类别主要是民生类、时政类。民生类评论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所以数量最多,一般聚焦近期发生的、人们关注的热点事件,时效性强,向受众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论述作者的观点,所以篇幅一般较长。时政类的评论数量排在第二,多为向受众解读国家的重要会议和政策。报纸在向受众解读国家法规政策时,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通俗易懂的话语,因此,时政类评论篇幅也会较长。

综上所述,通过对《南方日报》2020年1月至4月的评论样本进行分析,可以对其新闻评论的框架建构得出这样的结论:

1.选题领域着重民生类、医疗类和时政类。214篇评论中,民生类评论有79篇,占比36.92%。《南方日报》作为广东地区家喻户晓的报纸,应及时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参与群众的沟通,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行使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为群众服务。医疗类评论有29篇,占比13.56%。2020年1月到4月伴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医疗类相关的评论有所增加,发挥了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时政类评论有28篇,占比13.09%,所发表的评论文章代表着媒体的观点,明确了《南方日报》自身的政治立场。对于法治、国际、教育、经济、环保等方方面面的涉及,体现了《南方日报》评论选题的全面性。

2.从评论基调方面来分析,基调为肯定的评论和基调为否定的评论在数量上相差不多,展现出《南方日报》在评论态度上不失偏颇。基调为肯定的有101篇,占比47.20%;基调为否定的有113篇,占比52.80%。这些评论能够客观、专业地发表言论,正确地解读和传达政府的意见信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3.在评论的篇幅方面,长篇评论的篇数为173篇,所占百分比为80.80%;短篇评论的篇数为41篇,所占百分比为19.20%,可见《南方日报》的评论篇幅以长篇为主。而长篇评论中,民生类和时政类的评论数量排名靠前,与上述的评论选题相统一。《南方日报》评论侧重关注社会民生和时政,并未随着新时代科技的变化将评论过度娱乐化或一味迎合受众的需求。

三、《南方日报》评论的特色

(一)内容:注重人文关怀,关注民生与文化

《南方日报》评论板块在内容上注重人文关怀,广泛关注社会民生话题。在2020年1月到4月的214篇评论中,民生類评论最多,共计79篇,占比达36.92%。例如,《善待湖北人就是善待自己》一文提出,我们不应因新冠疫情在湖北的集中暴发而对湖北人民产生偏见,湖北与我们休戚相关,我们应荣辱与共。又如《为群众守护一片文化晴空》一文,关注非法出版物、文化垃圾等社会问题,提出我们应守护文化清朗,维护社会的正道正义,倡导新风正气。

此外,《南方日报》评论版的“我有话说”栏目具有独特性和鲜明性。它除了有对热点事件的评论,还有着与当下社会现象结合的评论12篇。如《理发》一文,开篇写的是疫情后群众出门剪头发,由此引出关于理发的话题。《鱼腥草》一文,在向人们科普了鱼腥草及其相关知识的同时,表达了“说回鱼腥草。以愚意度之,将寻常食用之物神化,以为能够抗击颇多未知的新冠肺炎,横竖觉得有‘病急乱投医的意味。”

(二)语言:与时俱进,巧妙运用流行词汇

专业术语体现着党报的严肃性,但受众对于过于正式、生硬的话语往往是提不起阅读兴趣的,所以“接地气”的、贴近大众口吻的评论才更能够获得受众的喜爱。例如,《拒绝“立flag”式的盲从》,“立flag”是网络用语,其意思是给自己定下目标。《莫“甩锅”给中国》中的“甩锅”一词,有推卸责任、不负责任的意思。《证监会调查瑞幸,在美国薅“洋”毛也不行》中的薅“洋”毛,来自“薅羊毛”,意为占便宜的行为,而这里起到了一语双关的作用。《“两栖村干部”》,两栖原指两栖动物,而这里是指村干部“平时居住在城镇,忙时回村干工作”“白天工作在村里,晚上住宿在城里”,群众管这叫“两栖村干部”。恰当地使用现下流行的网络词汇,使评论更“接地气”、“时尚”,更为贴近大众生活,使评论不再是晦涩难懂、“毫无生机”的,反而是有趣的、有用的日常读物,提高了受众的阅读兴趣。

(三)形式:漫画增添趣味,引人深思

党报给人们的印象难免是严肃的,许多年轻读者因此“敬而远之”。但《南方日报》中有“画说”这一充满趣味的栏目,一方面,在文字评论下方搭配契合主题的漫画,与文字评论相辅相成,图文结合的展现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另一方面,報纸中有呈现方式为漫画的评论(不纳入上文的统计),名为“漫话”。例如,《不该》描绘的是一深圳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瞒着学校和家长游历13国这一事件。《为卡而来》批评的是人们去“网红”书店打卡却不是为了买书的现象。漫画形式的评论为报纸版面增添趣味,增强视觉效果,吸引读者注意力,其幽默诙谐却又带讽刺的风格更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

结语

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当中具有独特地位,它的作用无可替代。本文基于框架理论,综合运用内容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探讨了《南方日报》2020年1月至4月评论板块的框架建构和评论特色。

《南方日报》的办报理念是“高度决定影响力”,在新闻信息的选择、处理上,不仅发出权威声音,还要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南方日报》评论框架建构符合自身发展特色,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变革,内容上涉及各个领域,语言上善用流行词汇,呈现形式的呈现上图文结合。此外,《南方日报》创建了很多的媒介形态,如南方+APP、南方日报公众号等,利用着自身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广大受众。

注释:

[1]顾海杰.“美国之音”网站美军报道的消息来源分析[J].今传媒,2011(12):108-109.

[2]刘高君. 框架理论视野下的《南方周末》新闻评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M].台北:三民书局,1999.

[4]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0.

[5]李德民.评论的长短[J].新闻与写作,1989(08):25-26.

参考文献:

[1]孙莹.《人民日报》突发事故灾难报道框架的变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张贺琼.网络媒体抑郁症报道框架及媒介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20.

[3]杜谨妤.贵州党报环境新闻框架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

[4]崔东昊.新媒体语境下报业新闻评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贾天琼.关于《新京报》新闻评论的特色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

(作者: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研究性质刍议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对新闻评论的语言研究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广播新闻评论之我见
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
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
《辽沈晚报》优秀源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