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对口支援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研究

2017-01-11杨富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

杨富

摘 要: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是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我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不规范性和对口支援的特殊性,横向与纵向财政转移支付混行并存,因此制约了对口支援工作的进程。建立以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导,完善国家引导、市场主导、东西部高校合作发展的高等教育对口支援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财政转移支付问题,推动高等教育对口支援长足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对口支援;财政转移支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2-0033-03

一、高等教育对口支援的历史演进

自2001年教育部开展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以来,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已开展15年,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2005年。“十五”期间是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启动和实施阶段。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对口支援计划正式启动,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采取一对一方式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等西部高校。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由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41所高校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11所高校的82个一级学科建设,对口支援工作全面深入展开。

第二阶段:2006年—2009年。“十一五”期间是国家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时期,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重点加强受援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和教育质量。2006年教育部统战部和国家民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意见》,采取多对一的方式,由35所高校对口支援西藏地区6所高校,实现了对西藏高校对口支援的全覆盖。

第三阶段:2010年—2015年。201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对口支援工作要从注重促进受援高校自身发展,转移到增强受援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上来。目前,支援高校由2001年的13所扩展至94所,受援高校由原来的13所扩展至67所,以政策为支撑、以支援与受援高校为主体、以科学管理和长效机制为保障的对口支援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行的意义

(一)“共同富裕”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较大。国家通过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先发展起来,然后东部带动西部,“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有效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措施就是财政转移支付,一种形式是把东部地区丰富的财税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来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另一种形式是采取对口支援的形式,把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向西部地区转移。对口支援是中国特色协调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借力东部地区的优势资源,通过对口支援的形式,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口支援模式分为边疆地区对口支援、灾害损失严重地区对口支援和重大工程对口支援三种政策模式[1]。目前,主要是援疆、援藏、三峡工程移民安置和汶川灾后重建工作,对口支援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和灾区的恢复重建,对协调区域均衡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有较强的特殊性,其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也附带促进地区稳定、生态补偿、民族共同发展、灾害应对等功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了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特殊性,即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确保各地区各族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推动在各地区均衡发展,这是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本质。在对口支援中最突出的是援藏、援疆,西藏和新疆的发展较为特殊,是西部地区发展的短板,对新疆和西藏实施大力度的财政转移支付措施,是全面推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效带动区域间的协调、均衡发展,整合区域资源,推动经济社会纵深发展。在此大背景下,财政转移支付对加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的发展建设尤为重要,而中西部地区则是建设的重点之一,有利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异。

(三)财政转移支付意义的集中体现

高等教育对口支援旨在通过国家对西部高校实施特殊政策、特殊扶持项目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和东部地区高校在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专业学科建设、科研合作等方面对口支援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全面提升西部地区高校发展水平,推动高等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公平。这两种财政转移支付形式既关系国家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局,也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对口支援着力使西部高校成为本地区人才、技术、创新的中心,发挥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高等教育对口支援是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形式,本质上体现了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政策精神,是以教育为中心、为突破口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三、高等教育对口支援财政转移支付的模式

高等教育对口支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导、支援高校广泛参与的援助体系,是国家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支援高校智力资源、物质资金向受援高校转移的过程。从财政转移支付角度讲,是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运用行政手段把东部发达地区优势教育资源向西部地区转移。通过东部支援高校对口支援西部受援高校,搭建起推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渠道,主要有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两种模式。

(一)纵向财政转移支付行为

国家通过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和渠道。

1.重点高校建设。教育部与相关省(自治区)开展重点高校共建工作,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在西部和民族地区建设一批高水平重点大学。在高等教育对口支援10年中,贵州大学、宁夏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和石河子大学进入了“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质量工程”项目。2007年教育部实施了“质量工程”项目,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在西部地区高校建设数字化教室,支持西部高校教师和干部到支援高校进修和学习锻炼,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以“十一五”期间为例,中央财政投入了5520万元,资助近3000名受援高校教师锻炼学习[2]。“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设立1.5亿元专项资金,资助5000名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到支援高校进修学习[3]。

3.学科建设。截止到2011年,受援高校一级博士点总量由6个增长至115个,二级博士点由102个增长至592个,一级硕士点由73个增长至632个,二级硕士点由773个增长至2229个[4]。学科建设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支援高校的援助,更离不开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有力支持。

4.科研支持。在科研方面教育部侧重向西部地区高校倾斜,注重提升西部高校科研能力。2001年—2011年,受援高校科研经费由50835万元增长到126770万元,增长了2.5倍,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联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300项[5]。

5.对口支援高校申请定向培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

单独招生计划。2011年教育启动实施了“对口支援高校申请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计划”,加大对西部高校师资力量的培养。虽然培养经费财政拨付给支援高校,但是主要受益方却为受援高校。此外,教育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设立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对口支援工作,安排给西藏教育厅、贵州教育厅、云南教育厅和青海教育厅共计2500万元,支持各高校加强对口支援工作。

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纵向财政转移模式国家对西部高等教育给予了大力扶持。这种财政转移模式主要是专项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服务于中央发展西部高等教育、提升西部地区发展能力、缩小东西部地区差异的特定目标。此外,以支援高校对口援助受援高校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模式在高等教育对口支援中也占有较大比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行为

支援高校对受援高校的支援主要体现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行为,支援高校主要是在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图书仪器设备、本科生联合招生等方面开展支援工作。

1.队伍建设。支援高校除了接受受援高校教师进修干部挂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外,向受援高校选派高水平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是对口支援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中国人民大学在对口支援工作10年间,共有教师干部12人次到西部高校任教挂职,开展短期讲座学术论坛27次。

2.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对口支援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受援高校发展的关键。如在西南交通大学的援助下,西藏大学2003年开办了工科专业,填补了西藏高等工科教育的空白[6]。在中国人民大学支援下,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

3.本科生联合招生。对口支援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协调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本科生联合招生是贯彻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如复旦大学与西藏民族学院、云南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开展的插班本科生和联合培养本科生工作,10年间共联合培养本科生近400名,有效地实现了优资教育资源的共享。

4.图书仪器设备。在高等教育对口支援中,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是许多受援高校发展的瓶颈,此方面的援助对西部高校发展至关重要。图书仪器设备的支援能够有效改善支援高校的办学条件,是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西藏高校共接受支援高校投入资金约2107.06万元,进行实验室建设、实验科研设备购置、科研开发和图书及办公设备配备,共接受捐赠图书约51.45万册,西藏高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支援高校对口支援受援高校是工作核心,通过对口支援的通道,东部高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种大规模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形式是推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高等教育对口支援从本质上就是国家采用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来协调教育资源配置,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四、高等教育对口支援财政转移支付的核心问题

(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依据

高等教育对口支援不同于省与省(自治区)、企业对企业之间的对口支援,高校作为非盈利组织,受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财政管控,高校与高校间的对口支援主要是单向的资源流动,是一种特定领域中的强制性的资源转移。单纯地从共同富裕论、政治稳定论、民族特殊论、生态补偿论、基本权力均等论和灾害及突发事变论等伦理观来理解,不能建立起高等教育对口支援中财政横向转移支付的合理依据[7]。没有法律和制度化的依据,紧靠国家行政命令来推动高等教育对口支援中财政横向转移支付是不科学、不规范的,也是非常脆弱的。长期发展下去,只能增强政府的行政干预,无法建立起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良性体制。

(二)市场机制下财政转移支付的资源配置效率

横纵两种财政转移方式并存,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依托国家政策搭建起对口支援的整体框架,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内容,形成了横纵混合模式。但这种模式并不是固定化的,也不是基于制度化所建立形成的,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横纵两方资源的流动与配置主要基于国家的政策和对口支援双方的协议,资源的适用性不高,很难实现资源的最优组合。横向财政转移和纵向财政转移如何实现高效率也是制约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以受援高校实验室规划建设为例,是以对口支援高校援建为主,还是以国家专项投入为主?受援高校师资队伍是否以目前国家投入培训资金,支援高校承担培训任务为最优模式?很值得商榷。

对口支援的双方主体与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必须逐渐把单向的对口支援转向互惠共赢,实现“支援”到“合作”的转变[8]。“合作”实质即资源的双向流动,在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模式下,让支援高校不只单纯地收获政治荣誉和社会声誉,也从教师和管理干部锻炼、科研项目开发和地方经济服务中收获利益。以政府主导的体制过渡为政府主管、市场主导、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合作共赢的模式,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对口支援的科学发展。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资金支撑

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各种资源的流动,最终要表现为资金或以资金为载体,国家投入的专项资金来源明确、毋庸置疑,但支援高校对口支援的横向资金的来源却难以明确。目前,我国高校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地方财政拨款、社会捐助和本校自身收入,支援高校多为部属院校,资金主要来源于这四个方面。对口援助资金从何渠道来,支援高校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应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既然国家要求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相关经费必然由国家提供;另一种认为由支援高校剩余财力支出,是多渠道的来源。可以明确的是,支援高校的援助资金不应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既不符合我国现行财政制度,也不利于资金效用的发挥,也偏离了对口支援的本质。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实质是由东到西的横向财政转移,主要把东部资源向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领域转移,资金应来源于国家拨款以外的渠道。

(四)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

我国高校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对口支援经费如何纳入财政管理体制中,形成规范的预算、支出、管理和审计是当前高等教育对口支援中的难题。以支援经费的预算为例,经费的数额国家没有规定,没有制度上的约束,主要是双方讲政治、讲感情,通过协议博弈的结果,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受援高校直接将项目款项列入接受捐赠中,而支援高校则较难处理,这种半自愿半强制的“援助”很难找到合适科目列入本校支出中。加之没有有效的审计监督,对资金的支出和效益很难评价,容易滋生诸多问题。

对口支援是中国特色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高等教育对口支援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有较大影响。在我国横向财政转移制度尚未构建和高等教育对口支援长期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应加大国家财政支持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力度,以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导,建立完善国家引导、市场主导、东西部高校合作发展的高等教育对口支援模式,如此才能有效解决高等教育对口支援中的财政转移支付问题,推动高等教育均衡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明刚.中国特色对口支援模式研究[J].社会主义研

究,2011,(2).

[2]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2011年报[Z].2011.

[3]赵婀娜.我国将设专项资金培训5000名西部受援高校

教师[N].人民日报,2011-12-05.

[4]唐景莉.西行壮歌响九州[N]中国教育报,2011-12-05.

[5]刘茜.10年对口支援 西部高校得实惠[N].光明日报,

2011-12-07.

[6]教育部.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会议交

流材料[Z].2009.

[7]伍文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框架

[J].财政研究,2012,(1).

[8]解群.房剑森.石芳华.走向“合作”:东西部高校对口“支

援”政策透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2,(1).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的简单介绍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