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技能大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探究
2017-01-11丁宏张丽丹
丁宏 张丽丹
摘 要:文章以辅导员技能大赛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为视角,探讨新时期、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问题,辅导员技能大赛为辅导员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依据与标准。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2-0075-02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随着辅导员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14 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颁布十周年之际,教育部颁布实施《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2012 年开始,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的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每年举行,全国31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辅导员参赛。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以赛代训、以赛代练,对于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与专业化发展概述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特点
辅导员群体作为教师和行政人员双重身份的结合体,其职业能力不是单一的某项,而是各种能力的统一结合,更是现代高校教育者能力多样性的综合体现。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主要特征是:具备较强的教育启发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知识,文字语言综述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调查科研能力、大型活动管理组织能力、复杂问题和形势的分析研判掌控能力,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学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危机事件应对、理论和实践研究等八项职业功能有机结合。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
由于辅导员职业能力具有多样性,因此,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也来源于方方面面,但总体可以归结为两类,即标准学习型职业能力形成和日常实践型职业能力形成。首先,前期教育培训是标准学习型职业能力的形成的主要途径。辅导员入职之前会受到高校提供的相应职业能力建构培训,这种培训提供的是一种基础的职场模拟,使即将步入辅导员岗位的新手们可以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产生初步的了解。其次,日常实践型职业能力是需要一定工作经验积累形成的。日常的工作经验对于辅导员们来说比岗前培训更具现实意义。日常的工作经验是自己在时间和解决各种各样问题的情况下总结的专属自己的一套“职业能力形成手册”,这种通过日常工作而逐渐形成的职业能力比纸上空谈更深切。
(三)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
辅导员专业化总体来说包括两点,广义的是指导员队伍整体的专业化,狭义的是指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这种专业化与基本的职业能力不同,是一种有铺垫的精益求精的提升。对于辅导员个人来说,专业化指的是辅导员群体符合自身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经历。
对于整体辅导员队伍来说,所说的专业化建设就是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组织团体或者职业协会、有健全的培养和管理与考察制度、有衡量辅导员个体工作情况的专业衡量标准以及评定与考核的具体要求,从而让整个辅导员队伍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并区别于其他教师的专业性特征。
(四)辅导员职业能力与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在不同的时期,高校学生的群体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已经从最初的唯一的政治工作转变成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多项综合需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形式随着辅导员职业能力多样性的转变应运而生。总之,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没有前期的职业能力积累就谈不上专业素养的提高,没有专业素质的提高就不能使辅导员队伍跟上时代的步伐,迈上更高的台阶。所以,辅导员个体发展和队伍建设必然走向辅导员的专业化道路。
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平台——辅导员技能大赛
(一)辅导员技能大赛概况与典型问题
辅导员技能大赛共分为四个环节。笔试环节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博文写作两部分内容。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测评辅导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基本理论、中央文件精神、班级党团建设等相关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博文写作是指辅导员借助于微博等新媒体载体,与传统的写作模式相结合,从而进行线上文章创作的形式。主要考察辅导员对于新媒体的运用,对于现代新型教育载体的使用情况。此环节中可以看出,一些辅导员虽然日常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实践能力突出,但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十分牢固,仍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主题班会环节要求辅导员根据具体情况,以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就业、心理等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场完整并具有代表行的班会。并在整场班会的过程中充分做到分析学生心理,充分调动气氛,达到激发学生热情从而进行教育的目的。此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与辅导员的相处,使两者更加了解,关系更加融洽。当然,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对于辅导员的组织能力、应急能力、引导能力等具有较高要求。
案例分析环节需要辅导员在现场抽取案例,然后根据抽取到的具体案例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案例进行剖析、思考、判断、找到突破点从而进行相关论述,最终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一种考核模式。
谈心谈话环节会设置一些与大学生日常息息相关的问题,例如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辅导员需要通过与学生谈话谈心,了解学生心理,找到适合的交流方式,从而进行心理疏导和困难排解。本环节主要考查辅导员对相关政策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对学生特征和成长规律的了解与把握,在实践中是否能够把握好重心,正确、及时、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二)辅导员技能大赛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首先,辅导员技能大赛对辅导员实践能力有检验与提高的作用。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出现为辅导员实践能力考察提供了平台。在辅导员参加职业技能比赛的过程中,充分地调动以往所积累的种种工作经验,把多种多样的职业能力通过一个又一个比赛环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辅导员技能大赛对辅导员队伍具有相互学习的功能。参赛的辅导员既可以把自己的职业能力向同行完美展现,又可以充分地意识到自己尚存在的问题。观赛的辅导员也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中同行的展现吸取自己需要的经验,抑或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这对于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使辅导员能够更好地适应自身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影响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特点
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初步界定了辅员工作的职业知识和职业等级对应的能力标准。标准的出台不仅为辅导员提供了工作方向与方法上的指导,更丰富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也为辅导员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首先,其规范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能和内容。因为辅导员工作内容多种多样,烦琐复杂,所以,辅导员的工作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此次教育部颁布的能力标准从9个方面界定了辅导员的职业职能和工作内容,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增强了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其次,说明了辅导员各发展阶段的能力需求。辅导员教师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每个辅导员从青涩走向成熟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年轻的辅导员可以从职业能力标 准中吸取精华,合理规划辅导员职业生涯,根据自身特点按照标准分不同阶段进行专业化发展。
最后,明确了辅导员能力评判和发展的标准。职业能力标准可以对辅导员的专业能力进行理论上的评估。标准的存在,使得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的检查、评估和鉴定有了参照依据,也使得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更加规范,能帮助辅导员更快地在其职业化道路上前行。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首先,《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为辅导员自我提升提供依据。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为辅导员在职前培训的日常工作中的自我学习和问题解决提供依据。职业能力标准明晰了与辅导员职业能力所需的相关概念,还对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说明,这可以充分帮助辅导员进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早日实现职业梦想。
其次,《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树立标准。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想走向专业化,就必须有标准的约束和方向的指引,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辅导员能力中找到主干,以主带次,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使得队伍整体专业化成为可能。
总之,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有着自身特定专业的高校教师队伍。因此,面对新的社会形势,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职业身份,在做好必要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同时,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增加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储备,提高专业化水平,努力将辛苦、研究转化为成果,将经验、知识上升为科学,既会做“点”的工作,又能做“面”的工作,履行“导师”职责,引领学生思想。正如教育部思政司吕治国处长所说: 辅导员应该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家,要有思想家的深度,政治家的高度,教育家的温度。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门学问。如何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做到特色鲜明、不可替代,需要每个辅导员沉下心来不断学习、思考与积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和“大赛”双管齐下是培养优秀辅导员的最优路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在给年轻的辅导员指明方向的同时,也规范了辅导员的专业标准。高校辅导员技能大赛则给辅导员更广阔的空间,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基础上开展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工作形式,并且在各个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交流经验。在大学,学生的安全稳定和成长发展都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责任,建立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以《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规范行为,以“大赛”提高素质,是现阶段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最优路径。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
能力标准(暂行)[Z].201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