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的知识传播与定位

2017-01-11马坤英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办刊科技期刊期刊

马坤英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科学与工程编辑部 河北 保定 071003)

知识时代指知识发展历史阶段中的充分发展阶段。知识时代中,人们充分认识到了知识的作用,知识创新生产、知识传播与转化、知识(信息)占有与产权保护成为这个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的主旋律。

时代已经不同了,如果科技期刊仍按原有的办刊模式走下去,那么这条路只会越走越窄。明白了什么是知识,了解了知识的运动规律,科技期刊的道路会变得“豁然开朗”[1]。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知识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动力源。

(二)信息系统发达。

(三)人类知识体系已经建立,知识的生产已经规模化,知识生产通常不能由人类某个个体独立完成。

(四)人类个体生活已经离不开新知识,生活环境时刻被新知识所改变。

(五)知识生产、传播、利用各环节社会分工明确。

(六)知识的生产、传播、利用成为人类团体经济发展基础。

(七)人类知识总量增长速度快。

鉴于上面提到的知识经济时代特征,不得不承认,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就是知识经济时代。

二、科技期刊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

科技期刊的作用是知识的传播[2-3],这就是科技期刊的本质。科技期刊是知识创新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所以,在讨论科技期刊作用之前,应先讨论知识传播。知识运动在加入人为主观因素后,知识运动成为知识传播。知识创新实现后,首要问题是知识传播。

(一)知识创新网络系统的模型

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可以称为信息,知识创新是信息的源。信息传播是知识价值实现的必经过程,传播即把握知识运动方向,使知识由无序运动向有序运动的趋势变化。

知识创新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要保证知识从生产源→传播→转化应用的全部运动过程的通畅,变无序为有序,变自然运动为主动运动。

知识是以水平级形式一级一级的存在的,级与级之间是阶跃式的,这就是知识创新体系所面对的问题。将知识水平级间的道路铺平,将“阶跃”变成“平滑”就是创新知识体系的根本任务。这个根本任务的解决办法是找到一种知识传播与转化的“中介”,这里称为知识传播中介。

知识传播中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知识本身来说,是知识标准体系,它实现以知识共性为纽带的高级知识(知识理论)、中级知识(理论应用知识)及低级知识(生产应用技术)的沟通;另一方面对于知识者(知识生产者、知识转化者、知识技术使用者)来说,是知识中介组织。

1. 知识标准体系。指各种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的意义在于将新知识进行规范。知识规范化、标准化可以促进行业内知识交流,促进行业间先进技术的交流。机械制造业发展历史较长,行业标准相当完善。正因为此,各行各业在涉及机械制造知识的使用时,都在使用该行业现有的标准。

2. 知识中介组织。是针对知识者的各种学会、协会、企业联合会组织。

创新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知识创新体系结构

知识创新体系典型运作过程分析:

第一步,行业标准的确立。高水平级知识在指导生产而成为技术时,因各地区、使用者所面对的知识环境、生产水平、受众知识水平不同,会以各种可能的形式出现。当产业形成规模后,为使知识转化实现利益最大化,可以减少知识转化成本、减少知识同层面转化时不必要的竞争、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投资、设备等,知识中介组织随之出现。知识中介组织将知识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人才集中,以人才作为知识媒介,对行业内知识进行概括抽象进而发布行业知识标准。

第二步,行业知识标准化。标准被行业采用后,知识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在同一知识标准下进行知识交流:包括新知识信息、知识缺口信息、知识转化环节势态信息、知识环境信息等。

第三步,行业标准的更新。来自知识源的新知识的产出、来自技术使用者在生产中关于新知识缺口的发现,都有可能对行业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时,行业中介组织将发挥其中间媒介的作用,通过人才,使知识得以传播。

第四步,行业间知识的引入及输出。行业中介组织一方面有任务将本行业知识产品、人才输出到其它行业,以图充分利用本行业现有人才、设备、知识水平为本行业(或某个有条件输出企业)实现更大社会财富的创造提供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义务将其它行业可能的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知识和人才引入本行业系统中,以促进本行业发展,避免因新知识生产长期失败而造成行业萎缩。

第五步,相邻行业中介组织的联盟。如船舶、汽车、飞机行业。这些行业组成联盟,一定程度上共享行业标准,使机械制造标准化。行业联盟除了使加入者分享新知识成果外,还有稳定、优化行业生产的作用。

总之,行业中介组织只要功能全面、权力充分、运作积极,则全社会各行各业将不再孤立而是形成一个大的以行业中介组织为结点、以知识传播为信道的网络,人才流动完全根据知识生产需要安排,进而使知识转化更充分,传播也更有效。这种以行业中介组织为结点,为知识、人才运动或流动提供支持的网络,即知识创新网络系统。

(二)知识创新网络系统中科技期刊与知识生产、传播的关系

行业中介组织的运作,不外乎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模式是期刊,一种模式是会议。期刊反映的是知识与生产的矛盾,而会议则是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试图对其进行集中解决的一种手段。这就如同大会选举:通常首先要进行会下讨论,当酝酿充分后,再上大会集中表决。

这个“酝酿”的过程,就是科技期刊所要完成的。科技知识以科技期刊为平台,实现知识的传播,进而实现交流;于是知识与生产的矛盾被暴露、积累,进而被讨论。这时的讨论仍停留在知识拥有者个体“一家之言”的层面上。就整个行业而言,则是通过科技期刊先创造出一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知识讨论氛围。当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思路被充分表达后,就有必要进行最后的权威定性,以对行业知识、技术标准进行升级改进,进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力水平。这时就可以择机召开行业大会,对重点科学技术知识的概念进行最后统一认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明确未来行业科学技术的研究走向、研究步骤、研究方法以及科学研究资源的重新分配利用。

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创新体系相对发达。这种发达不仅是研究机构规模及知识生产的水平高,也不仅是知识应用水平、技术转化水平高,最重要的,相对我国而言,是要求知识传播体系发达。知识中介组织在知识有效传播、转移、转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知识中介组织(其实就是行业协会)由行业企业共同发起,运作一切费用由会员企业共同承担,其作用是为行业内企业提供如信息发布、标准制定修订、知识个性化服务等知识方面的咨询服务。这种组织是非营利的,但知识服务却是相当成熟的。

(三)从科技期刊的办刊态度和手段可看到中西方在知识传播方面的差距

1. 西方国家期刊的目标是:从读者角度出发,一切为了提高知识传播效率。

在国外有这样一类小杂志,它是由某个企业或类似企业协会机构所办。这种期刊页码不多(很厚的、页码很多的杂志并不是西方技术期刊的主流),周期为月或半月,每期内容很新,印数不多,上面也有少量的广告,通常只定向赠阅,若想获得赠阅,主办者会让读者填一个表格并回答几个问题以获取读者一些信息。只有当这些信息能够表明这本杂志对该读者有价值时,杂志才会被赠出。更进一步地,杂志主办者(如行业协会主办的期刊)每隔一段时间再寄给这位读者一些相关的表格,以确定杂志是否被有效阅读。这种期刊应当是知识高效传播的典范,其特点是:印数不多,页码不多,所以成本不高;页码不多,其好处是保证期刊内容以新的、有价值的知识为主,使人能很快地读完,不会让人因阅读劳累而感到厌烦,所以新知识在阅读时传播的有效性较高;只定向赠给有关人士阅读,保证知识能被看得懂。可以看出,这样的期刊的确起到了高效传播新知识的作用。同时,由于期刊的广告不多,通常只在封面或封底,所以广告内容信息肯定保证能被阅读且让人印象较深,广告有效性提高了。

2. 我国当前科技期刊办刊的目标是:提高影响力——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

我国当前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有些知名期刊越办越厚,刊期越来越短,有些知名期刊广告越来越多,一本期刊,半本广告,大有取核心内容科技文章而代之之势。分析如下:只要一本科技期刊超50页,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他肯定不会一次看完。从知识传播角度看,科技期刊越来越厚,那么可以肯定这本期刊在追求“大而全”。如此一来,一本科技期刊,能让某一科技工作者看懂一少部分就不错了,尚且不谈读这样一本厚重期刊会不会产生厌烦情绪。通常来讲,一个人在想读期刊时,应该是他想放松的时候,故期刊阅读不应让读者感觉到辛苦。所以,期刊如果不易看完,又不可能都看懂,知识在这样的办刊理念下,导致无法充分传播。刊期越来越短,如果再加上刊物厚重,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阅读跟不上出版速度,原创知识的生产速度似乎并不太高。科技期刊的广告只要多于 4幅,广告效果就会大幅降低。能连续翻看2页以上广告页的读者,那他一定是在查找而不是在阅读,而且目的性很强,与广告的“广而告之”的目的相悖。未普遍采取读者信息回馈的交流方式,办刊者只能宏观地体会、揣摩读者的需要或根据主编自身的水平确定期刊办刊主旨。要想办好科技期刊,那么就不要让它因传播知识而获利——要讲求服务于知识。我国目前的科技期刊办刊理念间接说明了当前知识传播中存在的问题[4-5]。

三、办刊宗旨与期刊定位

目前科技期刊办刊存在的普遍的现象及问题是:不是冷门学科但发行量少的科技期刊如何办?办给谁看?就期刊而言,办刊宗旨就是办刊的目标和目的。科技期刊的根本任务是知识传播与讨论。这一点从期刊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是当然不必怀疑的[6]。

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是科技期刊最初办刊者通过分析研究当时的具体科学研究知识环境而制定的。就如同国家宪法需要与时俱进一样,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也需要根据当时科学研究氛围及时调整。

在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中,通常应描述以下三个最基本的定位内容:受众定位、内容定位、作用定位。

受众定位:描述期刊读者群体的定位,也即解决期刊给谁看问题。

内容定位:描述对所传播的目标知识内容。通常以学科分类形式表现。

作用定位:描述期刊在知识传播体系中所处位置。此描述就某一具体的科技期刊而言是相对固定的。

鉴于我国当前科技期刊仍处于事业管理模式,办刊宗旨对于科技期刊生灭繁荣似乎作用并不明显。但是,科技期刊办刊机制的转变已经开始,所以此时讨论办刊宗旨对期刊生存的影响也正是时候。由于科技期刊还没有面对市场时被淘汰的经历,所以以下的讨论参考文艺类期刊在市场活动中一些经验,故下面几段文字中,期刊不专指科技期刊。

(一)受众定位的与时俱进问题

办刊宗旨要针对读者群体发展变化做出相适应的调整。这也即解决期刊给谁看的问题。

以流行歌曲为例: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艺类期刊中以刊载流行歌曲简谱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处于相当风光的办刊时期,其当时的发行量相当可观,读者受众也甚广。但是这种杂志现在已经在大众的视野中消失了,其消失的速度如一阵风。原因很简单,读者群消失了,不是爱好流行歌曲的民众消失了,而是原有的读者群的兴趣都“升级”了。

以家庭音响爱好者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出现一批偏爱于“打磨”音响设备的音响爱好者——发烧友。这些发烧友针对当时出品的中高端家庭音响设备中尚存在的一些设计缺陷进行研究讨论,并亲自动手对设备进行手工升级改造,于是当时相关杂志中,就有了大量的关于这方面经验体会的文章。但是,由于当前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以及电子电路设计日趋完善,现今这方面的发烧友及相关讨论已经不多见了。针对科技期刊而言,读者群体发展变化有几种可能的方向:读者知识水平层次随社会进步而发生整体提升,如流行歌曲;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读者所关心的内容因知识环境变化而变化,知识环境对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过程的量变到质变,如关于音响爱好者。

针对当前的网络时代及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期刊就要进行调整,针对网络读者的出版发行。

(二)内容定位的与时俱进问题

这是针对人类对客观世界控制能力发展变化的适应而言的。科技期刊所刊载文章的主题(选题),首先是反映在刊名上。科技类期刊的栏目根据我国不同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适时调整相关内容及栏目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是当前大多数科技期刊已经做到的。但是,从国家的层面看,这还不够。刊名是办刊宗旨的集中体现。如果期刊的主要内容发生变化,那么其刊名也应适时调整。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期刊都在努力保持刊名。于是,国家不得不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再批准新的刊号及刊名,进而造成期刊资源的浪费。保持刊名的唯一意义是给读者一种办刊历史悠远的印象。但是,科技期刊毕竟不同于古董,有其时代使命。人类不同历史时期需要不同科学知识及技术内容,同样科技期刊也要因之而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主题。刊名作为科技期刊办刊宗旨的展示,也应与时俱进,不能保守。科技期刊办刊的成败要看是否能为科学技术知识传播做好服务;而办刊历史的延续,只是其矛盾的次要方面。一个能“突出主题”的刊名的意义要远比一个追求“大而全”的刊名对于读者的意义更大。

(三)作用定位基本不存在的与时俱进问题

科学技术类期刊,通常有三种定位描述:促进理论研究、促进理论转化、促进技术进步。这三种定位对应如图 2所示,人类知识体系如金字塔结构。

在图 2中,促进理论研究:纯学术类期刊,如《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促进理论转化:理论应用研究类期刊,如《电力科学与工程》。促进技术进步:针对生产一线的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技术升级,如《电力技术》;知识结构显示出由高到低不断扩散的金字塔形状,表示高级知识的指导范围不断扩大。金字塔形状也形象地表示知识总量的变化。

图2 知识水平级示意图

从人类知识总量的变化,可以看出:科技期刊中,纯理论研究类期刊(比如,《学报》类期刊)只占少量,其刊载的内容也不会太多,也就是说期刊页码不多。可是,当前我国科技期刊中,《学报》类期刊的种类数量、刊载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与知识体系结构是矛盾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在科技期刊改革和转型机制下,研究分析期刊的特征和知识体系是有必要的,一切从市场需要出发,一切从期刊本质出发,一切从大胆创新出发。评价职能做为期刊本身的功能已经在除科技期刊以外的媒体行业得以认可,科技期刊应当大力加强这方面的认识。传统的科技期刊的办刊理念和原则对科技期刊办刊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针对特定科技期刊所处的具体环境条件加以灵活运用,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寻找一种能适用于当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办刊模式。

猜你喜欢

办刊科技期刊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