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虐待、应对方式及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2017-01-11韩玉珠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性虐待复原负相关

韩玉珠

(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一、问题提出

儿童虐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很早便存在于人类社会当中。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儿童虐待做了如下定义:“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有操纵权的人做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以及对其进行经济型剥削”[1]。国外对儿童虐待问题一直十分重视,关于儿童虐待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多,社会对于受虐待的儿童和家庭尽可能的提供一定的帮助,使他们走出痛苦和不幸。

近年来,打骂体罚儿童甚至虐待儿童的事件时常在新闻报道中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虐待不仅表现为对儿童生理上的危害,如身体上的短期的疼痛,成年后神经系统运行不良等,对儿童的心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所以儿童虐待现象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关注,研究者们应加大科研力度进行研究并提出干预措施。

二、研究方法

(一) 被试

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选取一所城市小学,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东杜尔基镇选取一所农村初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发放126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152份,平均年龄为11.84±1.797岁,被试取样如下表:

表1 被试的年级、性别分布

(二)研究工具

1. 儿童虐待问卷

采用由Bernstein 等在1998 年编制完成的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2],此问卷自问世以来,被各国研究者广泛使用,经过反复修订,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上不同人群中应用。问卷共 28 题,包括五个分量表:情感虐待和忽视、躯体虐待和忽视、性虐待。采用5 级评分,另有3 个条目作为效度评价。是目前世界上被公认的测量儿童期虐待最有效工具之一,此问卷同样适用于普通非临床群体的调查,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 青少年心理复原力问卷

采用由胡月琴、甘怡群编制于 2008 年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3],该量表共有 27个题目,分为个人力与支持力两个因素。包括人际支持、积极认知、目标专注、家庭支持、情绪控制五个因子。量表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复原力水平越好。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 0.85,外部效度和结构效度均良好,与心理复原力量表(RS)相关系数为 0.53,呈显著正相关,且与中学生生存质量相关系数为 0.49,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外部效度良好。

3. 社会适应问卷

采用李文钦的《国小学生生活适应量表》[4]。编者将生活适应分成4个维度,依据目前普遍认可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 家庭、适应、人际和学校适应。共27个题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按四点量表计分,分别记1分、2分、3分、4分,生活适应越好者得分就越高。此量表在我国大陆地区应用信度检验时得出:总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是0.924,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的系数分别为: 0.749、0.815、0.835、0.838,所以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每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研究者在各班级流动监督。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三、分析与结果

(一)儿童遭受虐待的现状及其特点分析

1. 儿童遭受虐待的现状

根据1152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显示:在各维度中,情感虐待值最高,均值为8.37;其次是躯体虐待。儿童期虐待经历发生率躯体忽视最高,占17.4%,情感忽视占8.6%,性虐待占7.3%,躯体虐待6.4%,最后是情感虐待占1.6%。

2. 儿童虐待在相关变量上的差异

(1)儿童虐待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

为了了解不同性别的儿童在受虐待各个维度上的差异,笔者用T检验进行了差异性比较。结果见表3 。儿童虐待总分及性虐待因子在不同性别之间得分分布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表现在男生高于女生,而其他四个因子在得分分布上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儿童遭受虐待基本情况

表3 儿童虐待各维度性别之间比较

2. 儿童虐待家庭所在地之间的差异

本文采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所在地的儿童进行了比较,由表4可知:儿童虐待量表各个维度在不同家庭所在地之间得分分布上均呈现极显著性差异:情感虐待(F=23.242,p<0.001),身体虐待(F=70.635,p<0.001),性虐待(F=18.340,p<0.001),情感忽视(F=54.199,p<0.001),身体忽视(F=111.646,p<0.001)。

3. 儿童虐待、心理复原力及社会适应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5可知:儿童虐待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复原力、积极应对呈非常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呈非常显著正相关。受虐儿童躯体虐待和性虐待维度与个体适应呈显著负相关,性虐待和心理复原力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各维度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心理复原力、社会适应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复原力、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

表4 儿童虐待各维度家庭所在地之间比较

表5 儿童虐待、心理复原力及社会适应的相关

(三) 儿童虐待、心理复原力、社会适应间的预测作用

1. 儿童虐待对社会适应的预测

从以上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儿童虐待与社会适应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为了进一步考察儿童虐待对社会适应影响作用,本研究以儿童虐待为预测变量、社会适应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儿童虐待对社会适应的回归分析

由表 6可知:儿童虐待进入了社会适应的回归方程,解释变量为 0.042,即儿童虐待能够预测社会适应的 4.3%的变异量;F 值为 39.772,p<0.001。

2. 心理复原力对社会适应的预测

从以上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心理复原力与社会适应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为了进一步考察心理复原力对社会适应影响作用的大小,本研究以心理复原力为预测变量,社会适应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7:

表 7 心理复原力对社会适应的回归分析

由表 7 可知:心理复原力进入了社会适应的回归方程,解释变量为 0.385,即心理复原力能够预测社会适应的 38.5%的变异量;F值为 537.75,p<0.001。

3. 儿童虐待对心理复原力的预测

从以上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儿童虐待与心理复原力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为了进一步考察儿童虐待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以儿童虐待为预测变量、心理复原力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8:

表8 儿童虐待对社会适应的回归分析

由表 8 可知:儿童虐待进入了社会适应的回归方程,解释变量为 0.94,即儿童虐待能够预测社会适应的 9.4%的变异量;F 值为 81.561,p<0.001。

(四)心理复原力在儿童虐待和社会适应间的中介效应

儿童虐待与社会适应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所以采用的中介效应来检验心理复原力在儿童虐待与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

由于依次检验都显著,因此心理复原力在儿童虐待和社会适应间为部分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之比为:(0.524×-0.617/-0.543×100%=59.54%)

表9 心理复原力在儿童虐待和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依次检验

结构模型图如下:

(五)分析与讨论

1. 受虐儿童的现状和特点

此次调查的1152名中小学生,儿童虐待各分量表得分的均数在 5.58-8.37之间,得分与赵幸福等人的调查结果接近,儿童期虐待经历发生率以躯体忽视发生率占17.4%,情感忽视占8.6%,性虐待占7.3%,躯体虐6.4%。情感虐占1.6%。朱茂玲发现儿童在情感忽视维度的得分高出了其他几个受虐维度[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虐待会严重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减少虐待,对儿童保持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所以,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和措施,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促进儿童发展。

在受虐儿童性别之间的差异比较时发现,儿童虐待总分及性虐待维度在不同性别之间得分分布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表现在男生高于女生,而其他四个因子在得分分布上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男生比女生更加容易受到性虐待。加拿大的一项研究中遭受性虐待的儿童中女性高于男性,赵丹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性虐待中女性高于男性[6]。原因可能是传统文化认为,女性在性方面是弱势群体,伤害后的创伤更难以愈合,所以女性儿童在性这一方面就得到了更多更好的保护。

在受虐儿童家庭所在地之间的差异比较时发现,总分与各维度与家庭所在地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两两比较发现各维度得分情况都是农村高于乡镇,乡镇高于城市,农村高于城市。这说明家庭所在地相对偏僻的儿童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儿童更容易受到虐待。杨玉凤研究发现, 城市之中有0.5%的居民,农村之中有 1-5%的居民其实并不以为他们的行为是虐待的行为,即便出现了严重的结果那也是很正常的[7]。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城市中的居民能够较多的受现代文化影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相对理性,儿童虐待现象可能由于城市、乡镇、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所以导致本研究中的结果。

2. 儿童虐待,心理复原力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儿童虐待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复原力呈非常显著负相关,与社会适应呈非常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儿童虐待得分越高,心理复原力、社会适应水平越低。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刘珊珊等的研究也发现心理复原力的各维度与虐待的总分及五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8]。儿童虐待、心理复原力、社会适应虽然有危险因素,有保护因素,但他们不是独立存在的,虐待的程度会影响心理复原力、社会适应的发展,他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并影想着个体的发展。所以应减少或避免对儿童的虐待,促进心理复原力、社会适应这些保护性因素的构建,从而促进儿童发展。

社会适应与心理复原力呈显著负相关。这与一些研究结果相同。蔡颖的研究显示:心理复原力直接预测适应[9]。这说明社会适应好的儿童心理复原力水平高。

3. 儿童虐待、心理复原力、社会适应间的预测作用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儿童虐待、心理复原力、均不同程度的预测社会适应。儿童虐待可以预测应心理复原力。但俊辰研究显示心理复原力中的的3 个维度正向预测总体适应[10];张中菊研究显示积极应对显著预测社会适应,消极应对负向预测社会适[11]。这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儿童虐待4.3%预测社会适应,儿童虐待9.4%预测心理复原力,儿童虐待5.1%预测积极应对,儿童虐待 4.9%预测积极应对,心理复原力38.5%预测社会适应,积极应对5.9%预测社会适应,消极应对5.3%预测社会适应。其中心理复原力的得分最高,说明心理复原力对于社会适应的预测量较大。虽然这几个变量对社会适应的预测量不同,但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社会适应,同时儿童虐待也不同程度的预测心理复原力、应对方式、社会适应。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减少对儿童的虐待,促进心理复原力、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控制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使儿童的社会适应得到更好地发展。

4. 心理复原力在儿童虐待和社会适应间的中介效应

使用温忠麟介绍的中介效应检验的回归分析方法,心理复原力在儿童虐待和社会适应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心理复原力在儿童虐待和社会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吕晓玲研究结果显示,应对方式在心理复原力与忽视之间起到中介作用[12]。也就是说心理复原力一方面直接作用于社会适应,同时也通过应对方式影响着社会适应,心理复原力的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率是 19.42%。儿童虐待一方面直接对社会适应起作用,同时也通过心理复原力影响社会适应。所以我们应采用各种方式减少对儿童的虐待,同时应注意虐待通过心理复原力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帮助受虐待儿童发挥其心理复原力积极的一面,最终促进社会适应及各方面的发展。

(六)结论

1. 本研究调查地区儿童期虐待经历发生率以躯体忽视发生率最高,占 17.4%,依次是情感忽视占8.6%,性虐待占7.3%,躯体虐待占6.4%,情感虐待,占1.6%。

2. 儿童虐待总分及性虐待维度在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3. 儿童虐待总分及各维度在不同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水平,父母职业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

4. 儿童虐待、心理复原力、社会适应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儿童虐待、心理复原力、可以预测社会适应。

5. 儿童虐待可以预测心理复原力。心理复原力在儿童虐待和社会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

性虐待复原负相关
保护受伤的花蕾
——儿童性虐待的影响、危害及心理干预
维多利亚州公立校,爆性虐待儿童丑闻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浅析李昂《杀夫》中的女性悲剧
更 正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