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往开来 锐意进取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新局面

2017-01-11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

中国民政 2016年23期
关键词:社区专业服务

民政部副部长 顾朝曦

继往开来 锐意进取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新局面

民政部副部长 顾朝曦

2006年,民政部在广东深圳召开了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发展的新历程。十年间,我国社会工作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拓展、品质不断提升、效益不断凸显,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新形势新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全面总结十年来社会工作发展的成绩与经验,按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分析新形势把握新要求,研究明确“十三五”时期推进思路与目标任务,加快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夯实党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全面总结十年社会工作发展成就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十年来,我国社会工作在顺应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发展大势中起步,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探索,在回应人民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中推进,成效显著。十年来,初步建立了综合政策引领、专项政策配套、地方政策支撑的社会工作制度框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迅速壮大,规模总量达到76万人,其中持证社工近30万人,他们广泛分布在城乡基层,成为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新兴力量;相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区和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超过20万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到6600余家,广布城乡的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正在形成。十年来,社会工作从民政领域逐步拓展到精神卫生、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青少年服务等多个领域,从东部发达地区延伸到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在助力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夯实党执政基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助力保障改善民生,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回应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服务困境人群、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社会工作的本质要求。十年来,民政部牵头出台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意见和社区、灾害、救助、儿童、老年等领域社会工作专项政策与标准,实施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逐步从国家制度层面将社会工作嵌入相关社会服务体系。十年来,各地认真落实国家决策部署,以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珠三角地区普遍在街镇或社区层面设立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广州市依托188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综合与专项相衔接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建立了新型社区服务机制。上海、江苏、重庆等地探索了“一门受理、一站服务、全科社工”的综合服务模式,优化了服务流程,提升了服务能力,方便了居民群众。黑龙江、安徽等地以部省合作试点为契机深入探索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工作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建立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四川成都等地广泛开展救助领域社会工作,推动建构物质资金帮扶与心理社会支持相结合、基本救助服务与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相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模式。河南、湖南等地出台发展社会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政策,山西、广西、海南、贵州等地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探索了人才扶贫、服务扶贫的新路径。十年的发展,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服务方法、深化社会服务内涵、提升社会服务品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回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

(二)助力创新社会治理,在扩大社会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扩大社会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是发展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十年来,各地重视发挥社会工作在组织动员、宣传倡导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积极培育社会参与主体、提升社会参与能力、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江苏、河南、广西、厦门等地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机构运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专业能力提升。北京、黑龙江、上海、浙江、山东、重庆、甘肃、宁夏等地以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为抓手,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山西、辽宁、安徽、贵州、大连等地将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和志愿服务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和志愿工作者“两工协作”机制,着力提升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弥补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的不足。十年来,各地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促进社区协商,提升社区自治水平。江西南昌、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等地注重提升社区干部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促进社区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北京西城、河北石家庄、山东潍坊等地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方法引入社区协商,创新了协商方式、拓展了协商渠道,促进了社区熟人关系和社区共同体的建构。

(三)助力促进社会和谐,在润滑社会关系、引领社会向上向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引领社会向善是社会工作的崇高职责。十年来,各地积极发挥社会工作在调节社会心理、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康复、增进社会融入中的功能作用。天津、四川、云南、深圳等地成立灾害社会工作服务队,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介入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帮助受灾群众修复灾难创伤、恢复社会功能。上海、宁波、河南郑州、新疆克拉玛依等地探索开展婚姻家庭社会工作,提供亲职教育、家庭辅导、婚姻调适、代际沟通等服务,促进婚姻家庭和谐。上海、浙江温州等地率先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推动完善医务服务体系,改善医患关系。吉林、上海、浙江、福建、湖北等地出台政策积极发展社区矫正和禁毒社会工作,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和吸毒人员的社会康复。江苏无锡、湖南长沙等地积极发展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康复和人文关怀服务,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北京、山东等地支持社会工作者担任信访代理员,协助政府做好上访群众疏导工作。宁波、南京、东莞等地为流动人口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社会融入服务,增强了流动人口对居住城市和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实现了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的相互接纳与和谐共处。十年来,广大社会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一线,秉承专业理念,应用专业方法,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倡导社会互助、润滑社会关系,引领带动着社会向上向善。

(四)助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密切党群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赋予社会工作的光荣使命。十年来,各地立足群众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专业机构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深圳市依托社区建立了660多个“党群服务中心”,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机构运营,协同党群工作者开展群众服务,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的新路子。十年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系统适应群团组织改革要求,加大本领域社会工作推进力度,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全国总工会指导各地加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为职工提供生活帮扶、法律援助、互助保障等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共青团中央指导各地探索建立“团干+社工+志愿者”的基层青年工作模式,充实基层青年工作力量,提升了基层青年服务水平。全国妇联推动在妇女儿童保护和家庭服务中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发挥了社会工作在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指导、家庭暴力预防等方面的专业作用。十年来,民族社会工作从理论研究走向社会实践。内蒙古、云南、四川、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把发展社会工作作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手段,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改善家庭生计、保护民族文化、提升发展能力,发挥了社会工作在融洽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中的独特作用。

回顾十年,在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将社会工作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政策、理论与实务体系。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主动围绕中央重视、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来谋划和推进社会工作;我们坚持职业化引领、专业化驱动,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素质,不断拓展社会工作的职业发展空间,用扎实的专业成效展现社会工作的独特功能作用;我们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通过边试点、边研究、边总结,探索了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推进社会工作的经验模式,实现了社会工作由点及面的快速发展;我们坚持部门联动、多方参与,与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协同发力,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工作事业。

二、深刻把握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民生保障力度逐步加大,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推进,为社会工作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日益重视,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已纳入了人才强国发展战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国家顶层决策部署中,纳入了《反家庭暴力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中,纳入了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等重大政策文件中,纳入了中央相关部门和组织制定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相关政策规划中。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将社会工作作为解决现代社会矛盾问题、回应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创新举措,摆上重要位置。上海、安徽、重庆、青岛等地将社会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广东省委省政府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幸福广东”的重要评价指标,内蒙古、新疆、宁夏、云南等地党委政府将社会工作融入边疆民族工作体系,北京、黑龙江、山西等地党委政府将“三社联动”列入社会治理创新重点。

(二)心理社会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为社会工作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剧,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心理社会服务需求不断增多,但心理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对人民群众尤其是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反常的特殊困难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还不及时不到位,由此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的厦门公交车纵火事件、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和甘肃杨改兰事件等,充分说明了心理社会服务的重要性。社会工作在回应人们心理社会需求方面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今后一个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健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心理社会服务供给,努力实现对生活陷入困境、失去生活信心困难人群的物质资金救助与心理社会服务双托底;对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社会教化与精神关爱双覆盖;帮助城乡群众促进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推动形成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社会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为社会工作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社会治理创新的深入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社区减负增效的广泛开展,迫切需要在继续用好行政手段、市场手段、法律手段的同时,运用民主的理念、协商的方法、协同的机制、社会的资源去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这就为社会工作发挥作用提供了难得机遇。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服务机构转型发展,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持续加大,进一步优化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环境,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创业平台。《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慈善事业促进措施的陆续出台,慈善资源的不断激活,志愿者队伍的迅速壮大,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日益广泛的资源支持。

三、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们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部署和中央关于社会工作的决策要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社会治理新趋势,立足民生改善新需求,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以更加主动的担当、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动社会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一是要强调制度设计更接地气,要明白制度建设的成效在落实。过去十年,我们围绕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不少政策、规划与标准,但一些政策举措在基层尚未得到有效落实,出现了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相脱节的问题。“十三五”时期,我们一方面要围绕破解制约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瓶颈和障碍,进一步加大政策创制力度;另一方面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地见效,让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机构和服务对象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实惠。二是要把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结合好。过去十年,我们已经培养发展了一支初具规模、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在加大人才培养的同时,着力抓好人才使用,通过大规模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培育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健全选拔使用制度等方式,在社会建设领域广泛吸纳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切实发挥他们的专业作用。三是在服务领域的拓展与深化上下功夫。过去十年,社会工作领域虽然得到很大拓展,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深入问题。一些领域虽然有了地方实践探索,但还没有上升到全国性的制度安排。一些领域虽然有了全国性的推进政策和广泛的基层实践,但社会工作专业功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十三五”时期,我们既要进一步促进社会工作在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的融合创新,又要在增强专业服务能力、强化专业服务成效上下功夫,逐步实现各领域社会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四是把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发展道路,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过去十年,我们在这方面展开了创造性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有很多重点难点问题有待破解。“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加大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力度,加快健全符合中国国情、反映时代要求、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体系,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发展之路。

(二)进一步落实目标任务。中央组织部等19部门制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和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对“十三五”时期发展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我们要认真落实,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要加快推动社会工作立法,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条例,将社会工作的要求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推进社会工作的法定职责,创造社会工作发展的法制空间,筑牢社会工作发展的法理基础。要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关键环节,抓紧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尽快制定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评价体系。要抓好中央12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贯彻落实,着力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空间不足、晋升渠道不畅、薪酬待遇较低的瓶颈问题。要围绕社会工作服务的平台、载体和机制加大政策创制力度,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和志愿工作者“两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纵向衔接、横向配套、成熟定型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二是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要按照提升存量、扩充增量的思路,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基地、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培训基础。要聚合民政系统内外的培训资源,对相关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社区组织和基层党政部门、群团组织中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有计划、大规模、系统化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切实增强专业素质。要发挥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在人才培养选拔中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水平考试。要大力支持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健全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相衔接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要适应社会服务专业化、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现实需要,加快培养一批具有重要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通过专业培训、水平评价和高校教育多措并举,确保实现到2020年培养145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目标。三是进一步拓展服务平台。要大力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加快扶持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力争到2020年,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与人才的合理配置,每个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至少配备1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社区服务类与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全国范围内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达到1万家;加快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四是进一步发展专业服务。要率先在民政业务领域深化拓展社会工作服务。要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社区矫正、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制度,抓紧协调出台加强扶贫社会工作、禁毒社会工作和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加快推动残障康复、医疗卫生、教育辅导、妇女和婚姻家庭服务等领域社会工作政策的研究制定。要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支持力度,以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为重点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逐步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社会工作的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社会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保障。一是要健全工作体系。继续完善党委政府领导、组织部门指导下的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推进格局。民政部门内部各业务系统要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意识,用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主动推进社会工作服务。要切实履行统筹协调社会工作发展的行政职责,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相关领域社会工作发展,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高效顺畅的社会工作推进体制。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协调将社会工作纳入相关社会服务与社会治理项目资金保障范围,逐步扩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规模。要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对社会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形成以财政性资金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投入格局。三是要深化研究宣传。认真总结基层实践经验,学习借鉴境外发展成果,积极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优势,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理论、政策和实务研究,不断增强社会工作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要围绕社会工作的重大政策、重要事件、先进人物、优秀事迹和服务成效,开展持续、广泛、深入的社会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社工故事、弘扬社工精神、传递社工大爱,为社会工作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四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金民工程”对社会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打造社会工作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社会工作大数据的深度整合与共享应用,促进社会工作资源的供需对接与合理配置,不断提升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发展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事关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事关民生福祉与和谐社会建设,事关党执政基础的夯实与稳固。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新实践,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新局面!

(本文系顾朝曦副部长11月7日在全国社会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猜你喜欢

社区专业服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