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面部烧伤后患者早期瘢痕治疗的系统性护理干预

2017-01-11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5期
关键词:颜面系统性瘢痕

辛 宏

颜面部烧伤后患者早期瘢痕治疗的系统性护理干预

辛 宏

(开封美宝空分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针对颜面部烧伤后患者探讨在早期瘢痕治疗时对其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颜面部烧伤患者100例,任选组内50例患者,依照常规方式护理,视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则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针对护理效果间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 面部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在瘢痕增生率、SAS、SDS的评分表观察组都低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颜面部烧伤患者在早期进行系统性干预瘢痕治疗的护理,能够很明显的缩短烧伤患者面部愈合时间,降低瘢痕增生发生率,兼具备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作用,对于提升护患关系,改善患者治疗期生活质量均具备重要意义。

颜面部烧伤;瘢痕治疗;护理干预;治疗效果

颜面部是人体暴露在外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部位,其发生烧伤的概率也是远高于身体其他部位[1]。与其他部位烧伤相比,颜面部烧伤会给患者在身体上造成较大的痛苦,患者还会因颜面部的改变出现诸如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2],在影响到患者与各项治疗操作配合性的同时,更将导致其生活质量持续降低。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该类患者中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在近几年于临床推广。本次我院就结合100例颜面部烧伤患者针对护理方案的实际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展开颜面部烧伤治疗的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对其实施常规感染的护理和受伤颜面换药治疗,以常规方式护理,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22~72岁,平均(34.21±7.12)岁;本组患者中存在热液重伤20例,火焰烧伤19例,酸碱烧伤11例,烧伤面积在11%~75%不等。入院检查后显示:重度烧伤患者有20例,中度烧伤患者有19例,轻度烧伤患者有11例。观察组的50例患者同样常规感染的护理和受伤颜面换药治疗,并对其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23~71岁,平均(31.70±7.23)岁,热液烫伤24例,火焰烧伤17例,酸碱烧伤9例,烧伤总面积在12%~72%。入院检查后显示:重度烧伤患者有19例,中度烧伤患者有18例,轻度烧伤患者有13例。以上信息均在取得患者同意之后公开。综合针对上述各方面资料对比,两组患者间不存在有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在本次治疗中,完全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且指导患者家属多与其进行交流,并做好对患处皮肤监测工作,一旦出现发脓、溃烂等情况时,需及时告知医生。此外,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并指导患者在治疗期间严禁随意触摸患处。而观察组在本次治疗中,则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础护理。对病床进行适当调整,将其头部略微抬高。并将患处周围毛发等全部剔除,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体位进行调整,尽量使得面部充分暴露,达到减轻肿胀程度的效果。同时,需要针对患者口部、鼻腔、眼部等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理,以防出现感染。并确保患处随时处于干燥状态。针对存在有耳导肿胀患者,可借助干棉球起到引流的作用[3]。针对耳部烧伤患者,需避免采用侧卧位,避免创面受压,影响到血液循环,导致耳软骨出血等症状。

(2)心理指导。因面部受创,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会存在有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严重时,更可能丧失生活信心[4]。为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对心理指导工作加以重视,告知患者医院对该症治疗的有效性。指导患者观看轻松、搞笑类视频,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同时,指导患者家属、朋友等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必要时向其讲解以往治愈病例。此外,因该类患者需要多次接受植皮、换药等治疗,难免会导致其产生疼痛感。为此,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情况,了解患者内心需求,并尽可能满足[5]。

(3)功能锻炼。待患者面部肿胀情况消失后,便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工作。指导患者进行微笑、抬眉以及睁眼等活动,帮助面部肌肉功能进行恢复。

(4)环境护理。治疗期间需尽可能为患者营造舒适病房环境,定时开窗通风,以保障室内空气质量。定期进行消毒等处理,实现病房内各类病菌的有效控制。同时,可摆放部分花草,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兼具备减少灰尘的作用[6,7]。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面部愈合时间、瘢痕增生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以及抑郁评分量表SDS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总分在0~100分之间,两项评定表都是用50分为评定,高于50分之后得分越高证明患者内心的状态越差[8]。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到的数据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整理后将计数资料用n /%表示,用χ2检验,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若P<0.05则证明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患者的面部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得出,观察组的愈合时间在(3.71±1.01)d,对照组的愈合时间在(8.01±1.31)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9.652,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具有明显瘢痕的有0.00%(0/50),对照组有明显瘢痕的有14.00 %(7/50),运用计数资料进行分析,(χ2=12.362,P<0.05 )具有统计学差异。在对患者进行SAS、SDS评价比较得出,观察组SAS评分为(39.01±0.89),SDS评分为(46.12±1.09);对照组的SAS评分为(50.21±1.07),SDS评分为(51.23±2.01),两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值对应为12.352,14.6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颜面部烧伤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病症,且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该类患者数量存在有明显增长。与其他部位烧伤相比,颜面部烧伤在直接对患者伤痛的同时,更会导致其承担巨大心理压力,使得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就临床治疗而言,当前颜面部烧伤的早期瘢痕治疗方法已经处于比较成熟阶段。而结合临床实际可知,该类患者在恢复期间受负面心理等方面的作用,将使得患者与各项治疗操作的配合性降低。为此,必须针对该类患者护理加以重视。系统性护理干预,侧重以患者为出发点,从心理、环境、康复护理等多个层面进行护理干预,旨在帮助患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进而达到提升综合治疗效果的目的,帮助患者患者尽快康复。就该类患者护理首要做好创面清洁工作,防止发生二次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等。在心理干预上,主要帮助管着正视自身现状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治疗态度再鼓励其积极展开治疗,使得患者消极情绪得到管控,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将系统性护理干预运用于50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从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在创面恢复时间,SAS以及SDS评分等方面均存在有显著优势,进一步表明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该类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能实现对患者负面心理改善的作用,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对颜面部烧伤患者在早期瘢痕治疗期间实施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助于保证治疗的顺利展开。

[1]侯海静,陈丽英.颜面部烧伤后患者早期瘢痕治疗的系统性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7):82-83.

[2]李婷.颜面部烧伤后早期疤痕治疗的护理干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6):205-206.

[3]吕芳.颜面部烧伤后口周瘢痕治疗的护理干预[J].河北医药,2016,38(10):1590-1592.

[4]陈忠.仙卡、康瑞保外用联合维生素C口服治疗颜面部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4):105-106.

[5]郑军,邹平志,李利平等.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联合美宝疤痕软膏应用于愈合后颜面部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3,25(2):129-131.

[6]邹平志,刘斌,姜任武等.脉冲染料激光联合美宝疤痕软膏防治颜面部烧伤瘢痕的临床研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5,(5):373-376.

[7]侯春胜.烧伤瘢痕治疗中支具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3,29(1):90-92.

[8]卢军玲,许明火.皮肤康复护理在颜面烧伤瘢痕治疗中的效果应用[J].现代康复,2001,5(6):131.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early scar after burns

XIN Hong
(Kaifeng Meibao Kong Sub-hospital, Henan Province, 475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 f ect of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car patients after facial bur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facial burn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 to March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and f i fty patients in the group were considered a control group and given routine care, the other 50 patients underwent systemic car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of two nursing outcom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facial healing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score hypertrophy rate, SAS, SDS scoring table of the observation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bove indicator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 i 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burns at the early stage of systemic intervention scar can signif i cantly shorten the healing time of burn patient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car hyperplasia, and have the ef f ect of improving the negative emotions 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It has a great signif i cance to promote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facial burn; scar treatm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treatment ef f ect

10.19593/j.issn.2095-0721.2017.05.028

猜你喜欢

颜面系统性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等闲
清场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最佳引产方法的探讨
素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