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话分析在心理阻抗研究中的作用

2017-01-11马文姚雪丽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会话来访者心理治疗

马文 姚雪丽

1 引言

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CA)是研究人际交谈的独立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它以自然会话的录音、录像转写语料为研究对象,从会话的话轮转换(turn-taking)、话轮设计(turn design)、社会行为(social action)、序列结构(sequence organization)等特征入手,从点到面、由表及里、从微观到宏观全面细致地揭示人际互动及社会生活的运行机制[1]。会话分析是以某种社会行为为核心、以基本的话轮组织和序列组织为切入点、以会话参与者为导向的质性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特定的任务或活动如何在话轮互动中实现[2]。

会话分析在医疗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涉及医患关系研究、特殊人群的言语障碍及康复研究、心理咨询/治疗研究、神经认知疾病诊断研究等,并已取得丰硕成果。

2 会话分析与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用心理学或心理生理学的方法对人格障碍、心理疾患的治疗[3]。上世纪50年代,社会科学和语言学开始涉足心理治疗领域,对心理治疗过程研究的重视为会话分析在此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契机。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Harvey Sacks最早把会话分析应用于心理咨询/治疗,他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对危机热线以及青少年群体治疗语篇进行了论述[1]。Labov等[4]发表了该领域的奠基之作,而Davis[5]有关治疗师解述来访者话语的论文具有里程碑意义,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以会话分析为研究方法的心理咨询/治疗研究兴盛起来。国内对心理治疗互动的会话分析研究也得到了一定发展[6~13]。

心理治疗一般通过对话呈现,通过人际互动得以执行和实现,治疗效果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话参与者是否采用了合适的会话方式[14]。本文以心理治疗中的阻抗(resistance)为例,说明会话分析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会话分析与心理治疗中的阻抗

阻抗是心理治疗中经常出现和不可避免的现象,是指来访者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而表现出的无意识行为,是来访者的一种自我心理防御[15]。在会话分析的框架下,国际上已有心理学家及相关学者对阻抗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阻抗的序列结构、应对阻抗的手段和方法,以及采用的手段、方法与会话双方的权势身份及所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等,但汉语语境下的心理阻抗会话分析研究鲜有开展,为此本文力求以会话分析的视角对汉语环境下的心理阻抗进行研究。

3.1 研究语料

本研究的语料来自某省级精神卫生中心通过录音的方式收集到的治疗师和来访者面对面交谈的心理咨询/治疗的语料。承担心理治疗工作的均为获得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的精神科医生。来访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咨询的心理问题和所患心理疾病各不相同,包括癔症、抑郁、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等。本文随机选取了4次心理治疗的语料进行分析,并按照Jefferson[16]提出的会话转写标准进行转写(转写体例见附录),为了保护隐私,转写中涉及到的人名、地名均已隐去。

3.2 心理治疗中阻抗的人际互动特征

相邻对(adjacency pair)是会话的最基本单位,它由一问一答前后两个话轮组成,也是会话序列结构最基本的构建单位。一个社会行为的执行需要通过会话的序列结构实现。而序列结构正是在一个根相邻对(base adjacency pair)基础上扩展(extension)的结果。心理治疗中的阻抗行为则是在阻抗序列(resistance sequence)中得以实现。结合前期研究,笔者发现并总结了阻抗序列的以下特征。

3.2.1 “提问-回应-后续”三步回合结构是阻抗序列的典型结构 心理治疗中的阻抗序列一般由一个问答相邻对和一个后续行为(即后扩展)组成,进而形成“提问-回应-后续”的三步回合结构[17,12]。来访者对治疗师提问的回应往往是与治疗师的期待相悖的非优先性应答,而后续往往是由两个话轮以上的非最小后扩展组成,执行询问、评价、建议等后续行为,反映了治疗师对来访者阻抗行为的进一步应对。MacMartin[18]也曾以问-答序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来访者对治疗师乐观提问(optimistic questioning)的阻抗,重点考查了来访者实施阻抗的语言手段以及治疗师所采用的应对策略。

例1:①治疗师:还在别的地方住过?=

②来访者:=没在别的地方住过。

③治疗师:你这小王庄:去了吗?=

④来访者:=没去过。

⑤治疗师:也没看过?

⑥来访者:嗯:

例1是一个阻抗序列的实例,由提问、回应、后续3部分组成。其中话轮①中,治疗师在事先已知晓来访者住院经历的情况下询问其是否在其他医院住过院,期待得到来访者肯定的回答,从而引出对她病情的交流,而在话轮②中,来访者立即给出了一个非优先应答的回应,否定自己曾经在其他精神科住过院。来访者的阻抗和“不合作”行为进而引发了治疗师在第③话轮的质疑,用以提醒来访者曾在小王庄精神病医院住过院,期待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治疗师采用“你这小王庄去了吗”的表述方式,而并未使用常规句式“你去过小王庄吗?”,用确指“小王庄”替代话轮1中的“别的地方”,也将“小王庄”句法前置于凸显位置,近指词“这”则体现了所指对象“小王庄”对于说话者的心理距离的凸显,“小王庄”后语气的延长也起到了相同作用。对于治疗师的质疑,来访者再次给出立即否定(第④话轮)。随后治疗师用否定疑问句“也没看过?”再次询问并确认(话轮⑤),依然得到了来访者的否认回应(话轮⑥)。显然此例中,阻抗序列的后续行为是在“提问-回应”相邻对基础上的非最小后扩展。

3.2.2 阻抗的产生及其应对是一个交际双方动态协商的过程 Yao等[13]通过对汉语心理治疗的语料进行观察和分析,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对问题阻抗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不仅探讨了来访者的阻抗手段和治疗师的阻抗策略,而且还从宏观语境的视角,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对阻抗过程中会话双方使用的阻抗策略和双方的权势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阻抗是在会话双方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交际双方动态协商的结果,而不仅是指在来访者对治疗师的反抗、不服从、不接受或不配合[3],治疗师不应把责任都归咎在来访者身上[13]。

会话分析可以从微观的角度诠释阻抗的形成和应对过程,认为阻抗的产生既可能是来访者自身的因素,也可能有治疗师的因素。从会话分析的视角来看,心理治疗和咨询中阻抗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沉默、少言、冗言、答非所问、明确抵触及转换话题等。治疗师则会使用乐观提问、循环发问、解述及积极退让(active retreating)等方式应对。阻抗的表现方式直接引发治疗师的应对方式,对阻抗的应对方式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决定阻抗的结果。

在例1对话中,由于治疗师已通过来访者家属事先知晓来访者的病史及住院记录,因此在提问时已对来访者的回应有所期待。当来访者的回应没有达到其预期时,他并未采取直接挑明事实的方式,而是以不断升级提问的方式和力度进行确认和质疑,结果并不能缓解来访者的阻抗,反而导致阻抗不断强化和升级。在后续的对话中,这种阻抗一直持续,而围绕住院情况的质疑一直发展了几十个话轮,直至医生挑明了事实(见例2第⑦话轮),围绕“是否住过院”的阻抗行为才结束。

②来访者:= >没住过<((生气))

④来访者:你不大对不大对呗,没住过就是没住过

⑤治疗师:这个说-说的我就是验证验证是你不说实话还是你男人在撒谎呢

⑥来访者:嗯,我也没撒谎。

⑦治疗师:嗯:他也说的是实话。(1.0)小王庄住过最少两次,

⑧来访者:咳:(hhenhh)

(1.5)

⑩来访者:((轻笑))哈呵:

⑫ 来访者 ([(轻笑))]

(3.0)

在例2中,治疗师在话轮①继续询问来访者是否在小王庄医院住过院,依然得到来访者的阻抗回应,直至话轮⑦治疗师通过直接挑明事实的方式给予回应,来访者的轻笑声(话轮⑩和 ⑫)表明其对治疗师所述事实的默认和对阻抗的放弃。说明针对来访者的阻抗,如果治疗师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并尽早使用恰当的应对方式,能够对有效结束阻抗产生积极影响。

3.2.3 阻抗有时反映了来访者积极参与治疗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努力 从治疗师使用的阻抗应对策略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治疗师掌控着话题及话轮的转换,拥有较高的权势地位;而来访者的权势地位则较低。然而,治疗师和来访者的这种权势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对语料的细致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阻抗不只是来访者对治疗师的不配合,也是来访者积极参与治疗并发挥主观能动性(patient agency)的一种有效方式,体现了来访者对权势动态的争夺。从这个角度来讲,阻抗是来访者和治疗师之间权利平衡的一种方式。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有时会对治疗师的治疗建议或问题诊断表示反对或者不接受,这种情况下,阻抗虽然会延缓治疗会话的进程,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却是来访者积极参与治疗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例3:①治疗师:你这个问题啊,得吃药和心理治疗两结合,光吃药白搭。

②来访者:嗯:,可是我这个胃,感觉胃很烧得慌,半夜还光醒。

③治疗师:这个我-我给你说啊,就比如你发烧了,你就光治发烧,

④其他症状没在意。

⑤来访者:嗯.

⑥治疗师:这都是-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啊:

⑦来访者:(0.8)

⑧治疗师:°是不是啊?°

吃药只能是个辅助.

⑨来访者:哦::,要解决我心理的问题,是吧?=

⑩治疗师:=嗯,很重要。

在心理治疗中,来访者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向治疗师寻求建议和治疗方法,所以他们最关心的、参与最多的就是治疗建议的给予部分。在例3中,治疗师在第①行提出了治疗建议。对于治疗师的建议,来访者先是做了一个最小认可“嗯”,然后就开始述说自己胃部的不适症状,似在强调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并未明确接受治疗师的建议。这属于阻抗行为中的消极阻抗(passive resistance)。在治疗师给予治疗建议或提供治疗方案时,来访者如果没有明确表示接受,而是采用沉默、最小应答等方式回应,均可认为是来访者消极的阻抗行为[19~20]。在治疗建议被阻抗后,从③行开始,治疗师对这一治疗方案进行了解释说明,直到来访者对这一方案表示接受和理解。

例4:①治疗师:你这个病啊-叫精神分裂症,

② 啊,不是光是失眠

③来访者:.hhh嗯:,可是我觉得我挺正常的,

④ 和别人交流也没问题,

⑤ 我就是睡觉不大好

⑦治疗师:你不光是失眠啊,

⑧ 你刚才说你能听到别人的声音,

⑨ 看不见人能听到别人的声音,

⑩ 这就是幻听啊,

⑪ 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状.

⑫来访者:哦:. ((点头))

例4中,据来访者家属转述,来访者被诊断为精神分裂,但是因为觉得治疗精神分裂的药有副作用,且认为自己只是失眠并非精神分裂而拒绝吃药。在第②行来访者对治疗师的诊断表示质疑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的原因。面对这种情况,治疗师进一步解释患者的病情,旨在使来访者对自己的状况有更清晰的了解并接受诊断结果。在第②行,来访者以一个拖长的“哦”作为应答,并伴有点头的动作,表示来访者对治疗师诊断的理解和接受[20]。

在以上例子中,阻抗成为来访者参与互动的一种方式,治疗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方式,使来访者积极参与治疗,有利于增进来访者对治疗过程及方案的了解,从而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打下基础。

从收集的语料来看,来访者对治疗师治疗方案以及诊断的阻抗以消极阻抗为主,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来访者对治疗师社会地位的承认和尊敬,这是由来访者和治疗师之间不平等的话语关系决定的。在心理治疗等机构性会话中,由于治疗师拥有较高的角色性权利和社会性权利,使得来访者通常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从这一角度来讲,阻抗是来访者发挥自己能动性的一种方式,表现了来访者对权势的争夺,也表明了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权势关系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争夺的过程。

4 结语

本研究表明在心理治疗中,阻抗序列的产生及回应是交际双方动态协商的结果,并遵循特定的结构。同时,阻抗虽可能延缓治疗进程,但如对其有效利用,可有利于发挥来访者的能动性,促使来访者积极参与心理治疗。由此可见,会话分析能从细微之处全面地解读阻抗等心理治疗中的现象,是研究心理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会话分析对于研究阻抗现象乃至心理治疗的过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1]Drew P,Heritage J(eds).Talk at Work[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Madill A,Widdicombe S,Barkham M.The potential for Conversation Analysis psychotherapy research[J].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2001, 29 (3):413-434.

[3]Perkyl A,Antaki C,Vehvilainen S,et al(eds). Conversation Analysis and Psychotherapy[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4]Labov W,Fanshel D.Therapeutic Discourse. Psychotherapy as Conversa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7.

[5]Davis K.The process of problem (re)formulation in psychotherapy[J]. Sociology of Health & Illness,1986,8:44-74.

[6]高一虹.“咨询员中心”与“来话者中心”:两种电话心理咨询模式的语言特点[J].语言文字应用,1995,(3):100-105.

[7]高一虹.“咨询员中心”与“来话者中心”:会话分析实例[J].北京大学学报 (外语语言文学专刊),1996,专刊:132-144.

[8]高一虹,王海昉.心理咨询语言指示性的量化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8,(1):52-58.

[9]郭晶英.软命令与弱顺从——对罪犯心理咨询中建议提供与应答的会话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5):64-69.

[10]胡文芝,廖美珍.中国心理治疗话语“解述”现象的会话分析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2-100.

[11]胡文芝.会话解述的生成机制和语用功能——以心理治疗对话为分析样本[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46-153,164.

[12]姚雪丽,马文,张艺.心理治疗会话中阻抗序列的结构特征和生成机制[J].医学与哲学,2016,(7):69-72.

[13]Yao Xueli,Ma Wen.Question resistance and its management in Chinese psychotherapy[J].Discourse Studies, 2017,19(2):216-233.

[14]薛灿灿,叶浩生.话语分析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话探析[J].心理学探新,2011,(4):303-307.

[15]Freud S.The dynamics of transference[M].New York:Basic Books,1912/1959.

[16]Jefferson G.Glossary of transcript symbols with an introduction[A].In Lerner,G.(ed.),Conversation Analysis:Studies from the First Generation[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4.13-31.

[17]Muntigl P.Resistance in couples counseling: Sequences of talk that disrupt progressivity and promote disaffilia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3,49:18-37.

[18]MacMartin C.Resisting optimistic questions in narrative and solution-focused therapies[A].In Perkyl A,Antaki C,Vehvilainen S,et al(eds.)[C] Conversation Analysis and Psychotherap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80-99.

[19]Heritage J,Sefi S.Dilemmas of advice:aspects of the delivery and reception of advice in interactions between health visitors and first time mothers[A].In P.Drew,& J. Heritage(eds.)[C].Talk at Work.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359-417.

[20]Koenig CJ.Patient resistance as agency in treatment decisions[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11,72:1105-1114.

附录:转写体例:

: 拖长音节

_ 重音

= 紧随话语

°° 柔和话语

(0.5) 括弧中的数字表示停顿时间,以十分之几秒表示

.hhh 表示送气

> < 表示语速加快

[ 表示话语重叠

猜你喜欢

会话来访者心理治疗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有意冒犯性言语的会话含义分析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冲突语的会话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