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启超的家国情怀

2017-01-10于国源

杂文月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黄遵宪蔡锷谭嗣同

于国源

解玺璋的《梁启超传》既是一部史学著作,又是一部面向大众的传记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注重对史实的考证和客观描述,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梁启超和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读懂梁启超,才能读懂近代中国。”这部传记以梁启超与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孙中山、章太炎以及蔡锷、胡适等人的交往为主要线索,描述了梁启超与黄遵宪有着共同理想和精神追求,亦师亦友;与谭嗣同志同道合,肝胆相照;与蔡锷等晚辈也能成为忘年之交。但他也有被康有为等人所指摘的“善变”的一面,如果把这种“善变”放到那个社会急剧动荡、不断变革的时代,就不难理解。梁启超追求以稳健的方式实现破除封建专制建立现代国家,因此他与孙中山展开论战;康有为是他敬重的老师,二人在维新变法时密切合作,但康有为与张勋妄图复辟帝制时,梁启超与其分道扬镳;宿敌袁世凯拥立共和时,他与袁世凯妥协合作,当袁世凯企图埋葬共和时,他则反戈一击。这种“善变”,正是体现了梁启超与时俱进、不断否定自己的勇气。从对君主立宪的推崇到对再造共和的倡导,始终不变的则是他的爱国热情。

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被誉为“言论界的骄子”,他手里握着那个时代最富有魅力的笔,在历史的转折点,以如火的激情,点燃了一代仁人志士心中的明灯。戊戌变法的悲惨结局和对西方思想家的深入研究,让梁启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德、民智、民力,实为政治、学术、技艺之大原。”因此,他提出要造就“新民”。他创办《新民丛报》,并在丛报上发表题为《新民说》的系列文章,连载4年,影响巨大,《新民丛报》可以说是中国启蒙思想的处女地。晚年的梁启超思想更加成熟,既弘扬国学文化,又传播西方的科学文化,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1926年,梁启超因尿血住进医院摘除肾脏。然而手术并不成功,一些人对为他治病的医院和医生进行谴责。当时犹在病床上的梁启超撰文,希望人们不要为了个别病例失误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

读《梁启超传》中《梁启超与其子女》一章,尤其敬佩梁启超在奔波忙碌中,仍不忘对子女言传身教。他教育子女淡泊功名,“要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他的九个子女都成栋梁之材,其中三人成为院士,可谓举世无双。梁启超在美国遇到才女何蕙珍时,曾掀起了生命海洋中独有的一次浪花:“觉得心中时时刻刻有其人”,“心头小鹿,忽上忽下,自顾二十八年,未有此可笑之事者。”但梁启超最终以理智战胜了情感。他在《纪事诗二十四首》中写道:“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与浏阳(谭嗣同)实创之。尊重公权割私爱,须将身做后人师。”并将此事一一写信告诉妻子,其为人父为人夫的至诚可见一斑。

了解梁启超和他的思想,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仍具有许多启示意义。从《梁启超传》得到的体味与感悟,在内心震荡不已,掩卷良久,仍不能平复。

【佚 名/图】

猜你喜欢

黄遵宪蔡锷谭嗣同
关于击椎生是否蔡锷问题的补证
黄遵宪
黄遵宪研究综述
黄遵宪埋书稿
论谭嗣同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谭嗣同殉难百年祭
蔡锷与樊锥
谭嗣同男女平等思想探析
蔡锷与《五省边防计画》
浅谈蔡锷的治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