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人人觉得自己是弱者

2017-01-10化定兴

杂文月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党政干部不安全感强势

化定兴

有一次,一位朋友听说笔者是记者,马上大呼“有钱途”,询问生财之道,全然不提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辛苦事。

朋友得出这样的结论缘于他的一次经历。他们公司遭到客户投诉,有被曝光的风险,最后找到记者平息了事件,当然为此破了点儿财。说起这件事,朋友语气中流露出自己的弱势和无奈。在其他一些场合,当笔者提到记者身份时,周围人总是先想到新闻敲诈,觉得这是个发财致富的好路。在这种情况下,记者显得很“强势”,企业一下成了弱势方。

然而,如果你说记者是强势群体,那么记者们估计也不答应。因为记者采访吃闭门羹是常事,而且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力时被打的事也屡见不鲜,这时,记者倒是感觉自己很弱势,有关部门及作恶者太强势。

其实,觉得自己弱势的不仅仅是企业、记者。在医患关系中,患者觉得自己是弱势的,而由于伤医事件屡屡发生,医生也觉得自己是弱势的。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连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都说“银行是弱势群体”,引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大笑。在前几年的一个媒体问卷调查中,45.1%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目前在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大环境下,一些领导干部也感觉自己是高风险低收入的“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本是一个虚拟群体,主要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人,以此来看,记者、医生、党政干部显然是令人艳羡的白领,不属于弱势群体。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主动“示弱”呢?

一方面,从为人处世来讲,即使自己是强势的,也愿意说自己弱势,这样才不至于树大招风,锋芒毕露,蕴含着“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的生存哲学,而且,承认自己弱,更容易获得大众同情,即使做了错事也好有客观理由搪塞。以前出现小贩刺死城管的新闻时,不少人认为小贩是弱者而抱以同情,却忽略了事实和法律本身。

另一方面,强势还是弱势,是相对的,没有最弱势,只有更弱势。这时的弱势并非物质上的贫困,而是心理上的不平衡和无力感。比如党政官员,同在一个单位,不同级别有差距;即使同一级别和职务,但由于分工不同,工作强度也不同,这样一比较,一些人就觉得自己很弱势。而当权力受宠时,手中权小或者无权者,就感到自己很弱势,随时都有被“吃掉”的危险。

现在,有更多人声称自己是“弱势群体”,比如警察、明星……这就不仅是心态的问题了,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源于权力的强大、规则的缺失以及道德的滑坡,于是,人一旦陷入生存、权利救济困境,就变得弱势起来。比如企业家,面对员工他们无疑是强势的,但如果市场规则不公平,需要通过行贿才能办成事,他们会觉得自己很弱势,没尊严,官员才强势;官员本身应该是强势的,但在政治生态恶劣的地方,下级在上级面前显然很弱势,难以平等对话;在医患关系中,由于一些医生丧失职业道德,存在过度治疗、为了创收乱开药、出了医疗事故推卸责任等问题,加上家属的不冷静及救济渠道不畅通,矛盾不断升级,这时,医生和患者都觉得自己是弱势的。

因此,当一个社会缺乏完善的规则,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民权缺乏法律的护佑,那么,没有一个群体能幸免于难,每个人都有一种被剥夺感,都感觉自己是个弱者。唯一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练就十八般武艺或者成为所谓的“人上人”,当风险来临时,起码能够抵御一阵子,想想缓兵之计。

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平等、公平的社会,在遇到麻烦时,不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是有正当的渠道,以一种平和的方式解决。当然,这不仅需要健全的制度,还需要每个人遵守规则,敬畏法律;如果自己无法无天,公众监督一下就浑身不自在,矫情地称自己是弱势群体,只会让人产生“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质疑。

猜你喜欢

党政干部不安全感强势
本期导读
江冬秀 贤惠也可以很强势
内强外弱共撑美元指数延续强势
不安全感:追溯简易房与避难所
党政干部的良师益友和理论家园
浅析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研究述评
在不安全感和诸多漏洞之间养生谜中迷
机器人强势来袭
加强党政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