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度拔高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2017-01-1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物理量路程物体

(漳浦第三中学,福建漳浦363213)

适度拔高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许小邻

(漳浦第三中学,福建漳浦363213)

物理教材的编写无论多么完美,都存在人的主观因素,都不能弥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台阶,如何让学生顺利跨越这个台阶是每一位初、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的课题!做为初中物理教师,不应为了考而教,不考而不教;应该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为了学科的发展而教,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教,为了初高中物理的衔接而教,尽力教好课本知识,但绝不能仅仅囿于课本,画地为牢。即初中物理教学若能适度拔高,架好引桥,就有可能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得轻松些,也许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知识适度拔高

(一)引导学生理解

⑴为何要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

通常,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使用两种方法:

①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长短;②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但是,当两个运动物体,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就很难比较运动的快慢了。所以,我们就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里面包含了“路程”和“时间”这两个量,就可以方便地比较运动的快慢了。即速度大的运动快,速度小的运动慢,而不必再比较路程和时间的

很多学生初中物理学得很好,一到高中,却很难驾驶物理这门学科。纠其原因,有二:其一,难度不同。初中物理比较基础,学生大多靠记忆、靠熟练掌握就可学得很好;高中物理难度大,需要学生理解能力好。其二,初中物理量少,学习时间足够,可以一轮又一轮地学习,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而高中物理量多,学习时间紧张,学生疲于应付。

在教学内容不变的背景下,要想让学生比较轻松学好高中物理,在初中阶段,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就显重要。而这个任务,只能由初中物理教师来落实效果更佳。

一、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

文科偏重记忆,理科偏重理解已是共识,但有些学生片面地理解为文科只需记忆,而理科只需理解。这样的学生对文科只会死记硬背,乱套答案;对理科则认为只要理解了,就过关了,缺乏必要的记忆和训练,不但会造成基础知识生疏、易混淆的后果,而且难度稍大的题目就无从下手。因此,从上物理的第一节课起,就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的方法——理解、记忆和训练。大小关系了。

⑵为什么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举例:甲物体3s跑了12m;乙物体10s跑了30m,谁运动得快?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算出甲物体每秒跑几米,乙物体每秒跑几米,即甲物体每秒跑了12/3=4(m),乙物体每秒跑了30/10=3(m)。这样,就可知道乙物体运动得快。而12和30均是路程,3和10均是时间,所12/3和30/10均是路程/时间。物理学中为了方便描述,把路程/时间定义为速度。于是,我们就得到了“速度=路程/时间”这个公式。

⑶为什么速度的单位是“m/s”或“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决定的,等于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

⑷m/s和km/h的大小关系怎样?

⑹公式中,三个物理量的正、反比关系如何?

②s一定时,v与t成反比;

③t一定时,s与v成正比;

(二)引导学生记忆,要求学生抄下以下内容,进行背诵

⑴速度的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⑵速度的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⑷三个物理量中,只有v与t成反比,s与v、s与t均成正比。

⑸速度的单位:m/s,km/h,1m/s=3.6km/h.

值得一提的是,要对学生的背诵进行小测,否则,学生不懂得真正去记忆,也感受不到记忆的好处,会造成徒劳无功的结果,老师只好一遍又一遍地教,直到与学生一样身心俱疲。相反的,如老师懂得去小测,没背下来的继续背,学生学习物理将会有成效,而且越来越轻松,越来越自信,对物理也将由于成绩好而日益感兴趣。

教师也只是在学生将要入门的一两个月比较忙碌而已,等学生考出优良成绩了,学生自然就习惯了,甚至是乐衷于这种理解后的及时记忆,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也就养成了。对于教师在复习时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教学,甚至是一遍又一遍地抱怨、牢骚学生的不配合,前期的多付出往往能以逸待劳!

(三)引导学生训练

⑴引导、督促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⑵引导、督促学生完成配套练习题。

当然,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掌握,需要教师在所有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耐心地坚持引导,直至学生习惯于这种学习方法。这相当考验为师者的耐力与功力。

二、适度拔高,实现与高中物理无缝连接

所谓适度拔高,是指拔高的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稍加往高中物理知识的方向延展,但又不能增加新知识,不能让学生难以接受。否则,不但不能达到初、高中衔接的效果,甚至会干扰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影响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一)从“匀速”拔高到“变速”

由于生活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很少,更多地是时快时慢,比如骑自行车从家里到学校,不但时快时慢,而且路线也是曲线。所以,我们更多地用到“平均速度”,即只能比较到整段路程中运动物体快慢的平均值,就像我们可以用平均分来对比不同班级学习质量的不同。但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且整段路程除以走到整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得到的,即

(二)从“变速”拔高到“加速”和“减速”

⑴加速是指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如车刚启动;

减速是指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如刹车。

⑵当动力=阻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动力>阻力时,物体处于加速状态;

当动力<阻力时,物体处于减速状态。

(三)将对公式的理解拔高到数形结合的高度

⑴s-t图象:

⑵v-t图象:

经过这样的适度拔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高中物理有关“匀变速”的知识有了较多的知识储备,我们初中物理教师也就完成了为学生今后学好高中物理打下了雄厚的基础的任务。

[1]魏炳付.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评价性研究[J].学周刊,2016(3).

[2]游清女.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中学理科园地,2016(2).

[3]唐国镇.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J].广西教育,2016(6).

(责任编辑:詹国荣)

猜你喜欢

物理量路程物体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多走的路程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多种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巧用求差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大小
电场中六个常见物理量的大小比较
谁、啥、怎样、为什么——对几个物理量的分析与综合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