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角下英语社论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
2017-01-10徐珉君
徐珉君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评价理论视角下英语社论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
徐珉君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对两篇分别来自《中国日报》和《悉尼先锋晨报》的英语社论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结果表明:社论利用评价资源实现其人际功能意义,这种做法使社论更容易作出评论、表明立场以及处理与读者间的关系;社论的结尾部分多使用积极的态度资源,以呼吁积极的行动并增进报纸与读者间的人际沟通。从作为报纸社论写作者的编辑与报纸读者间的对话、协商过程可以看出,通过收缩、扩展对话空间,编辑实现了社论的权威性与读者结盟之间的平衡。
评价理论;英语社论;态度;介入;级差;积极话语分析
作为一类特殊的新闻语篇,社论语篇往往传递着报纸、杂志的官方立场与意见,同时试图影响读者,使其与社论内容所表达的观点达成一致。由于社论语篇在公众舆论中的重要性,研究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的语言学家们致力于揭示社论语篇中蕴藏的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然而,由于批评话语分析以解构的视角进行分析,除暗示之外,未能对社会组织机构或社会主体的变革进行有效的解释[1]。因此,1999年J.R.Martin提出了能够对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补充的积极话语分析(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相比解构主义,积极话语分析更加关注建构性的社会行为[2]。此外,作为积极话语分析的奠基人之一,Martin同时还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理论,即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作为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的补充,评价理论一直是话语分析领域中一个有效的理论框架。
部分学者曾以评价理论作为框架,对社论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然而,极少有研究结合系统功能语法、评价理论来对社论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从积极的视角来揭示社论语篇是如何利用不同的评价资源来表达其观点,并实现其人际功能的。这种分析使读者从建构性的角度,更友好地与社论观点达成一致,对社论语篇在引导公众舆论及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上的职能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一、社论的重要意义
社论是一份报纸或杂志的灵魂所在,众多学者对社论进行了定义。《朗文现代英语词典》(第四版)将社论定义为“报纸表达编辑关于某事观点而非报道事实的一类文章”[3]。而根据Spencer的观点,“社论应被定义为简明扼要地陈述事实和观点,从而达到影响舆论和阐明重大新闻消息的意图的一种文章”[4]。社论的定义各异,但有其共同点,即社论语篇不仅以新闻媒体的名义对时下热点作出评论,同时也对读者对此类事件的评价和观点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语言学家对社论语篇的语言学特征进行了分析。Boliver研究了英语报纸《卫报》社论的宏观结构,并指出社论语篇的内在结构可以分为三段[5]。Hasan Ansary和EsmatBabaii则探索了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对报纸社论语篇进行问题分析的可能性[6]。除了对社论语篇的纯语言学分析之外,部分语言学家也关注到社论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这种话语分析方法即批评话语分析,该方法的主要倡导者Van Djik关注报纸社论观点阐释中的认知及话语层面[7]。中国学者郭可研究社论结构,以揭示社论写作的特点[8]。李国庆和孙韵雪则从评价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社论中的价值取向[9]。对社论语篇进行研究的角度众多,却鲜少有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对社论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
二、作为分析框架的评价理论
由Martin & White所发展的评价理论植根于系统功能语法,旨在补充系统功能语法在语言的人际功能意义方面的研究。Martin认为,评价理论是“一个能够探索、描述和解释语言用于评价、表明立场、阐明文本人物以及管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10]。事实上,评价理论已经成为一个系统的分析工具和框架。
评价理论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态度子系统、介入子系统和级差子系统,又称作评价资源。这些评价系统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评价资源概览[10](P38)
(一)态度子系统
态度子系统包含情感倾向(affect)、道德评判(judgement)及价值判断(appreciation),“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三个语义范畴,即情感(emotion)、道德(ethics)及审美(aesthetics)”[10](P42)。
情感倾向与积极和消极情绪有关。根据Martin & White的观点,情感倾向可以被分为三类:高兴/不高兴、安全/不安全以及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的情感倾向包含了开心与悲伤的情绪,也就指向了喜欢/厌恶某事物的情绪。安全/不安全则包含了平和与焦虑的情绪,与外界环境联系紧密。满意/不满意传达了对某事或其参与者的满足或懊恼的情绪。情感倾向可通过对活动参与者及过程本身的修饰来表明。
道德评判指对人们赞美或谴责的行为的态度。简单来说,道德评判又可划分为两个子系统,即社会名望(social esteem)和社会许可(social sanction)。社会名望评判体系下的人群在其社区中的名望会被提升或贬低,但本身却不会有法律或道德上的牵连;而社会许可则包含了一系列的规范,且很大程度上具有法律或道德约束力。
价值判断体系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反应(reaction)、成分(composition)和评估(valuation)。其中,反应与情感有关,成分与感知有关,评估则与认知有关。换句话说,价值判断框架也可以从元功能角度解释为,反应指向人际意义,成分指向文本组织,评估则指向概念价值[10](P57)。
(二)介入子系统
根据Martin & White的观点,介入子系统被大致分为“单声”及“多声”,“单声”不包括其他声音或观点,“多声”即引出其他对话声音或观点。而多声资源又被分为对话空间扩展(允许多样对话立场、观点)和对话空间收缩(包含抵抗、质疑意味)。介入子系统如图2所示。
对话空间扩展分为接纳资源(entertain)和归属资源(attribute)。
一般情况下,接纳资源通过情态助词(如may,could,must)、情态状语(如perhaps,probably)、心理动词(如suspect,think,believe)、事实假定(如it seems/appears),以及某些反问句来实现。
在使用归属资源时,一般是将文本中一些权威声音归属给外部声音来源。该资源的两个子分类为肯定(acknowledge)和疏远(distance)。前者通过使用如say,report,state,declare,announce等报道性动词或according to X,in X’s view等短语,来表达对外部声音、观点的中立立场;后者则更加明显地将权威声音与话语材料疏远开来。
对话空间收缩分为拒绝(disclaim)和宣称(proclaim)两类。
在使用拒绝资源的情况下,其他的对话选择被直接驳回。这一资源一般通过否定词汇如no,didn’t,never等,或含有对立/让步意义的连词如although,however,yet,but等,以及一些修饰语如even,only,just,still等实现。
宣称资源更多的是公式化的陈述,而非直接驳斥。包含同意(concur)、背书(endorsement)和宣告(pronounce)三类。其中,“同意”通过使用如of course,naturally,admittedly,certainly等惯用语,明确表达与对话者的一致立场;“背书”则使用如show,prove,demonstrate,find等动词,最大限度地保证外部声音主张的有效性;而“宣告”使用如I contend…,The fact of the matter are that…等句式,以及增强语气词汇really,indeed等,实现强调作用。
图2 介入子系统概览[10](P134)
(三)级差子系统
级差子系统是量化语义的一部分。该系统主要有两个衡量参数,即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语势用于可分级的情况下,而聚焦则用于不可分级的情况下,关注的是被评价对象的准确性和典型性。
三、评价理论视角下的积极话语分析
1999年,评价理论的创立者J.R.Martin在一次批评话语分析的会议上首先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的概念。Martin认为积极话语分析与批评话语分析互为补充[2]。他指出,人们需要考虑如何和谐共处,而不是仅仅关注对霸权或意识形态的批评。Tom Bartlett在HybridVoicesandCollaborativeChange:ContextualizingPositiveDiscourseAnalysis一文中,探讨了语言形式、积极话语分析及社会构建之间的关系。积极话语分析倡导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社会冲突,旨在通过话语分析创建和谐的社会氛围。
国内针对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朱永生在《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一文中,阐明了积极话语分析产生的背景、动机、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作出了评价。他认为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范畴和方法应当得到拓展[11]。胡壮麟则在《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互补性》中强调了在话语分析中将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12]。
评价理论关注写作者和说话者用以表达其态度的语言资源,而这些资源往往都蕴含了评价性的意义。本研究将评价理论作为语言学手段,对社论语篇的特性进行描述,阐释其中评价资源的作用及语言学特征。
(一)英语社论语篇中的态度资源
态度资源包含三个语义范畴,即情感、道德及审美。这三个范畴在下面的分析中分别对应为情感倾向、道德评判及价值判断。本文收集了两篇社论语料中的态度资源,将其分为积极和消极两大类。根据Hansan的文体结构潜势观点,社论语篇由标题、开头、主体及结尾组成。一般而言,对于热点问题的解决方法出现在社论的结尾部分。表1和表2在本次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完成。
表1 《中国日报》态度资源的相关数据(P指积极态度,N指消极态度,下表同)
态度社论段落情感倾向PN道德评判PN价值判断PN标题000200开头000305主体001312结尾102233
表2 《悉尼先锋晨报》态度资源的相关数据
态度社论段落情感倾向PN道德评判PN价值判断PN标题000000开头001001主体030422结尾214011
从表1中可以观察出,消极的道德评判和价值判断在《中国日报》和《悉尼先锋晨报》中均有重要体现。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两篇社论的结尾部分,积极的情感倾向、道德评判及价值判断也同样有所体现。
在《中国日报》的社论中,结尾部分运用了积极情感资源,即动词短语“join hands”。根据Martin & White的观点[10](P49),这一短语正是情感倾向的过程化,是“团结一致”的行为暗示。而旨在鼓励人们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的词汇“effective”和呼吁尊重持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的词汇“respectfully”则是积极的道德评判资源。此外,在社论结尾,还有3处积极的价值判断资源,即“mutual(respect)”,“rational(discourse)”和“civilized(world)”。这3个价值判断的态度资源暗示了不分种族、宗教和民族,共同建立和平、平等、和谐社会的观点。
在《悉尼先锋晨报》的社论中,两个积极情感资源分别是“support”和“included”。前者意味着团结的行为,与评价理论中“高兴的情绪”(the feeling of happiness)相关;后者则表达了澳大利亚民众希望平等对待穆斯林群体并使他们对国家产生归属感的立场。蕴含积极意义的比较级词汇,如“better”和“more”等,作为积极的道德评判资源,在社论结尾对穆斯林问题提出了更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的价值判断资源“diverse(community)”实际上也是对于建设一个包容所有文化与信仰的社会的重申。
尽管消极的态度资源在两篇社论的前三部分的态度资源里占据了很大比例,但结尾部分的积极态度资源同样不应被忽略。这些积极态度资源旨在表达对穆斯林问题合作包容的态度,而这正是积极话语分析所倡导的。
(二)英语社论语篇中的介入资源
尽管在两篇社论中都运用了单声介入资源以表达明确的主张,但这些单声介入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增强文章的连贯性。因此,多声介入资源在两篇社论中的分布更加值得关注。本文分析了多声介入资源在达成团结一致关系方面的人际功能。表3和表4展示了多声介入资源的分布。
表3 《中国日报》多声介入资源的分布
多声介入资源收缩拒绝宣称扩展接纳归属总计6453百分比/%33222817
表4 《悉尼先锋晨报》 多声介入资源的分布
多声介入资源收缩拒绝宣称扩展接纳归属总计10331百分比/%5918185
表3和表4显示,两篇社论都策略性地运用了多声介入资源,使得官方性的权威声音能够与来自社会各方的不同声音交锋或协商,从而实现收缩或扩展对话空间的目的。本文涉及的两篇社论语料均运用了重要的多声介入资源,以创建一个和谐、团结的社会,并呼吁更多的读者分享他们的观点。
对话收缩资源分为拒绝资源和宣称资源,而对话扩展资源则分为接纳资源和归属资源。
在《中国日报》的社论中,拒绝资源占多声介入资源的33%,使一些预设话语和不同的话语立场得到表达。例如:
(1)The call for dialogue of civilizations should no longer remain a hollow slogan.
在例(1)中,“no”作为拒绝资源,表明了针对穆斯林问题采取有效且文明的应对措施的决心,并指出不应浪费时间在“假大空”的口号上。此外,这个否定词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呼吁和修正,而非引起对抗。从这一角度看,社论在增进与持支持态度的读者间的团结的同时,还最大程度地扩大了潜在读者群。
(2)But that is a matter of appropriateness that could and should have been approached in a civilized manner.
在例(2)中,“but”是一个对立资源(counter),也是拒绝资源的一部分。部分读者可能认为,《查理周刊》(CharlieHebdo)讽刺了先知穆罕默德,因而遭到极端分子的袭击是合理的。然而,为了消除潜在的敌对情绪,社论运用连词“but”作为对立资源引出了一个相反的立场。这个立场的观点显然更为文明和理智。
在《中国日报》的社论中,宣称资源占比22%。它们使得说话者在表达立场时的话语具有极高的可保证性,从而排除其他立场。例如:
(3)It is now obvious that no country can single-handedly uproot religious extremism.
在例(3)中,“obvious”起到肯定、确认的作用。通过这个词,社论再一次强调了合作和团结在解决宗教极端主义问题方面的重要性和正确性。这种确认拒绝了其他可能有损团结的解决方式,因此,对立立场方的对话空间也就相应地收缩了。
至于对话扩展资源,在《悉尼先锋晨报》的社论中,接纳资源占比18%。通过使用接纳资源,报纸的权威性声音暗示了其立场只是众多潜在立场中的一种,因此,也为对话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
(4)It can best be defeated by intelligence.
在例(4)中,社论呼吁一种文明、理性的解决方式。句子中使用的情态助词“can”暗示了有读者不赞同社论观点。因此,可供不同观点交锋的对话空间便得以创造出来。
在《中国日报》的社论语料中,权威声音通过对归属资源的使用,对其立场进行了澄清划分,也为读者阅读文本留下了更多的解读和反馈空间。例如:
(5)Judging from their own claim,the perpetrators are Islamic extremists seeking revenge on disrespectful “infidels”.
在例(5)中,“their own claim”即归属资源。通过使用这一资源,社论将句中陈述的论点的责任转移到了外部来源,为读者留下足够空间去评判残忍的恐怖袭击行为。
多声介入资源对增进说话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沟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日报》的社论语料通过对拒绝资源和宣称资源的使用,达成了协商的立场,以收获更多的读者认同其陈述。同时,接纳资源的使用也考虑到了对话空间中多种声音立场的作用,以扩大潜在读者群。而《悉尼先锋晨报》中则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收缩资源,进而实现排除其他立场观点的目的。
(三)英语社论语篇中的级差资源
级差资源的语义学意义是整个评价理论的中心。根据所衡量对象性质的不同,态度资源和介入资源可能也会被纳入级差系统的范畴。[10](P136)总体而言,级差资源包含两个衡量的坐标:语势将强弱程度和数量作为划分标准,聚焦则根据准确程度进行划分。表5和表6是整理两篇语料得出的数据。
表5 《中国日报》 级差资源的分布
级差资源语势强化显化聚焦加重减轻 总计4300
表6 《悉尼先锋晨报》 级差资源的分布
级差资源语势强化显化聚焦加重减轻 总计5300
表5、表6数据显示,两篇社论都使用了级差资源以扩展价值立场,有效地与读者结盟,但选取的这两篇语料均未使用聚焦资源。至于语势资源,则可用于评价品质、过程、可能性、趋势等的强弱程度[10](P141),在两篇语料中都有使用。
在《中国日报》的社论中,强化资源(intensification)出现了4次,例如:
(6)Intolerance of other ideas and beliefs is religious extremists’ most favored weapon.
在例(6)中,“most”一词作为强化资源,起到了揭露和强调宗教极端分子邪恶目的的作用。通过使用这一资源,社论鼓励读者持包容的态度,创造没有仇恨的和平世界。
(7)It might be nearly impossible to deal,not to mention reason,with “lone-wolf” terrorists.But…
在例(7)中,“nearly”一词用来强化情态词“impossible”。这句话首先强调了宗教极端主义的严重性,旨在吸引读者的关注;然后在社论接下来的部分中开始呼吁和平的解决途径。
强化资源和量化资源(quantification)在《悉尼先锋晨报》的社论中分别有5处和3处。例如:
(8)…our diverse community which overwhelmingly say “yes” to Australian mateship and “no” to separatism.
在例(8)中,“overwhelmingly”一词作为强化资源,强调了澳大利亚民众的包容,表明他们愿意接纳不同种族与宗教的人们。
(9)We need to see more effort to reduce division,not inflame them.
在例(9)中,“more”一词是量化资源,而非强化资源。同时,其修饰的词汇“effort”为抽象概念,因此也表达了道德评判的意味,旨在号召读者和政府机构立即采取理性措施应对宗教极端主义。
在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评价资源在两篇社论语料中的分布特点。两篇社论均持有与宗教极端主义截然相反的立场,且都通过对评价资源的使用,呼吁用积极、合作的手段应对这个问题。这些评价资源很好地实现了人际功能,达到了与读者结盟的目的。
四、结语
通过对两篇社论语料中评价资源的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首先,社论利用评价资源实现其人际功能意义。这种做法使社论更容易作出评论、表明立场以及处理与读者间的关系。其次,社论的结尾部分多使用积极的态度资源,以呼吁积极的行动并增进报纸与读者间的人际沟通。本文研究了作为报纸社论写作者的编辑与报纸读者间的对话、协商过程。通过收缩、扩展对话空间,编辑实现了社论的权威性与读者结盟之间的平衡。
积极话语在创建和谐文明社会方面的作用不应被忽视,而社论语篇在引导公众舆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分析其中的评价资源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社论内容,也有助于编辑掌握社论写作的技巧,从而有效地与读者结盟,营造和平的社会氛围。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更多地将评价理论与现实社会背景相结合,以避免话语分析中评价资源的主观性。
[1]Kress,G.Represent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Subjectivity:Questions for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A].Caldas-Coulthard & M.Coulth ard.Text and Practices:Reading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London:Routledge,1996.
[2]J.R.Martin.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Solidarity and Change[J].英语研究,2006(4).
[3]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4th Edition)[Z].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
[4]Spencer,M.Lyle.Editorial Writing:Ethics,Policy,Practice[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24.
[5]Bolivar.The Structure of Newspaper Editorials[A].M.Coulthard.Advances in Written Text Analysis[C].London:Routledge,1994.
[6]Ansary,H.& Babaii,E.The Genetic Integrity of Newspaper Editorials:A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J].Asian EFL Journal,2004(3).
[7]Van Dijk,T.A.News Analysis:Case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News in the Press[M].Hillsdale:Lawrence Erlbaum,1988.
[8]郭可.试析英语社论的写作结构及语言特色[J].外国语,1993(2).
[9]李国庆,孙韵雪.新闻语篇的评价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7).
[10]Martin,J.R.,White,Peter 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11]朱永生.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J].英语研究,2006(4).
[12]胡壮麟.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互补性[J].当代外语研究,2012(7).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2016-10-20
大连外国语大学合作期刊出版信息咨询项目(大外学报合[2015]008号)
徐珉君(1992—),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
H313
A
1673-1395 (2016)12-00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