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自由自主 体验愉悦创造
——游戏精神在混龄幼儿区域游戏环境变革和实施中的渗透
2017-01-09孙海荣
文 孙海荣
享受自由自主 体验愉悦创造
——游戏精神在混龄幼儿区域游戏环境变革和实施中的渗透
文 孙海荣
本文针对混龄教育中如何科学地设置游戏环境以及推进混龄幼儿自主性真游戏有效实施提出了思考,从游戏精神切入,解读混龄幼儿游戏的开展与推进,分析了混龄教育背景下自主游戏环境设置和游戏开展的策略方法。
混龄 幼儿 自主 游戏
我园在混龄幼儿游戏的实践探究中,发现原有的区域设置因固定的主题和材料不能满足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反思与调整,我们意识到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在混龄游戏中的重要性。我们从小、中、大班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出发,创设融入游戏精神的环境,充分发挥大小孩子的各自潜能,体现“大带小、小促大”的混龄优势和原则,促进不同年龄段幼儿均能得到适宜性的发展。
一、自由——混龄幼儿游戏环境的变革思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因此,我们积极探寻混龄教育背景下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极力满足混龄幼儿群体的同时活动需求,让小中大班的幼儿在游戏中一起学习,相互沟通,共同发展。
1.游戏空间自由性
(1)室内外兼顾,拓展户外公共区域
首先,要关注幼儿园室内外混龄区域的均衡,对此我们增设了户外的体能区、大型建构区、沙水区、涂鸦区、角色扮演区、音乐探索区等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公共区域。为混龄幼儿的游戏带来更合适的空间环境,既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也考虑了混龄幼儿的选择面。
(2)打破原有模式,设置游戏资源区
在混龄游戏环境设置中,我们发现了班级固定游戏区域限制了大小孩子的自我发展需求。于是,我们决定拆除各班原有的老师设置好的固定区域,去掉区域名称,保留框架,并将所有的区域材料规整到一起,按照主题与功能分类,形成班级的游戏材料资源区。孩子生发游戏主题,自己设置区隔、选择材料创设游戏区。如“赛车游戏室”“新星快递”“邮政”“消防局”“葫芦娃小剧场”等都展示出孩子们不同的游戏经验。
2.游戏材料层次性
混龄幼儿游戏对材料层次性要求会更高,越是开放的材料越具有多功能和多层次性,越能满足幼儿的不同经验,激发其创造性。
如:我们在沙水、建构等区域中,投放了各类高、低结构不同的具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孩子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现有经验进行选择。“玩沙”游戏中,孩子们衍生了“种树”活动,我们投放了粗大的树干,但经过观察,小班幼儿在大班孩子的帮助下才能完成搬运。于是,孩子们又讨论增加一些“小树”,小树枝投放进来,成为小班幼儿小树林的创造源头。
二、自主——混龄幼儿游戏方式的调整与变化
蒙台梭利说:“孩子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混龄游戏的实施在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等原则下,为幼儿提供了均等的游戏机会,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游戏主题,设计游戏内容,商讨游戏规则。玩什么,跟谁一起玩,怎么玩都由幼儿决定,充分促进了其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1.玩什么——我计划
《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的生活经验是游戏开展的前提与基础,我们在组织混龄幼儿游戏时应尤其重视及时捕捉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使区域活动的主题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其兴趣,为其自主发展服务。
如制定游戏计划是孩子们生活经验和兴趣的真实写照,孩子们大小结对一起商量制定今天要玩什么游戏,在哪里玩,需要哪些材料,大孩子们用稚拙的笔触把计划呈现出来,小孩子也能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跟谁玩——我决定
混龄游戏开展应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每个区域多少人,哪些人可以来参与都由自己决定。孩子们在区域中不仅能把握区内人数,还能自行制定规则。如“娃娃家的小帐篷太挤了”,里面的孩子会及时告诉还想进去的孩子,外面的人自然会分析,最终确定自己是否该进去。
3.怎么玩——我做主
在自主游戏的氛围中,老师更加尊重孩子的学习主体地位,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对幼儿的无效干预越来越少,从而使幼儿成了游戏的真正主体。
草地上的小屋今天是个小超市,瑞瑞买了娃娃,带着娃娃滑滑梯,过了几日,小屋变成了娃娃家,鹏鹏端着锅和铲子,将草地上的枯草铲进去,煞有介事地做着蛋炒饭。大班的展展连续多日都将别的孩子用来开小吃店的各种炊具摆成地摊,当起了地摊老板,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
三、愉悦——混龄幼儿游戏体验的丰富与升华
真正的游戏是幼儿感受和谐、愉快时光的过程。在大小孩子自由互动的过程中,师生们不断体会到游戏带来的愉悦和幸福。
1.自我释放的开心
自主游戏令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再受到成人意志的强加,激发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与表达。孩子们不再有消极等待,不再有无奈压制,脸上都绽放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或自主探究的专注,哪怕手里只有一张纸、一根绳子。在新开的“面包店”里,虽然只有一台面包机,果果却通过替代想象,表达面包有各种口味,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光顾,游戏结束时他有感而发:“卖面包太有意思了,那么多人买我的面包,我太高兴了!”这是他自主意愿得以满足的喜悦。
2.同伴交往的愉快
混龄自主游戏的轻松交往也激发了幼儿的快乐体验。如在娃娃家,中小班的“宝宝”愉快地接受大班姐姐的分配,制作美味食物;在表演区,大班姐姐跳舞,中班妹妹唱歌,而小班的“小不点”则用打击乐器伴奏,画面和谐。孩子们的愉悦情绪流淌在区域的每一个角落。
3.师幼互动的轻松
混龄自主游戏中,老师们体验着与孩子共同发展的乐趣。教师从繁忙中解放出来,游戏材料、环境设置由孩子参与,游戏的主题由孩子发起,游戏的管理由孩子解决,收拾整理也在孩子的手中完成,老师则只需静心地观察、支持与追随。游戏结束后的分享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孩子们自我表达、展示,促进孩子们自我意识升华、自尊心建立、自信心发展,为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创造——混龄幼儿游戏价值的挖掘与拓展
当游戏有了自由、自主的环境氛围,伴随着轻松愉悦体验,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之迸发,游戏内容、情节超乎我们的想象,孩子们的能力、思维令人惊叹,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了自我成长与发展。
1.游戏内容新拓展
因为游戏的主权交给了孩子们,其经验和兴趣成为游戏开展的出发点,内容不断随着经验丰富而拓展,老师从没想到,或从未关注的主题内容展现出来:消防宣传日活动引导男孩子们玩起了救火的游戏,滑滑梯成了消防车,窗台护栏架变成云梯;建构区里建造了公共厕所,有男女生厕及残疾人专用;幼儿园里枯死的香樟树干在沙水区引发了植树造林的游戏,环保理念在游戏中施展;一场婚宴引发游戏中盛大的“婚礼”,带动了婚庆公司的产生……
2.游戏情节再丰富
一个中班孩子写了信想邮递给在医院的弟弟。周末,在老师的建议下,家长们带领孩子到邮局体验写信、寄信,各种信封、信纸被收集过来,巧手的家长帮助做了邮筒,小邮局便建成了。老师发现邮筒里的一封信几天无人问津,于是师生间的一场讨论又展开了:放到邮筒的信后来怎么了?孩子们再一次丰富经验,邮递员产生了,游戏情节进一步推向深入。
小吃店里小班的弟弟说我要吃藕夹,卖烧烤的姐姐一愣:“没有藕夹啊。”老师静静地说:“材料区里的材料好多,可以做各种好吃的。”姐姐听了,到材料区拿起一张厚薄适宜的泡沫纸,在画画剪剪中呈现出圆圆的“藕片”,满足了弟弟的需求。
3.问题解决多思路
孩子们在自由游戏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游戏后的分享就成了问题解决和经验提升的宝贵时间。
如大舞台里小班的弟弟妹妹因为经验缺乏,将屏风挡在了演员与观众中间。游戏结束时老师提出了疑问:“观众能看到吗?怎么样就看得更清楚?”于是在大小互动讨论中,哥哥姐姐们给予了宝贵的经验:“有的说将屏风移到演员后面,有人认为屏风可以不动,将观众的椅子搬一下,当然弟弟妹妹也想出可以将舞台垫高……”孩子们思维火花的碰撞推动了游戏的深入。
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为我园混龄幼儿游戏提供了明晰的方向指引,让真游戏在孩子们中自然自在地发生和进行,让幼儿享受着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让老师们感悟着幸福而有意义的教育。
(江苏省淮安市新星幼儿园)
[1]刘晓颖.《发现儿童的力量》,北京出版社
[2]《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目标》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