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普通人

2017-01-09许宇兰

好家长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画鸵鸟普通人

文 许宇兰

我是普通人

文 许宇兰

傍晚时分,一家人吃过晚饭后围坐在餐桌边聊天,儿子突然一本正经地对老公说:“爸爸,我是英国人。”老公不假思索地回答:“你连英语都不会讲哪算英国人啊?你是宜兴人。”儿子灵机一动,反讥道:“那我也不会讲宜兴话啊,我不是宜兴人。我讲的是普通话,我是普通人!”说完,老公夸奖儿子推敲得很有道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儿子此番逻辑推理本是不经意的玩笑话,却不禁让我想起了儿子学画的那段经历。

小班暑假前夕,看着人家的小孩都去报名上兴趣班,我跟儿子商量暑假是否要去老师那里玩玩颜料、唱唱歌。儿子斩钉截铁地说:“我只喜欢画画!其他都不去!”于是我带着儿子去“考察”了一位老师,尝试了一节美术课,最后儿子说要去那位老师那里学画。画画课程安排在每周六的下午,课长一个半小时。儿子每次去之前都会问我今天画什么。虽然课程表上写得一清二楚,但我都会故弄玄虚,跟儿子说这是个秘密,去了就知道了。

那个周六的下午,到了画舍,等小朋友们都到齐后,老师打开电视机,展示了一些鸵鸟的图片,原来这次是手工课,要让小朋友们通过看、画、剪、贴来做一只鸵鸟。谜底解开,我看到儿子笑眯眯的,便暗自得意起来:儿子去动物园最喜欢看鸵鸟了,视觉经验很丰富,这次肯定能出佳作。

于是我照常跟其他家长一样,到旁边的小间坐下等待。为了不浪费时间,我带了书本去读,但总是不能全神贯注,有点三心二意,时不时要放下书本,走去看儿子的表现,担心他是否需要帮助,儿子也会时不时往门口看看我在不在。

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先画了一个圆圆的鸵鸟肚子,然后剪下来用双面胶贴在画纸中间,随后剪出长条的羽毛一根根贴在鸵鸟的肚子周边,接着用皱纹纸搓出长长的脖子和两条细腿,贴上,再画两只大大的眼睛,剪下来贴在脖子上方,最后再把尖尖的嘴巴贴上就大功告成了。家长们纷纷出去欣赏自己孩子的作品,老师也要求小朋友们依次把作品举高,要给他们拍照晒图,为画舍做宣传。

我发现儿子做的鸵鸟和其他孩子的都不一样:其他孩子的鸵鸟嘴巴都是贴在眼睛下方的,这是老师电视机里展示的鸵鸟平视的角度。但儿子的鸵鸟嘴巴是贴在眼睛上方的,形似一只仰头高歌的鸵鸟,这应该是他平时去动物园看到鸵鸟抬头那一刻的视觉体验给他的灵感。我为儿子作品的与众不同点赞,竖起大拇指称赞他。

快要轮到给儿子的作品拍照了,我仔细端详,儿子作品上,有一根很长的羽毛,直插进了鸵鸟肚子的中央,我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不协调,于是没有征得儿子同意,也没有跟儿子解释,就拿起了剪刀,把那根“不顺眼”的羽毛剪短了,然后觉得完美无缺,放心地让老师拍照。儿子看了嘟起小嘴,老师看了没作声。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我:“妈妈,你为什么要把我的鸵鸟羽毛剪掉一段?”我说:“妈妈觉得有点长了,插在肚子里不好看。”儿子反驳道:“鸵鸟的羽毛本来就看不出长得有多长,插得有多深的,你不是一直叫我画好了就不要改,自然最好看吗?”我顿时面红耳赤,本来就有点做贼心虚,儿子这样反问,简直让我无地自容。

是啊,我为什么就忍不住去修改孩子的作品呢?我时常挂在嘴边的儿童立场去哪里了?仔细想想,这应该是我的一种习惯,我工作上追求完美,写过的材料、做过的方案都要一审再审,非要改出点问题才觉得安心,才敢示人。这种利用自己固有经验的定势思维来评判孩子作品的行为,剪掉的岂止是一根“不顺眼”的羽毛?剪断的可能是孩子追求艺术的翅膀,否定的可能是孩子的直觉和天性,扼杀的可能是孩子的创造力……

从那以后,我暗自下决心,儿子在外学画的时候,我就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在他看不到我的远处,安稳地坐下,看自己的书,想自己的事,不闻也不问。管住脚,闭上嘴,收住手,放手让他自己去画,就让他毫无顾忌地去想象,一往无前地去挥毫,最终一气呵成,画出自己的内心,展示自身的审美。不对孩子的作品指手画脚,更不该以自己的完美视角去修改孩子的作品。道法自然,孩子的童真交由自然去雕饰。

自己那么普通,凭什么非得要求孩子完美?孩子,你说得对,做一个真善美的普通人,才是生活的本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社会事业局)

猜你喜欢

学画鸵鸟普通人
普通人的梦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一起学画人脸
卖身学画(上)
学画有悟
学画录
不会飞的鸵鸟
有趣的鸵鸟
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亲爱的,我不是鸵鸟